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货币互换避险会计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丹

  一、货币互换与避险实质
  
  (一)货币互换概述货币互换是指利用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在各个货币市场上的不同优势,借入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但却是自己最具有借款优势的货币,然后通过互换市场将其换为自己所需要的借款,最终达到双赢。与标准互换相对应,互换交易的目的是转换风险。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企业价值,而金融衍生产品是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有力工具。当前,远期结售汇是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金融衍生类外汇风险规避cA。外汇远期合约操作简便,损益一目了然,但是也存在因银行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而成本较高,以及很难在较长时间范围内综合管理外汇风险等不足。国内企业在必须采取措施防范外汇风险的情况下,需寻找新的防范手段。
  货币互换作为主要的货币衍生产品之一,是国际上被普遍用于管理中长期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与其他货币衍生品相比,货币互换具有成本低、管理时间期限范围长、交易条件灵活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央行2005年批准商业银行办理货币互换业务正是看到企业在规避外汇风险方面的旺盛需求。由此可见,货币互换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国内对于货币互换的会计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货币互换避险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货币互换规避风险实质对于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已有多位专家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1)Marshall通过研究美国、英国和亚洲的一些大公司发现,外汇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财务工作Z--,其主要目标有:外汇损失最小化,降低现金流的波动,保持收益稳定和避险。Lorderer&Pichler对一些瑞士公司做了类似调查,得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确保现金流,降低财务成本,简化计划工作,防止损失和避税。研究均表明,货币互换等衍生产品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2)Allaynnis&Ofek分析了标准普尔500指数里非金融企业的外汇风险及其采用的衍生产品,结果表明货币互换等衍生产品显著降低了外汇风险。(3)AUayannis&Weston的研究表明,1990年至1995年间,越来越多有国外销售额的公司利用了货币互换等衍生产品防范外汇风险。(4)Hagelin&Pramborg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一些瑞典公司的外汇风险及其避险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货币互换等衍生产品可有效降低公司的外汇风险。(5)张青在研究外汇风险管理方法时,认为有关经济主体借助货币互换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汇率将对自己不利的货币交换出去,使自己的实际收益或实际成本通过约定的汇率固定下来,从而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
  
  
  二、货币互换避险会计理论研究
  
  (一)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衍生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发展和完善,代表了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于货币互换合约的确认,IASC的IAS39规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要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合同权利或合同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负债。FASB的SFAS133规定:根据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将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对于货币互换形成的将以外汇结算的债权债务,应当在各会计期末以当时的市场汇率也即合约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将货币互换作为对未来事项的套期保值工具即现金流量的套期,则应将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确认为所有者权益,递延至被套期保值项目实现时确认损益。同时从计量属性上来说,如果互换合约出于投机目的,应按现行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是出于保值目的,则其计量基础应视被套期工具的计量属性,被套期工具若以成本计量,则互换合约可按历史成本计量,被套期项目若以现行公允价值计量,则互换合约可按现行公允价值计量。
  (二)我国会计准则
  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具体的关于货币互换的规定,笔者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性导向以及货币互换的特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1)货币互换的基本交易程序是:签订货币互换合约以进行货币本金互换,按约定的日期或期限以约定的利率和本金为基础进行利息支付的互换,合约到期时换回本金。一旦签订了合约,企业便成为合约条款的一方,具有按合同约定进行利息互换和合约到期时进行本金互换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应在合约签订日,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2)衍生工具明细中应增加货币互换应收款、货币互换应付款、递延互换溢价――货币互换递延溢价、公允价值变动――货币互换损益和汇兑损益等账户。
  
  
  三、货币互换避险会计案例分析及评价
  
  (一)案例分析现以某公司外币债务套期保值为例,分析货币互换风险规避及其避险会计实务。
  [例]包钢公司2004年1月1日筹措到一笔资金,金额为100万欧元,期限为2年,利率2.5%,年付息一次。公司筹措该笔资金所投资的项目将取得美元收益。为了避免2年内汇率变动的风险,该公司通过中介机构与法国公司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将欧元债务以1:1.35的汇率转换为美元,利率为1%,年付息一次。各有关日期的即期汇率见表1:
  2004年1月1日账务处理如下:
  (1)向外国银行借款时,按签约日汇率计算价值是9316000元(1000000×1.36×6.85):
  借:银行存款(EUR1000000)
  9316000
  贷:外汇借款(EUR1000000)
  9316000
  (2)对货币互换合约进行会计确认时,衍生工具一货币互换应付款的价值是9247500元(1000000×1.35×6.85),当日汇率与合约价值的差额计入递延互换损益:
  借: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收款
  9316000
  贷:递延互换溢价――货币互换递延溢价
  68500
  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付款
  9247500
  2004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如下:
  (3)对应收互换款进行调整时:货币互换应收款为9268200元(1000000×1.355×6.84),其中衍生工具一货币互换应收款的价值调整是-47800元(9268200-9316000),货币互换引起的损益是34250元[1000000×(1.355-1.36)×6.8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货币互换损益
  34250
  汇兑损益
  13550
  贷: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收款
  47800
  (4)对互换利息进行结算时,互换应收款是231705元(25000×1.355×6.84),互换应付款是92340元(13500×6.84):
  借:银行存款(EUR25000)
  231705
  贷:投资收益――货币互换损益
  139365
  银行存款(USD13500)
  92340

  (5)摊销递延损益时,应摊销的价值是34250元(68500/2):
  借:递延互换溢价――货币互换递延溢价
  34250
  贷:投资收益――溢价损益
  34250
  (6)对外汇借款进行汇兑损益时:
  借:外汇借款(EUR1000000)
  47800
  贷:汇兑损益
  47800
  (7)偿付借款利息时,借款利息是231705元(1000000×2.5%×1.355×6.84):
  借:财务费用
  231705
  贷:银行存款(EUR 25000)
  231705
  2005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如下:
  (8)调整货币互换应收款,2005年12月31日时的货币互换应收款的价值是9357100元(1000000×1.37×6.83),其中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收款的价值调整是88900元(9357100-9268200),互换损益是102600元[1000000×(1.37-1.355)×6.84]:
  借: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收款
  88900
  汇兑损益
  137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货币互换损益
  102600
  (9)互换利息结算时:
  借:银行存款(EUR25000)(25000×1.37×6.83)233927.5
  贷:投资收益――货币互换损益
  141722.5
  银行存款(USD13500)(13500×6.83)
  92205
  (10)摊销递延损益时:
  借:递延互换溢价――货币互换递延溢价
  34250
  贷:投资收益――互换溢价损益
  34250
  (11)换回本金时,支付互换应付款:
  借: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付款
  9247500
  贷:银行存款(USD1360000)
  9247500
  收回互换应收款:
  借:银行存款(EUR1000000)
  9357100
  贷:衍生工具――货币互换应收款
  9357100
  (12)结算外汇借款汇兑损益时,汇兑损益是2004年末的9268200元和2005年借款价值9357100元(1000000×1.37×6.83)的差额:
  借:汇兑损益
  88900
  贷:外汇借款(EUR1000000)
  88900
  (13)偿付外汇借款利息233927.5元(1000000×2.5%×1.37×6.83):
  借:财务费用
  233927.5
  贷:银行存款(EUR25000)
  233927.5
  (14)归还外汇借款时:
  借:外汇借款(EUR1000000)
  9357100
  贷:银行存款(EUR1000000)
  9357100
  由于货币互换会计处理所涉及到的损益数据见表2:
  本例中,包钢公司由于人民币和美元即期汇率变化,使外汇借款损失41100美元(88900-47800)。但由于该公司进行了货币互换,通过货币本身的互换交易盈利109600元(68350+349587.5-13550-13700-139365-141722.5),弥补了损失,成功避免了因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同时由于互换利率的差异,公司实际承担的利息由原来的465632,5元降低为184545元(465632.5-139365-141722.5),货币互换降低筹资成本的效果在此也十分明显。
  (二)结论及建议可以看出,货币互换有利于规避企业的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而且将越来越被企业作为外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货币互换的会计处理也应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体现出其优势。第一,当日汇率与合约汇率的差异应计入递延互换溢价――货币互换递延溢价,在互换期限内将其分别计入投资收益,作为货币互换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第二,应将货币互换本金交换的汇率变化所引起的差异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即调整货币互换应收款的差异直接计人损益,企业可以直接通过查看公允价值变动的变化看出货币互换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性。第三,通过企业借入优势货币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与互换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计入投资收益――货币互换损益,可以比较得出使用货币互换规避风险所带来的互换利率的收益或损失,使货币互换规避风险的实务处理更有效、简洁。第四,货币互换的会计处理应该体现由于使用货币互换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变化,让投资者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能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变动及取得的收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