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展小军

  摘要: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核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并且反映到了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上或资产负债表上,这是否意味着新的会计准则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纳入到了会计核算体系中,最终通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指标的变动有效揭示了风险?本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揭示商业银行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揭示主要是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带来的影响,其他具体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重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商业银行 风险揭示
  
  一、引言
  
  2006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下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下统称为“金融工具准则”),这四项会计准则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逻辑一致、相互关联,建立了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列报的一套严密而完整的会计处理体系,有效地填补了我国会计标准在此方面的空白。不同于以物质产品或劳务产品为经营对象的一般企业,商业银行则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与之关联的金融服务。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其资产和负债大多属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新准则体系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巨大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将原先部分表外核算的金融资产纳入了表内核算,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等。这些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得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并且反映到了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上或资产负债表上,这是否意味着新的会计准则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纳入到了会计核算体系中,最终通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指标的变动有效揭示了风险?本文旨在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使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更加有效地反映了相应的风险,从而提高了风险在表内的揭示程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而在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颁布之前,财政部已于2005年8月2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规定具体内容请参见附件)与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准则的内容基本一致的。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新会计准则在银行业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2006年先试行了与银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工具准则,2007年开始根据规定全面施行新会计准则。通过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实施的前后的风险评级指标对比,可以定量地分析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以判断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用同样的方法将新会计准则正式全面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对新会计准则中除金融工具准则以外其他具体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从而得以全面判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有效揭示了商业银行风险。根据前所述,首先通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实施的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判断金融工具准则是否能揭示商业银行风险。根据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在披露比较财务报表的数据时,需按追溯调整后的口径披露报告当期上年数据。由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为了研究该项会计政策实施对相同年份的年报数据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2005年年报数据和2006年年报比较财务报表中追溯调整后的2005年年报数据,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同样,通过会汁准则正式全面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新会计准则中除金融工具准则以外其他具体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的影响时,由于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需获取研究对象的2006年年报数据和2007年年报报财务会计报表中追溯调整后的2006年报数据。根据此要求,样本银
   行的上市时间需在2005年前(含),以便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相关研究年份的数据。经筛选2005年即已上市的商业银行有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五家银行。因此,本文选择了这五家银行作为样本银行进和研究,文章中的研究数据来源均出自于这五家银行2005年至2007年的财务报告。本文中数据的对比是将新旧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商业银行冈,险评级指标值进行对比。
  (三)指标定义 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指标是用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基本状况的指标,取自2004年银监会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该评级体系分别通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等五个方面来实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对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风险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依据各风险评级指标值加权汇总后给予总体评级的一种风险评估体系。这五个方面由于“管理状况”完全是通过定性描述进行评价,不适用进行数据实证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等四个方面的风险评级指标在新旧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变动研究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影响。本文选取用以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的风险评级指标分别是资本充足率(反映资本充足状况)、准备覆盖率(反映资产安全状况)、资产利润率(反映盈利状况)以及流动性比率(反映流动性状况)。该四个指标均属收益型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则称为收益型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则称为成本型指标)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风险评级指标下降,则说明了新会计准则是能揭示商业银行风险的。
  
  三、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揭示影响分析
  
  (一)风险评级指标变动分析(1)《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实施前后各风险评级指标变动结果。从(表1)中可以发现,《暂行规定》实施前后风险评级指标发生了变动。《暂行规定》实施后,风险评级指标较实施前普遍下降。5家样本银行,共计20个风险评级指标值中,12个指标值下降了,4个指标值未发生变动,而上升的指标值只有4个。对结果进一步观察发现,4个未发生变动的指标值均是拨备覆盖率。进一步对实施前后的风险评级指标变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如(表2)。从(表2)中数据可以发现,《暂行规定》实施后,除反映资本充足状况的资本充足率的均值较实施前提高,而反映资产安全状况的拨备覆盖率、反映盈利状况的总资产利润率及反映流动性状况的流动性比率较实施前的均值都降低,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最核心的四个评级指

标在《暂行规定》实施以后有三个下降了。前文已述,《暂行规定》的内容与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准则的内容基本一致,因此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在表内揭示的程度。在前文已述,对商业银行而言,新会计准则在银行业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2006年先试行了与银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工具准则(《暂行规定》的实施),2007年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开始全面施行新会计准则。因此在将2006年末当期财务报表和2007年追溯调整后的比较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新准全面实施的影响,实际是在金融工具准则已实施的基础上,分析新会计准则其他与银行业相关具体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正式全面实施前后的风险评级指标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暂行规定》实施前后发生风险评级指标的变动幅度,五家上市银行共20个风险评级指标值有12个未发生变动,甚至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新会计准则正式全面实施后,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四个基本评级指标均未发生变动,而且评级指标均值变动也没有规律。可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是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带来的影响,其他具体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重大。因此,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有助于提高对商业银行风险在表内揭示的程度,主要是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带来的影响。(2)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前后各风险评级指标变动结果。
  (二)风险评级指标变动原因分析(1)资本充足率均值上升原因分析。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规定当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的,采用活跃市场的报价作为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无论盯市价格还是估值价格,都与市场利率密切相关,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将直接会影响到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与市场宏观环境联系在一起。由于受监管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比较单一,资产的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投资债券是目前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主要手段,因此,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主要为所持有的金融债券和政府债券。当宏观环境处于减息周期时,市场利率下降,建立在市场利率折现基础上的债券盯市价格或是债券估值价格上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根据准则规定无论是计入当前损益还是计入当期权益,最终都表现为银行资本的增加,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当宏观环境处于加息周期时,市场利率上升,则会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历史数据表(表5),可以判断2005年正处于加息周期的开始,但从表2中发现2005年追溯调整后的资本充足率的均值是上升的,这是因为按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后的2005年报表上披露的资本总额是以前年度的累计影响数与当期变动数,在2005年之前市场环境一直处于减息周期,以前年度的资本累计影响数为正数,从而使2005年追溯调整后的资本充足率均值上升。随着市场利率不断上调,以前年度累计影响被抵消后,当期公允价值下降导致资本的减少,从而将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因此,追溯调整后的2005年资本充足率较原先资本充足率上升,与本文开始的预期不一致,也正是这个原因。金融工具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银行所承受的利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使得银行资本状况信息更为准确。(2)拨备覆盖率均值下降原因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条件予以了明确:只要当风险和报酬发生实质性转移时,才予以终止确认。新会计准则避免了旧准则下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将不良资产通过“售后回购”等交易形式从表内转至表外,隐瞒银行真实的风险资产规模的操作。如民生银行2005年追溯调整后的拨备覆盖率下降,是因为该行将附有追索权的贴现票据在旧会计准则下票据贴出已终止确认,根据新会计准则又追溯转回,待票据兑现后方终止确认。不良资产的真实余额增加,从而导致拨备覆盖率下降。因此新会计准则有效地揭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3)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下降原因分析。新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了表内核算。在商业银行实务操作中,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正数,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资产,同时在利润表中确认为收益;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为负数则确认为负债,同时在利润表中确认为收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后,无论是确认为资产还是确认为负债,一律将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全部计人当期损益,因此商业银行报表也就真实地反映出了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财务结果。从表2中的数据发现,2005年追溯调整后的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下降,说明现阶段,商业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水平尚不尽人意,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出的财务结果是导致了总资产收益被拉低。(4)流动比率均值下降原因分析。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根据管理层持有的意图和风险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因此根据管理层持有的意图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归为流动资产,将应收款类投资和持有至到期归为非流动资产,据此计算出的流动比率能够真实反映管理层意图下的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的状况。同时根据准则规定,交易类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使得商业银行的当期损益或权益发生波动,而应收款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采用摊余成本计量,不会对当期损益或权益产生波动,从而避免了资本的频繁波动。从(表2)中可以发现,2005年追溯调整后的流动比率均值下降,说明了商业银行管理层意图――稳健经营、避免资本频繁波动,但在这种意图下的资产分类,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下降,其实质是用流动性来换取稳健性。监管资本作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持有用以承担风险、吸收经营损失、保护存款^免遭损失的最低风险资金,在银行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用来冲销损失,起到“缓冲器”的作用,所以维持充足、稳定的资本水平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正因如此,减少监管资本波动暴露的风险成为管理层共同的选择。新会计准则揭示了真实的管理层意图下的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状况。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其风险揭示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后,衡量风险状况的四个核心评级指标中,除反映资本充足状况的资本充足率的均值较实施前提高,反映资产安全状况的拨备覆盖率、反映盈利状况的总资产利润率及反映流动性状况的流动比率较实施前的均值都下降,与预期是一致的。而资本充足率的上升经分析是因为受以前年度追溯调整累计影响数的影响,当累计影响数被抵消后,资本充足率将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及时反映出市场环境下真实的银行资本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实施新会计准则能有助于揭示商业银行风险。此外,通过分别对2005年和2006年的当期财务报表与比较财务报表的数据比较,分析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是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带来的影响,其他具体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重大。因此,新会汁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对商业银行风险在表内揭示的程度,主要是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带来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