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自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整个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部分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无法适从,有些甚至出现就业心理障碍。因此,必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他们缓解就业中的心理压力,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迎接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主要表现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但是没有端正好心态,没有良好的就业心理,是阻断他们就业路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畏怯
  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重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加忧郁孤僻。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和退避心理,给招聘方留下缺乏生气、适应性差的感觉,从而减少了成功的机会。
  (二)过分依赖
  部分应届高职毕业生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在很多事情处理上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择业时,对一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不是凭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而是依靠父母之意,师长之意进行取舍,显示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三)跟风从众
  大学生活初始阶段,大多数人对自己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没有很好的规划、定位。在毕业选择工作时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看别人选择哪里,哪项工作热门、收入比较高,自己就选择哪里,忽视了自己的特长,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四)期望过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飞跃式递增。但大学生父母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基础上。受父母影响多数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和广大西部地区不感兴趣,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外企等,忽略自己的专业技能特长。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拥挤现象。加之高学历人才不断扩充,自然就会引起高职毕业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五)有业不就
  这类毕业生综合表现一般,经济条件较好,思想顾虑较多,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往往抱着一种驻足观望的心理。在犹豫观望与盲目等待时,贻误了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
  二、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产生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不良心态,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从高职学生自身角度来剖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作怪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观念应当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观念中消除。要引导毕业生对社会、人生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对现实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二)面子思想作祟
  农村学生上大学都为了“跳龙门”,用父母的血汗苦读了三年,却又要回到原地,内心不甘心。一方面,觉得工作不好对父母不好交待。另一方面,认为在别人面前也没什么面子。所以要树立健康自尊心,不要死要面子,降低就业起点,奋发向上,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而后再择机图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面子”问题。
  (三)自我评价不当
  在择业时,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素质估计不适当,不是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而是看单位能给多少钱,有什么待遇。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理想的工作。
  (四)求职信心不足
  部分大学生依赖心理重,在行为上表现出不自信,遇到问题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大学生要不断增强择业意识,主动出击,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的推销自己,展示自我。
  三、高职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应对对策
  (一)大胆更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对高职生进行就业指导,灌输就业概念,以就业为指挥棒,指导他们学习。二年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就要心态,了解社会的需求并选择自己努力方向。三年级偏重于诚信就业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积极就业、立足基层,从基层做起”等观念,为学生怀着正确的就业心态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奠定一个深厚的基础。
  (二)不断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职业指导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及时获得准确可靠的就业信息。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就业文件和政策,通报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预测;介绍当年的就业形势。学校要广泛收集第一手的、直接从企业获得的人才规格要求和就业需求信息,架起学校与企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三)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近年来,受全球积极发展的影响,我国正处在创业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潮流中。但是要使创业教育、创业意识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并积极支持的活动,还必须有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成功创业,除了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场所、设备等物质条件。因此,政府应参照高校学生资助贷款的办法,出台一些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一些重点企业也要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刘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科学大众,2006,12:36-37
  [2]李亮,柴江.高等毕业生就业形式与择业心态分析及对策探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2
  [3]王贵明.浅谈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及引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19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9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