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美: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新成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衍柱

  [摘 要]本文从世界美学史的视角,联系中外美学研究的实际,提出“生态美是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新成员”的观点,认为生态美扩大了美学的对象,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美学研究,标志着美学发展的新方向。同时,生态美又为美学研究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文中提出生态美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生态美的形态、构成和审美特征,生态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的关系,世界各国生态美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态势,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研究的现代意义,生态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十大问题。
  [关键词]世界美学史;生态美;自然美;美学对象;自然生成论
  [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6-0008-04
  [作者简介]李衍柱(193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山东济南 250014)
  
  Title: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New Member in the Family of World Aesthetics
  Author: Li Yanzhu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world aesthetical histo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a new member in the family of world aesthetics’. It discusses the point of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shows that ecological aesthetics enlarges the field of aesthetical research, breaks down the dominating conventions of “human-centrism”, and marks the new direction of aesthetic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many issuses we should examine further are presented. They include the philosophical base and research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ts pattern, construction and aesthetical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nature, societ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s, its resear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trends, the point of Chinese ancient ecological wisd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world aesthetical history; ecological aesthetics; natural aesthetics; aesthetical object; natural generation
  
  自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正式提出美学(aesthetik)为一门新生学科以来,已过去260年的历史,经过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海德格尔等各国美学家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现在它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逊用自己的生命写出震惊世界的《寂静的春天》。这部书“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①。由此,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个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运动。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生态美应运而生,成为世界美学大家族中的一位受宠的新成员。
  
  一、生态美扩大了美学研究的对象,标志着美学发展的新方向
  1.中外传统的美学著作中,美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美、美感(审美)和艺术展开。在1835年正式出版的109万余字的惶惶巨著《美学》中,黑格尔虽然从理念出发论述了自然美的问题,但并未提出生态美范畴。美学研究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上个世纪40年代,蔡仪先生在《新美学》中,率先提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他认为自然美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的独立存在的美。从宇宙天体到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美,由于其客观存在,才有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从而被人所认识和欣赏。但在他的著作中,并未提出生态美的问题。建国后出版的几部影响较大的美学教科书,如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的《美学基本原理》,都未提出生态美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出版的最新的美学教材是叶朗先生的《美学原理》,该书吸取了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成果,结合新的时代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扩大了美学研究的领域。书中具体分析了中国美学界已出现的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六种看法:(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2)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作者设定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进而将美学研究领域扩展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但这里仍没有生态美的位置。
  2.生态美问题的提出,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或“生态整体主义”。曾繁仁先生说:“这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味着一个旧的美学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的开始。”②
  3.生态美进入美学研究对象的领域,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革命。在世界美学史上,苏格拉底“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转变。此前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人都主要地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要替美找自然科学的解释;到了苏格拉底才主要地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要替美找社会科学的解释”。③生态美的研究既与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有关,又与人文科学有关。因此,生态美的深入研究,如同马克思所说,“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④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将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向。
  
  二、研究生态美的哲学基础
  1.生态美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界看法并不一致。在世界美学史上,美学研究经历了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的不同发展阶段。20世纪以来,西方著名哲学―美学家批评了本质主义和认识论美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波普尔说:“我用本质主义这个名称来表示柏拉图和许多他的后继者所主张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纯粹知识或‘科学’的任务是去发现和描述事物的真正本性,即隐藏在它们背后的那个实质本质。”①本质被描述为“定义”,它追问和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于这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波普尔批判说:“任何一门科学,只要它使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方法,它就仍然处于一种空洞的冗语状态和经院哲学的禁锢之中,而各种学科之所以取得任何进展,则取决于清除了这种本质主义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许多‘社会科学’仍然从属于中世纪的原因)。”②本质论与认识论的美学研究对中国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影响很深,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那场美学大讨论中,也是把“美是什么”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中心。建国后,文艺学领域受苏式文学原理的影响,同样也把“文学是什么”作为研究的起点。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学界需进一步辨析和研究。

  2.生态美研究,摈弃了传统的本质主义和认识论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不少学者转向存在论的研究方式。有的美学家说自己从事的生态美学是一种存在论美学观。“当代存在论美学观最主要的理论内涵是以胡塞尔所开创的现象学方法作为其哲学与方法论指导。”③存在论哲学的确为美学、文艺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具有不可否认的真理性和现实性。作为存在论的奠基者,海德格尔一改传统的提问题的方法,他认为不应当以“存在是什么”方式提出问题,而应以“存在何以成为存在”的方式提出问题。他说:“现成存在是一种存在方式。……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这个存在者的一切‘如此存在’首先就是存在本身”。④怀特海进一步“把宇宙的过程纳入到了理解概念之中。……诚然,只要与过程的关系未弄清楚,任何事物最后都未被理解”⑤。但我们要问: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怀特海的过程论,固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是否还有局限性呢?我们能否以存在论和现象学作为生态美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呢?我个人认为,对此应持慎重态度,需做深入研究。
  3.自然生成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生态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的诞生、关于他的诞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⑥
  生态美的问题,重点要研究人类出现以后(约250~300万年前)“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生态美,还应研究宇宙中的星球上出现生命之后的生态美问题。据有关科学家研究,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这个星球上就开始出现生命,火星上有没有生命现象,目前正在探索中。这个非人类社会的而又开始出现生命的星球上的生态美问题,目前尚是个谜,但绝不能排除在生态美研究的范围之外。这个问题,直接牵扯到宇宙生成论。人类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实践活动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类社会的生态美问题,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成论和实践论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生物世界的生态美问题,则不应忽视老子的自然生成论思想。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①他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老子的这种自然生成论是与他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的。老子的生态智慧,不仅在他所处的世界轴心时代是无人与之比肩的,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我认为老子的生态思想远比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高明。
  
  三、生态美提出的崭新研究课题
  生态美的研究,是时代向美学工作者提出的崭新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家园和人类自身生存的方式,它联结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关的诸多问题,都尚未研究或刚刚开始研究。就本人接触的有限的文献资料看,当前有以下十个问题急需群策群力展开研究:
  1.生态美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迫切性。
  2.生态美研究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者的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的述评。
  3.生态美本身的构成、形态和审美特征。
  4.“人类中心主义”对美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如何重新评价康德以来世界美学传统?如何评价康德提出的“自然是为人而美,美只适用于人类”的观点?
  5.重新研究自然美的问题。达尔文提出的动物也有美感,我们今天如何看?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关于自然美的评述。
  6.生态美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联系与区别。
  7.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研究的现代意义。
  8.国外生态美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态势。
  9.生态美研究与美学建设的关系、价值和意义。
  10.生态美研究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责任编辑:龙迪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