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发展观精神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务是发展。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行动中,便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科学发展观 以学生为本 主动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时逢全党、全国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也不例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的全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务是发展。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行动中,便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笔者在一线教学中作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面向全体,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例如笔者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这样做的,他让学生首先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5-9=”,然后借助小棒,算出得数,并引导全班学生在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如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去掉 9个,再如先用10减9,然后用得数1加5,又如先用15减10,然后用得数5加1等等。此外,教师还组织学生,使他们选择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一起计算15-7和15-8,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准又快。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学生们针对为何有些小组计算得快而有些小组计算得稍微慢些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改进方法,又重新设计了计算方法,对于学生们改进后的方法,教师没有评价算法的优劣,而是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一定都是教师的“最佳答案”,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便,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后,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就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自主的选择。
二、 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师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如:事先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汇集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汇报,加以整理归纳板书。如此,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具体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练习课中,有教师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说一说”等系列活动内容,先让学生“看一看”“练习五”第4题,观察这些图形分别像什么,它们分别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在学生欣赏拼的图形后,然后让学生“画一画”,用直尺画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画好之后再让学生涂上喜欢的颜色,涂好色后“剪一剪”,并接着用剪好的图形“拼一拼”,拼好的图形再“贴一贴”,贴到一张纸上。这节课,学生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就连老师也不禁被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所感动。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少了许许多多条条框框,多了一些自由与宽容,学生便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正是这种不拘一格、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手指变得灵活了,思维的闸门被开启了,有了“想像”,有了“创造”。
三、 以学生为本,提倡赏识教育,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教师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学习伙伴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在开展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把握好“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此,学生的才智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为他们的明天能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作为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3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