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微课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微课融入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
  【关键词】科学课堂;微课
  微课是近几年在教育界兴起的一个“新生儿”,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多媒体,围绕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直观的教学活动。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而小学时期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话题。
  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微课融入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
  一、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当小学生被当作有能力的人对待时,他们则会不失时机地发展。莱温建议让学生自己掌控他们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人类的天性站在我们这边。对学习的爱好存在于人类的基因中。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与威廉·格拉泽都讨论学生成长中的特质。每个人生来都倾向于成长与建构世界的知识。学生想要理解,理论大厦的构建是所有小学生的特征。
  1.为了自主提高与发展自我概念
  小学生逐渐成熟与个性化,他们也因而更有能力控制自己。他们更加地有能力与独立。据此,促进自主发展应该为教育目标之一。夏洛与布莱顿提出要考虑小学生自主发展智力与道德的需要,在发展中,什么是成人应该或者不应该与小学生相互作用的。然而,很多教学方法都与自主性相对立。比如,科学活动中学生要按照有预定结果的方案进行,这类科学活动则不能促进自主性。
  小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与自主性提高者,他的特征体现于自我概念的发展:通过给学生独立的机会,在恰当的地方做选择,让学生自己而不是承认寻找材料与方向,我们能对作为知识积极构建者的他们在自我感觉、自信与自我意识方面——自主性的所有外在表现产生强大的影响。
  2.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要求
  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之一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格拉泽在马斯洛之后提出每个人的动机都是为了满足如下生理需要:生存、爱情、力量、乐趣、自由。他认为这些需要构成了最基本的基础结构。
  根据这个理论,要了解与理解的欲望应该以满足五种需要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学科知识不能满足任何基本需要,学校学习亦如此。在格拉泽的描述中,“学生不选择学校课业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动机。然而,如果我们基本需要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被满足,大量的工作都会被完成。”他还说,激发动机的关键在手确定并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如果这些需要被满足,学生更有可能成为快乐的和有作为的学习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会很令人吃惊,并且这是教师有意义的探究资源。比如说,一个学生可能在与科学有关的课业中体会水流的经验。而另一个学生可能在对林地或者池塘生态系统的探索中有所收获。为学生提供众多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必为自己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在科学方面的需求而感到内疚。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讲授型、探究型、实验型、小组合作等,归根究底仍是以教室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低。
  但是,科学课堂中引入微课,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困局,将某个知识点浓缩到5-8分钟的短视频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将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将微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自主提炼出课堂的重难点。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能在课堂中创设一種情境,并提供机会。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完整的计划”或者是多层次的活动。
  1.激发低动机者:微课的空间性
  作为一名教师,请记住天性在你这边:所有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这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是生物体中存在与之相反的要保存能量的需要:即以花费最少的精力来做事情。更坏的一面是很多学习都是很花费精力的。因而每一位课堂教师都面临“低动机”儿童的问题。我们给低动机贴上标签是因为正如我们已经讨论的,人们往往是充满动机的。不幸的是,动机往往不是指向我们所要的方向。
  心理学家研究了校学生关于他们行为中效能与力量的看法与理解,这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归因理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有关学生怎么理解控制力的。将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归因于本身具有的能力是受到自我限制的,因为天赋主要被人当作是在出生时则具有的个性特征的综合。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努力是一个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我们不能控制天赋或者能力本身,但我们能决定在一个任务中投入多少天赋或者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鼓励他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科学课堂只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微课则呈现在手机上、电脑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观看,除课堂以外,微课可以延伸至预习、复习、难题讲授、课外附加等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科学并不局限,通过微课的引入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有能力完成,设想好能做出的努力。学生课后还能够自主选择不懂的微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科学的价值性——为什么它是重要的、有用的,将学生的能力与任务的难度相匹配。这两点都与科学教育的原因有关:科学是有用的并且对个人而言极有价值。
  学业的难度水平很重要,因为任务太容易小学生便会觉得无趣,而任务太难时小学生会容易发怒。教师肯定能想起这样的经历:当某些东西好像超越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会努力尝试着要了解它。当学生知道老师期待他成功时,他会充满动力。学生知道老师在尊重他。尊重、移情,是激发儿童的强大情感力量。   所有这些,说起来容易,但要在实践中实现却很难。但是微课的分层次教学可以让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能力与兴趣,这使得问题复杂化。这是为什么不同质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能促进某类学习的原因。另一个好消息是,绝大部分教师都能依据经验指导什么是恰当的。如果教师注意学生的反馈并据此分析判断自己的行为,从而调整微课,那教师的这种能力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微课的激发优势
  人们一直在考虑学生在学习科学中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小学生的态度,有支持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与课业的难度水平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业动机的全景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高低影响着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①微课的内容通常都是片段式,但都是浓缩的精华,能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那么,将微课多样的表现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其求知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②微课是高效的示范  另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的方法是教师自己做出示范。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中,此困境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调整自身的定位,设计制作出符合学生期待目标的微课。可以采取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把这种思考带入到微课之外的课堂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③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另一种推动学生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正如格拉泽所指的,学生需要有能自主控制生活的经验。如果学生是可以信赖的学习者,那教师就要给他提供自主选择与自主控制的机会,微课就能实现此效果。
  让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时有自己的声音是很有用的。当涉及活动或项目时采取学生的建议,并与学生相互商讨可以接收的标准。学生更倾向于为了达到他们自己参与商定的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任务担当责任。
  ④表现方式多样化  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仅进行单纯的讲授,很难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要通过丰富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
  科学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小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探究世界应得到教育者的关注。小学的科学教学工作必须从学生本身特质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今的教育资源。虽然微课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猛,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势必成为今后科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主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