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大高校中频发,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甚至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引导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高校学生的大部分心理健康问题都是由于情绪管理能力较弱造成的,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文章总结了高校学生几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分析了负面情绪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高校学生常见不良情绪表现
  (一)适应能力差导致的消极情绪
  由适应能力差导致的消极情绪常发生于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因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九五后,多数为家里的独生子女,生长环境较优越,被家庭照顾保护的很好,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的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是第一次住集體宿舍,因此容易产生由环境和心理不适应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因新环境无法适应而极度思念家乡,有的学生因不够独立而无法照料好自己的生活,有的同学因各方面不适应而影响学习,从而引发失落、沮丧、抑郁、迷茫等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人际交往能力差导致的消极情绪
  大学生处于同侪关系、恋爱关系、宿舍关系、师生关系等多种人际关系下,对于九五后大学生来说,多数学生因成长环境导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共情能力较弱,喜欢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进行交流,缺乏面对面沟通的能力,他们一方面渴望交往,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因此在宿舍集体生活中,极易出现宿舍矛盾,难以与集体共同生活;在恋爱关系中,因沟通能力不足,恋爱观不成熟,容易走入误区;在与老师、辅导员的沟通中也存在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向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在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的过程中,也难以主动把自身想法完全、准确的描述出来。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导致大学生沟通不畅,不利于正常的学习、生活,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容易出现敏感、悲观、自卑等消极心理。
  (三)抗挫折能力差导致的消极情绪
  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将面临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抗挫折力弱的学生在面对各方面困难和压力时,将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在学习方面,因大学学习与高中有显著的差别,大学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得要领,无法很好地掌握学习知识,尤其是难度比较大的专业知识,当成绩下降严重或多门不及格时,容易产生焦虑、懈怠、痛苦等消极情绪。在与前面提到的人际关系不和产生的挫折中,心理难以承受,怨天尤人,思想容易走向极端。
  二、培养高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有关成功与智商、情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统、企业家等成功人士的人生当中,聪明的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80%在于他们拥有正确的情绪。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个人生活能力的高低,更是影响个人人生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学的培养也不仅仅着重于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品行,哈佛的教育者认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比成功重要的多[1]。培养高校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养成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应对地心态,遇到失败时乐观面对地勇气,心怀不满时积极面对地行动。有利于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地提高,人际关系地改善,有利于高校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顺利或高质量的完成学业,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乐于迎接成长中的所有挑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恶劣的影响。人体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会互相影响,长期、经常性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的崩溃,身体的不适和病症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和感受,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导致免疫系统出问题的情绪排名,前六的依次有:生气、悲伤、恐惧、忧郁和猜疑,就抑郁来说,长期抑郁会带给个体在生理上的失常,比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肠胃不适或难以集中精力等[2]。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阳光的人格。
  第三,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高校学生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中,各大高校学生同期各展身手,有些学生因为竞争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害怕挫折失败,在应该积极求职的时段反而表现出漠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窝在寝室游戏人生,不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有的学生因对本身学校、专业不够自信,对自身条件不够满意等,而产生自卑畏难的情绪,即使硬着头皮去“尝试”就业,在求职当中也难以自信的展现自己;有的学生因找不到满意工作,求职屡次被拒,遭受打击意志消沉,产生失落、抑郁,自我怀疑的消极心理,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培养高校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对就业压力,完成由学生走向职场的成功转变。
  三、高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途径
  第一,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辅导员老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做到为人师表,用人格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外,应抓住社会责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契机,将理论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用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困惑的事例解释理论,并且探讨性的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在真正的学懂弄通理论的情况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遇到矛盾与困难时更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   第二,开展情绪管理主题班会课,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相关知识,树立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鼓励大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值得大家爱护留意,当察觉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时,不应难为情回避问题,而应主动向辅导员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自身有重大影响。利用主题班会课针对不同情绪教给学生一些情绪管理技巧,例如当遇到忧郁的事情时,可以用第三人称与自己对话,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的遭遇,以旁觀者的角度分析。因为情绪管理的过程是我们依赖认知管理机制来抑制情绪反应,是一个需要认知努力的过程,在体验消极经历的时候,用第三人称与自己对话进行情绪控制不需要调用更多的认知努力,可以帮助我们更为轻松的抑制情绪反应。[3]
  第三,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与家长沟通,留意学生的遭遇和心理状态。一方面,辅导员应掌握谈心谈话的技巧,让学生主动开口讲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可以选择在操场、花园等能够让学生放松下来的场所,根据不同学生所遭遇的困难和困惑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辅导员应拓宽与学生父母的联系途径,虽然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都在学校内,但是教育是三方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实现的事情,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机制,一是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缺位性,二是能够更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信息,使得辅导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学生,继而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辅导员可以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演唱、戏剧模仿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思考情绪带给大家的影响,拥有情绪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简单、趣味的抗压游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破冰,缓解压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活力,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放松学生身心之余,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Moser,J.S,Dougherty.Third(personself(talkfacilitates emo(without engaging cognitive control:convergingevidence from ERP and FMRI.Scientific Reports,7(1),2017.
  [2] Panel D G.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Volume2: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J].1993.
  [3] 史建芳.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教导刊,2018-12 .
  作者简介:刘璐(1991- ),女,汉族,安徽淮北人,助教,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3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