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互联网+政务”助推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6年以来,各地将“互联网+政务”建设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抓手,历时三年多来,此项改革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制约着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笔者认为应借力“互联网+政务”,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推动地方政府不断向服务型转变。
  【Abstract】 Since 2016, local governments have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 government affairs" a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is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commo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make use of "internet + government affairs",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people-centered", and promote local governments to transform into service-orien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and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问题;路径
  【Keywords】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roblem; path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4-0105-02
  1 地方政府推行“互聯网+政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互联网覆盖不均衡,“互联网+政务”全面展开受阻碍
  在互联网覆盖的广度上,城乡、东西部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一方面城市普及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农村、边远地区互联网覆盖率低,信号弱,城乡之间差距大。另一方面,对应于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政务”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东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都要好于西部地区,政务微信、微博、APP的数量和内容的服务性方面都优于西部[1]。纵向上,在互联网覆盖的深度上,相比而言,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建设方面相对全面,而很多区县级地区的政府网站还停留在低级层面,功能不具备多样性,缺乏与公众的互动[2]。
  1.2 统筹协调发展面临困局,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第一,顶层设计缺乏方法论支持,尚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高新前沿的技术应用,重建设、轻运营,重技术、轻服务,一些地方把“互联网+政务”改革当作“设备更新”,硬件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大大增加行政成本。第二,职能统筹协调不到位。“互联网+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虽然各地已经成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市级以下的主管部门分布得不够集中,跨部门、跨区域建设缺乏统一统筹部署。第三,信息共享与开放、工作协同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成为“互联网+政务”改革的“中梗阻”。海量数据资源大部分未实现信息共享、社会开放和开发利用,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技术红利难以释放。
  1.3 地方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目前,“互联网+政务”在地方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先行、意识落后”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互联网+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一些地方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政务的认识比较肤浅,只是把“互联网+政务”理解为技术投入,习惯于传统的重管制轻服务、重命令轻协商的传统行政思维,对“互联网+政务”工具疏于应用。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产生“鸵鸟心理”,对于改革创新消极逃避。
  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互联网+政务”的专属法律,信息安全立法处于探索阶段,在一些领域甚至是空白状态。其他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分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远远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大数据等方面还留有法律空白。
  1.5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薄弱,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基础软硬件国产化步伐亟需加快,政府网站易受攻击。一些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安全形势认识不到位,不能按照相关要求严格遵守办公流程,一些信息技术部门把关不严,数据泄露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 “互联网+政务”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索
  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发展思想,强化“互联网”思维
  发展“互联网+政务”,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施政思路、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业务流程、服务方式的优化和重塑,而非简单的“网上办公”。因此,要求政府公务人员转变思维范式,以“民本位”的民主观念代替“官本位”的官僚思想,从心底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确立互联网“融合与开放”思维和现代服务意识,加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理解,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提升公众对政府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2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2.1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   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适应“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介质化的要求,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大部制改革,扎实做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在业务流程方面,依托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审批、服务事项目录,绘制跨部门业务流程图。进一步健全线上、线下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将“一站式办理”落到实处。
  2.2.2 完善政府的相关运行机制
  第一,借助“互联网+”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对于涉及群众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两微一端”等平台,借助网络群共享、网络直播等形式推行听证会,激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第二,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机制。要按照中央的相关决策部署,借助“互联网+”改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效整合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高效率。第三,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把“互联网+政务”的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列入地方重点督查事项。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手段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
  2.2.3 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方式和方法
  第一,把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五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基本上网办理”的要求,加快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平稳过渡和转型升级。将行政審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大厅”,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网上办理,让群众和企业“随心所欲”网上办事。第二,将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不断创新服务应用模式,逐步推行“个性化服务”“场景化服务”“指尖式服务”等,以期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3]。
  2.3 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政务”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的建设
  2.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家层面应对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给予更多政策、财政上的倾斜支持,各地应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城乡规划,逐步搭建全覆盖的网络化信息平台,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加强“互联网+政务”发展、趋势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与高校联合定制人才培养战略,大力培养全方位数据人才。
  2.3.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当前无论从“互联网+政务”在地方的发展现状,实现信息共享方面来看,还是从提高政务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方面来看,都亟需“破立结合”。一方面要尽快破除不适应发展制度障碍,另一方面要从法律层面对其中的优势因素加以推广。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以《宪法》为基石核心,其他相关法律为支撑的一整套法律框架,大力推进政务信息互通、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2.3.3 保障信息安全
  面对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在硬件方面需要增强我国的信息保护技术,政府内部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信息隐藏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安全保障系统,全面升级整个技术系统。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则操作,信息监管和技术安全部门等要严格把关,同时要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公民的信息保护意识,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从而保证政府服务信息和公众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赵青.“互联网+政务”背景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7.
  【2】宁鑫.“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与挑战[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2):12-16.
  【3】翟云.“互联网+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四管齐下”[N].学习时报,2019-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10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