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具有时代性特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教学转变观念的根本,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专业;应用型;模式
  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信息流通发展迅猛,文化更新速度极快,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各领域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人才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基础教育、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对高校音乐专业育人过程提出高标准的、更全面的要求,文章音乐专业特指普通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相关高校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指导意见中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导向到应用上来,强调高校培养人才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建设服务,将高校育人目标直接导向社会应用。“学以致用”是育人的宗旨,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来讲,如何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是音乐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一、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往往承担着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专业教师的任务,因此,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进行培养,同时更应结合地方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笔者研究了部分普通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为培养音乐素养良好、基础扎实、技能较强,能够使用所掌握的音乐技能与知识适应社会需求、从事音乐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实践的音乐专门人才等。对于音乐专业而言,固然专业水平越高越好,专业技能越强越好。但是,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会到中小学从事基础教育,承担对中小学生普及音乐知识、陶冶音乐文化等任务,这更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之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基础教育所需,毕业生如何胜任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二)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应用型教学理念的转变
  深化教师对应用型教学的认识,转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往往毕业于专业性较强的艺术院校,很多教师教学的重心还单纯的放在能演唱演奏多高水平的作品上,忽略了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着不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什么样毕业生的现象,不能结合课堂转变教学思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将“我要教学生什么”转变为“我教的内容如何使学生会用”上来。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新要求,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职业选择意识和教育实践意识,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改进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培训与实践,加强与中小学和社会有关用人单位的体验,积累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在课堂、舞台、科研等实践中完善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音乐专业应用型办学的需求,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成为应用型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打牢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提升文化素养,积极探索音乐与相关学科及专业的融合教学,形成新的教学特点。同时,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拓展学生就业能力与发展空间,强化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加强合作,通过见习、实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及应用能力。
  二、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
  (一)服务地方,合纵连横
  高等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现实选择,“产学研”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构筑整合,建构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内学习与演练与校外综合实践相结合,与基础教育学校、艺术机构、音乐公司、文化公司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加以总结,不断改进校内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的实施。通过实践与学习,引导学生对本专业及有紧密关联的其他领域技能训练,以市场化的需求为教学原则组织音乐技能学习训练,打造高校音乐专业的文化品牌。
  (二)以应用型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模块建设
  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办学转型“模块化”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形成的。除了通识模块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課程外,还应充实专业基础模块,将视唱练耳、乐理、音乐史类等课程内容,结合基础教育进行内容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在实践实训模块中,强化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内容改革,加大与教育教学相关内容训练。同时,通过独唱、独奏音乐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实教师教育模块,加大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双师型教师及讲座、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通过选修模块,提高学生的强项,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不同模块的相互支撑及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三)形成新的评价标准
  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来保障施行,改进原有的课程考评方式,增大实践考评比例,例如实习的考评,把实习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相结合得到最终评价成绩。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从重结果调整为重过程、重能力、重展演和答辩,按照学习能力、考试评价确定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强调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拟定评价指标,制定量化标准,按照教学内容、应用及实践确定评价标准。
  (四)模块延伸教学相长
  应用型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实施,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学生从单纯的学习思维转向应用综合能力思维,通过过程性考核、能力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去听课、见习与实习参与音乐教学。通过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排练演出等途径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能力、音乐活动组织能力和素质提高,进而推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三、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意义
  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方法主要是发挥高校的教学优势,与地方音乐市场化建设接轨,构建音乐教学实践体系,促进“产学研”共同提高与发展,将科研、教学与音乐文化研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同行军,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教育“以人为本”的践行。此外,高校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广泛,除了地方基础教育需求外,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合唱队、民乐团、社区音乐培训等急需大量的音乐人才,为音乐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如何能更全面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办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实践特点和音乐实践功能,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提升应用型音乐人才改革和实践是大势所趋,高校音乐专业将在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改革的路上,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S].2015.
  [2]唐海燕.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1(08):77.
  [3]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75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