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餐桌安全关键在食品,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依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能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本文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居民餐桌安全,是党中央的要求,是政府的部署,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产”“管”两手抓两手硬,检打并举,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的餐桌安全感逐步加强。
  一、目前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对象多、品类多、范围广,监管难度大。我国农产品生产虽然近些年来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还是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分散,生产投入少,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产销环节多,流动性大,这就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多,链条长,范围广,难度大,使监管工作难以全覆盖。农业投入品种类多、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滥用、错用问题比较突出。
  2.检测技术滞后。先进的检测技术不仅是监管的有力手段,更是执法的重要依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常用的定量检测法有色谱法和质谱法,其缺点是仪器昂贵、成本高、耗时长,检测结果受检测人员操作的影响大,不利于现场实时检测;而常用的定性检测法是酶抑制法,该方法仅适用于对一类农药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反应的是农药的整体毒性,而不能准确判断药种,检测结果也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由此可见,检测技术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开展,当检测结果出来后,不合格产品早已变成了肥料,此时再去追溯、调查、取证、处理为时已晚,更难以让生产者信服。
  3.监管力量需要加强。县、乡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力量薄弱,监管站人员少、设备差、经费缺的现象依然突出,急需充实和加强。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1.提高生产者技术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小而分散”“一家一户”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实的国情民情。因此要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水果蔬菜标准园和集中连片的规模放心蔬菜基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重建设,还要重管理,更要提高生产者的诚信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培训宣传,真正了解“甲胺磷”“瘦肉精”等一系列国家公布的禁限用药物,明白这些药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和对生产者长远的生产造成的影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标准生产。对动植物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降低化学农兽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农产品污染,严格遵守农兽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以降低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使之达到国家安全食用标准。总之,抓好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督促他们落实主体责任,带动农户依法依规进行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这是一项严峻而长期的任务。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正面宣传农产品生产的先进经验、典型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餐桌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群众科学生产和消费安全、优质、放心的农产品。
  3.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等仪器进行农残检测分析。近年来,随着农药残留研究的不断深入,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也日趋完善,并向简单、快速、灵敏、多残留检测、低成本、易推广的方向发展。随着一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的问世,世界各国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回收率更高、检出限更低、重现性更好。具有代表性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有德国DFG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和S19方法(可检测220种农药)、美国FDA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种以上农药)、荷兰卫生部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00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分析化学检测、生化检测和生物检测;农药残留化学检测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直接光谱分析法、速测灵法、分光光度法等;农药残留生化检测技术包括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等;农药残留生物检测技术包括发光菌检测法和敏感家蝇检测法。这些低成本、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将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亟需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构建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检测数据远程传输与处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快速检验检测智慧平台。
  4.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健全县、乡、村监管网络,加快建立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5.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监管。利益驱动是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农户受到的处罚成本大于其违规经营或滥用农药所得时,农户便会自觉停止违规行为。因此,实际的执法水平决定着判罚的概率和嚴厉程度,如果执法不到位,人们在内心建立起的违法与守法的后果对比联想将消失殆尽,同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人员而言,因执法不到位导致其违法生产行为得逞,又没有受到追究,其再次违法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并在多次违法没有受到追究后,违法生产将成为一种习惯,法律的威慑力也会因此大大降低。因此,今后我国有必要学习国外对农产品采取“宽进、严查、公布、严处”的监管措施,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执法力度,以此彰显法律的威慑力,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风险,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安全健康发展。
  6.创新思路、抓好源头管理。抓住乡镇、本村的主导产业,强化产品监管,加强生产档案记录管理。规范生产销售记录,主要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这就需要对投入品进行统一管理,投入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好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或政府统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差率等经营模式。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进入各级农业生产者手中。各级农畜产品生产者要加强自检与自查,自觉履行标准化、安全化生产技术规范;县、乡镇监管部门要施行产地准出制度,制作生产信息标签,便于查找和追责。加大推行农资经营登记备案制度,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实名购买制度,规范农药经营行为,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农药使用,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结语
  综上,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执法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完善,有待于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待于舆论监督的加强,有待于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有待于全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有待于一套科学、合理、严谨、实用的考核系统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泽义.北方水果生产和贮运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2]史俊华.蔬菜生产贮运质量安全控制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6.
  [3]吴万红.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点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5,(14):5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37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