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心理学教育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追求大于实践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理论运用不到实处,例如学生普遍出现遇到心理问题只会单纯利用外物排解,没有能力运用所学充实自己、轻松的释放压力与不满、正常地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沟通等。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利用建构主义对其分析,深入剖析构建主义理论,提出可行性建议,将构建主义完美利用在高职心理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实施
在高职院校及大学课程中,心理学已经成为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课程。心理学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展现出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整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再进一步对特征及性状进行总结,其教育宗旨是理论实践相结合。何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将心理学理论与青少年的日常自我心理修复相结合,构建系统的心理教学实践系统。大学生主要心理课程是在综合教育上,而高职的教育除了心理学教育之外,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及个人综合能力尤為重要,是根据就业市场急需的人才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应注重以下这几点:首先,专业素养高于同学历教育背景人员;其次,工作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最后,人才传承的理念增强。高职教师秉承着知行合一的原则教书育人,但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理论占据上风的时代已经过去,实践成为高职院校的主体。教育体系上,整体课程的安排严重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较低。课程的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紧要事项,提高教育质量及教学效率成为当务之急的事情。文章通过对构建主义进行深入了解,对高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建构主义在高职心理学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从而提出可行的方案,使教学方法做到尊重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的改革,提高质量及效率的同时符合当代社会大背景,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才。
一、建构主义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社会科学理论的子理论,它来源于西方。它是把理论中的行为领域升华到认知领域的创新型进步,也为心理学的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德意哲学家提出“主体是不能直接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而是需要从内部建构认知中来组织经验,发展知识”,由此看出,建构主义是在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理论;瑞典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把儿童认知方面的理论研究完美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大力推动了建构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认知的发展是在个人经验、社会体会等方面逐渐获取并且建构、协调的过程,他所倡导的是人们自我内部消化。将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相结合,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构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统一结合。在这一结合之中,学生是主要对象,主动挖掘、探索有关所学知识重点,主动与教师沟通并主动完成建构,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和单方面的催促教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育体系,教师要了解心理学的知识重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意识到学生是主体对象,明确教师的引导位置,真正切实的做到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传授者。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可以为学生与教师在角色上有一定认识,使教师把学生真正作为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在知识上添砖加瓦,不能利用强硬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胁迫,要在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社会市场需求和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
二、高职心理学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心智问题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心智不够成熟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是很完善,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表面化,对心理学的重视度并不高,意识达不到一定高度,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上也是草草了事。高职学生在学习新的一门课程时,态度上随便应付、学习上糊弄了事、做事上马马虎虎,普遍存在不重视心理学授课的现状。而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重要的是自身整体素养没有到达一定高度。倘若可以提高一定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点的能力,就能实现自身规划,只需要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引导即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所以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和学习会有一定的偏差和错误理解。综上所述,学生的年龄导致心智的不成熟与不稳定,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及妨碍。
(二)学生的积极性低
对于高职学生没有养成学习能力及自控能力的问题,造成的影响极大。首先,对于自身的自持能力不高,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厌学,出现上课走神、听不进去、玩游戏、玩手机、传纸条等不利于自身学习的行为。其次,高职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学习环境良好也改变不了自身的态度。最后,高职中心理学的开设虽然说是必修课,也改变不了人们对它的态度,包括教师在内均认为是一门辅助课程,使得大家并不重视心理学的教育。以上都是学生对于心理学这门课程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教师们应当注意。
三、建构主义的重要性
(一)建构主义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由于思维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们接受,所以会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为知识的填充注入新鲜活力,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的、有逻辑的理解心理学的知识框架,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当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高涨时,会自然提高课堂积极性,主动参加教学的讨论及实践活动,提高了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也促使教师对于教学充满激情[3]。建构主义还为学生对于心理学的认知提升了较大的空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延伸,加快授课的速率。总之,建构主义对于学生和教师非常重要。
(二)建构主义为教学提供素材
建构主义促进教师的授课体系完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加快学习进程,激发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速率,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状态的观察。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学生,并且能从学生身上找到有效素材,对于心理学的教育有很大帮助,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及特性,安排具体学习计划及教案,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人有一定的关注度。
(三)建构主义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建构主义的思维拓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度,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了解如何进行学习思考,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自我素质修养的必要理论依据,增强自我理论与实践有效的完美结合。
四、建构主义在心理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一)模拟与实战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拟定一个场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从同学间的心理活动状态开始,到模拟不同人群,包括不同性别、职业、性格及家庭背景。使学生对于遇到的不同人群进行深刻思考及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独立的解决问题[4]。这种模拟场景来源于生活,均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具体的实践项目,真正使学生进入到工作中去,观察实际人群的心理情况发现问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思维拓展,更好的解决问题,协助教师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保证学生对于心理学的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
(二)案例分析法
教师授课中引用具体实际案例,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及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深刻记忆课堂上心理学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在自身遇到焦虑、暴躁、沮丧等消极情绪时,有能力自我调节,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自身整体素养。为将来的社会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及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洁琼.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8(21).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2.
[3] 欧越男,欧胜虎.浅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7(22):152-154.
[4] 崔玉金,苏焕平.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4):70-73.
作者简介:罗骁(1990.08- ),女,彝族,贵州毕节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3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