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成了当务之急,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其完备化而著称,其对于培养目标的划分、培养方案的多元化和培养质量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优点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分类培养
2000年以后,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连续六年超过了20%的增长率,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校研究生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大。数量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英国作为世界上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发展模式也比较完备的国家,通过梳理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质量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历来以历史悠久、发展体系完备而著称,英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高级学位制度培养模式时期,研究式培养模式的形成时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时期和协作式培养模式的引进时期。
(一)高级学位制度培养时期
英国的高级学位制度的培养时期形成于约13世纪至14世纪中期,欧洲中世纪晚期逐渐形成了学位制度,即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到了13世纪至14世纪中期这个时期,英国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英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为了培养牧师、医生、教师等职业,培养方式则是通过学习三年的文科知识和拉丁语,然后考试通过后获得学士学位,然后通过四艺的学习考试通过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可以选择神学、医学、法学三科进行深造,经过学科教师认定后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考核方式上除了博士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士和硕士的要求不会太高,但是在后期由于中世纪对于神学、医学和教师的需求也不太高,所以之后的博士学位也渐渐没落。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时期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在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英国研究生教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19世纪中期之前,英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效率的显著提高,为了使英国融入世界竞争的大潮流中,英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逐渐与科研相结合,相较于中世纪的高等学位制度培养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教育在考核方式上也更为严格,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必须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才能毕业。这也标志着英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正式形成。
(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时期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英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更加意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大量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比较紧缺,所以在这一时期英国的研究生培养的重心从学术型研究生转向了专业型研究生,尤其是修课式研究生模式更加大大地促进了专业性学位人才的产生。修课式模式不同于以写学术性论文为主的学术型硕士,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实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型人才,其着眼于研究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主要是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协作式培养模式的引进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逐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联系的,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各行各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这一时期英国就开始探索一种协作式培养模式,即针对当今企业中紧缺的人才,由企业提供出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然后由大学科研单位进行培训,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够尽快融入科学研究实践,实现了企业与科研的完美结合。
二、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英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经历了高级学位制度、研究式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协作式培养模式这四个阶段,从以上对于这四个阶段模式的介绍上来说,可以得出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紧跟时代潮流、培养方案更加多元化和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这三方面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紧跟时代潮流
英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得到相应的调整与改变,这一特点突出的表现在应用型培养模式和协作式培养模式这两个阶段,应用型培养模式英国培养目标偏向于专业型硕士,所以采用的课程模式为修课式的方式。
(二)培养方案更为多元
英国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从研究生学位教育制度和课程内容两方面来分析。英国的学位教育制度主要分为研究型学位与课程硕士两种,研究型学位制度主要目标是培养向博士过渡的学位,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课程硕士主要是通过以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而获得的学位,英国的学位教育还强调跨学科的交流,并且通过跨学科交流这一方式不断催生新的学位,除此之外,英国还大力发展课程硕士教育,培养适合于职业发展的硕士研究生;从课程内容这一方面来说,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更加的综合化,强调多学科知识的碰撞与交融,并且为了提高修课式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质量,英国研究生教育还专门增设了高级课程,在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之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
三、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目标的设定紧跟时代发展,课程设置多样化以及其对于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测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这些优点确实对于我国研究生的教育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就变成了当务之急,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存在着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化、培养方案较为单一,以及研究生质量测定并未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好的结合的问题。
首先,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化,我国《高等教育法》中第十六条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这一定义来看我国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较为宽泛,不同于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针对每个时期做出相应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偏向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并未考虑其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双向发展,就以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为例,其培养目标就比较偏重于学术型,并未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比例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其社会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高。
其次,培养方案较为单一化,以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为例,其培养目标的单一化也造成了其培养方案的单一化,着重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社科类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于其实践知识的教授,其研究生往往对于本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掌握得较为全面,但是对于实践能力训练的薄弱导致其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
最后,研究生质量的测定并未与社会经济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一点也突出的表現在社科类硕士研究生这一类上,社科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以后进入高校当研究型人才而设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情况上,社科类研究生最后走入大学走向学术道路的毕竟是少数,所以规模巨大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并未与现实社会情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郭锐.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高教探索.2013(5).
[2]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5).
[3] 赵蒙成.英国修课式研究生的发展及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4]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5] 李怡霏,居占杰.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2期.
[6] 张月梅,周文翠.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以德·美·英·日四国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7]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期.
[8] 韩国高.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月第6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资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双一流”背景下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路径探析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2YSZ30。
作者简介:梁栋(1976.12- ),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3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