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科研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壮大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本文研究讨论一种基于科研实践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硕士研究生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科研实践;多层次;一体化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不仅满足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样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终与迅速发展的教育形式相互匹配。[1]
  机械工程学科作为传统综合性学科及其要求高工程實践能力的属性,是我校首批纳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强势专业学科。开展基于科研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有效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备专业技能的实干型机械类研究生,能够有效促进地区乃至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研究生专业学位设立时间较短,其培养模式较为简单、粗狂、不够成熟,其普遍的做法要么是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么是参考本专科职业教育的模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满足专业学位对研究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能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工程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位论文研究没有体现“工程”特色,理论教学、综合实践、工程应用呈现孤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要求培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以多层级项目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培养过程一体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二、科研实践的要素
  基于“科研-教学连接体”的理念,[3]建立基于科研实践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可形成以科研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科研实践是指以科研项目为基础,推动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在完成工程任务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和在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对于研究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与课堂实践不同,许多实践环节直接对应于理论课程,只是完成对理论的验证和低级别应用,效果不强,而科研实践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凸显出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科研实践和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科研实践就能成为促进教学活动蓬勃开展的动力,从而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科研问题大多来自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参与科研实践能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硕士研究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且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人才。[4]与此同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教学和科研结合,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地位巩固。[5]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文着重构建一种以科研项目实施为主线,同时结合学科特色和科学合理的多层级、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构建一条主线,依托四个平台,设置三个项目层次,促进三个结合。建立的多层次一体化培养体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结合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研究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主线,搭建随课实验平台、学校+企业综合实训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学位论文研究平台。实验是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与学科特色和教学要求相结合的随课实验可以激发研发的兴趣与灵感。学校+企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将学校所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双赢。[6]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结合所进行的科研项目参与到学科竞赛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参与过程中,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团队协作、互相学习,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位论文研究平台能有效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
  依托于四个平台,以核心课程群中的案例项目、探究项目为基础的课内综合性实验、设计和创新性实验设置三级项目,结合工程项目开展的专题实践、工程设计,以及学科竞赛设置二级项目,结合学位论文研究开展学术研究、实验研究、科学研究和成果总结训练设为一级项目。构建三个项目层次这种多层级的培养模式,围绕一条主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可以较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对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从而实现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的结合,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工程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促进地区发展乃至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论
  围绕培养目标,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设立多层级项目体系,不仅可以从“工程与应用”的角度优化培养方案,以及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与融合,而且能够使专业实践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效果更为有效。更主要的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能够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和学位授予环节一体化质量保障机制的形成,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科研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从而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33-37.
  [2]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23-29.
  [3]汪东风,王富龙,孟祥红,等.基于“科研—教学连接体”的创新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1-24.
  [4]张德高.科研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J].教改纵横,2013(17):44-45.
  [5]王瑜,于重重,苏维均,肖洪兵.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15-116.
  [6]宋丽娜.科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2.
  基金资助: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程能力训练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YJG-2016-125)
  作者简介:蔡改贫,男,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学与科研管理;姜志宏,男,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械动力学;罗小燕,女,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智能监测与控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