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项目+导师”团队制是以主导师的研究项目为载体,以主导师与研究方向相近的辅导师组建导师团队。在团队制建设过程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管理,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为最终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的提高提供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项目+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创新能力;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2-0077-03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关键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对于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部分研究生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1],对于那些创新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投入的精力比较多的课题反而不乐意甚至回避。这种现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即便研究生选择难度较大的课题,许多研究生也是遵循导师预先设定的研究计划来进行,习惯依赖导师,时间越长,创新意识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参与研究的热情也会下降。最后,一些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尤其是国家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性的科研项目数量比较有限,研究生参与国家级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不仅影响了导师开展创新研究的热情,更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潜力的培养和挖掘。
江汉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目前,江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于国内同等类型高校仍然偏小,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相对偏少,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人数众多,导致许多硕士生导师数年没有研究生可招,导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受到严重阻碍。另一方面,江汉大学办学定位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应用型大学,每年进项的科研经费有40%以上来源于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或重大科研项目数量少,导致研究生接触和参与本学科前沿课题研究的机会较少。
笔者提出的“项目+导师”团队制可以很好地克服以上“僧多粥少”的问题。“项目+导师”团队制是以主导师的研究项目为载体,以主导师与课题研究方向相近的导师课题小组形成导师团队制。按照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要求,“项目+导师”团队制可以保证每年招收一到两名研究生。目前,有关“项目+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在部属院校实行较多,但在地方院校中尚未广泛推广。
2 “项目+导师”团队制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导师”团队制中,主导师的研究项目把导师团队各成员衔接在一起,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项目主导师申请到的科研项目能够保证研究生广泛接触到该领域的前沿,能够为研究生大胆开展科研创新提供课题支撑和经费支持。
2)导师团队成员一般为博士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时间富余,可以和团队的研究生一起动手做研究工作。这对提高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和进行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3)“项目+导师”团队制把导师团队的指导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这对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和把控前沿知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每一个研究生都能够参与“项目+导师”团队制中主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在项目中大胆开展科研实践,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 完善“项目+导师”团队制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研究生导师管理,建立合理的“项目+导师”团队制管理办法 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导师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一些导师由于各种原因,诸如申请科学研究项目的任务繁重,频繁出差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学,或担任行政领导职位等,与研究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对研究生科研業务的实际指导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导师只在每学期开始和快结束时与学生见上一面。而另外一些导师则是自己不主动开展科学研究,也不查阅最新文献资料,对科研前沿的把握能力不强,科研项目数量少,或者科研项目层次不高,或者研究经费进账少,导致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要求不高。实践表明,这两种极端状况都会对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作用,必须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鉴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可以让有项目的导师与课题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导师组成“项目+导师”团队,其中有项目的导师作为主导师,导师团队的其他导师作为辅导师,相当于导师团队里每年都能招收到研究生;主导师也呈现动态变化,如某导师在第一年申请到课题,可以作为主导师,若时隔两年以后没有申请到课题,则作为辅导师,不再担任主导师;辅导师也一样可以申请为主导师,最终实现提高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创新质量。
学校在遴选导师时,除了主导师有科研项目以外,还要求导师团队中任何一名导师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强烈的责任心,“项目+导师”团队可以通过自由组合、优胜劣汰等形式来更好地遴选和组建,淘汰一些不负责任、科学品德差的研究生导师。这样,“项目+导师”团队的研究生不仅可以从导师那里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了导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以及导师在学术研究中的奉献和创新精神。 为此,学校应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建立合理的“项目+导师”团队制管理办法,明确主导师和辅导师的职责、义务及恰当的工作量分配,使得每一个导师不仅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而且能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其长避其短,以实际行动为研究生树立榜样,共同培养合格的研究生。
以主导师项目为载体,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管理 科学研究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新知识的发现,新理论的形成,新技术的产生,都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积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3]。导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省(部)级的纵向科研项目,是导师在查阅大量文献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前期科研基础凝练而成的,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是解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大或重要科研问题的科研课题。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研究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某一专题,还可以提高和培养获取信息、凝练信息、运用信息等能力,最终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质。
在“项目+导师”团队制中,研究生在进行课题选取时要以主导师的研究项目为载体,辅导师也应该尽量让研究生参与主导师的研究项目,并积极引导研究生不断了解当前科研领域的某一重大研究发展方向,提高研究生把控前沿知识的能力。如果研究生过多参与导师团队中每一个导师的科研项目,也会分散精力,无法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当“项目+导师”团队成员在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时,主导师应该掌控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深度,注重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同时,辅导师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及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真正从科研活动中受益。
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生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建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密不可分,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研究生教育的位置。”[4]这说明科学研究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项目+导师”团队制中,每位研究生都可以参与主导师的一些前沿课题研究,可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发现少数研究生对参与导师研究项目的热情不高,他们甚至片面地认为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在帮导师做事。
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研究生创新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鼓励研究生以导师的研究项目为依托,让研究生作為项目负责人,写申请书申请学校设立的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经费力度一般不会太高,根据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创新性及撰写申请书的情况,给予0.4万~2万的经费支持。一般只要写了项目申请书的,学校都应该从不同途径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还应该利用学科平台建立更多的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让每个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到学校的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导师的科研项目,以此鼓励研究生通过承担或主持创新基金项目,建立一种主体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结语
“项目+导师”团队制的构建与实施,为地方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种新模式。在“项目+导师”团队制中,主导师及辅导师既团结合作又各有主次,主导师主要把握前沿知识,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团队其他年轻导师主要带领研究生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工作,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最终实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培养掌控前沿知识及进行学术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江红,唐川林,何国旗,等.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3):100-102.
[2]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EB/OL].[2006-07-24].http://www.haedu.gov.cn/2010/4/21/633538105542700000.html.
[3]黄勇荣.论基于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118-120.
[4]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5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