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单身教职工婚恋现状探析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高校大龄单身男女不断扩大的趋势,结合对驻济高校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大龄单身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所提观点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可供工会及高校借鉴。
  关键词:高校 大龄单身 婚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2
  近年来,大龄单身教职工婚恋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高校领导、工会、系部关注的焦点之一。解决高校单身教职工的婚姻大事,对于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走访、调查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旨在印证社会上对大龄青年的认知,揭示高校大龄青年婚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索解决之道。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单身教职工呈现两个趋势:一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观念改变、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大龄优质青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二是相称婚配论、“择偶阶梯”理论,以及单身教职工的焦虑、逃避等心理方面的因素,使得大龄单身教职工人数日趋增多。尽管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高校教职工的婚恋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高校单身大龄单身教职工婚恋问题,探讨其发生的主要根源,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婚恋现状
  1.总人数日趋增多
  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人数正在逐渐增多。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简称PADIS系统)”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27岁以上“剩女”328.3 万人;2010 年剩女1515.9 万人,增幅达362%。预计到2020年,剩女将达3372万人。
  2.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自身特点
  2.1学历现状:不乏高学历教师。本研究调查了308位高校单身教职工,其中博士6%,硕士25%、研究生11%、本科41%、其他17%。
  2.2年龄现状:调查的236位教师中,24-40岁的94%,40岁以上占6%
  2.3性别现状:在调查的308教师中,女性占66%,男性占34%。
  2.4籍贯情况:走访了244名驻济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本地占31%省内职占64%,省外占5%。
  3.大背景分析
  高校大龄单身情况是国家大环境下的一个镜像,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有必要简单分析国家层面的数据。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国家例行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是男多女少,男女性别比,特别是男女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按照 1:1的异性伴侣比例,意味着我国的剩男比剩女更多,而且这一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我国必然存在严重的大龄青年婚恋问题,而城市大龄青年婚恋问题是这一问题的重要体现。
  早在2013年,就有学者指出:大龄青年婚恋问题表现为男女青年性别比例失衡,城市以“剩女”居多,农村以“剩男”居多。这个结论与上述高校单身情况比是相符的。
  4.典型问题
  跟踪调查、问卷统计、走访高校发现,驻济高校大部分单身教职工的婚恋状况是正常的,但典型问题也很突出:
  4.1女教职工:①务实但未嫁的也多。高校女教职工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学识,境界,看待问题态度,使她们选择另一半方面更务实,在某些方面不想屈尊自己。②这样的想法使28岁以上的未婚女老师的择偶之路更加艰难,其选择的面也越来越窄、机会越来越少。
  4.2男教职工:①年龄优势在男性一方。30岁左右是男性的黄金期,而对女性来说就是一个严峻的年龄。②传统观念仍是“男大女小”、“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加上大城市、高校有大量高学历的单身女性存在,30 岁左右的单身男教职工尽管表现不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择偶的机会也在减少,压力同步上升。
  二、高校教职工大龄单身的原因分析
  婚恋问题是及其复杂的存在,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社会传统的原因。
  1.婚恋梯度
  所谓梯度,类似于阶层、板块,是社会结构固化在微观、观念上的具体体现。在当代社会,梯度无所不在,体现在社会地位、学历收入、事业状态等方面。婚恋梯度也是客观存在的。一般说来,男性倾向于向下选择女性作为配偶,“下”指社会地位、个人收入、家庭状况、学历、年龄等。女性则相反,她们倾向于向上选择,即女配高,男配低。
  婚恋梯度深刻揭示了我国根深蒂固的婚恋观,是广泛植根于男女理念中的;现代经济社会没能打破这一规律,在某些方面反而加强了。调查显示,从择偶标准看:男单身在学历、家庭的选择上可上可下可平行(不是太注重),在年龄上可小或可平行(大了不行);女单身在学历、家庭的选择上是可上可平行(不可下),条件比自己差的就不在范围之内,在年龄上可大或可平行(小了不行)。不由让人想起田忌赛马的典故,同理,交叉剩下的优质女孩就会越来越多,剩下的男单身条件会差一些。
  2.空间挤压
  高校的发展以及高校与社会的相对脱离,使得高校教职工疏离了社会。①高校教职工接触社会面较少,基本活动范围都在学校,平时见到的人员内除教职工,就是学生,类型单一。②近二十年来,很多高校搬离市区,工作时间加上路途时间极大地挤占了业余时间,无暇他顾。③由于高校的考核制度、评比制度、教学改革、评审职称等,科研任务都比较重,也影响了大龄教职工的交友,择偶。
  3.经济社会的无奈
  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少子化,我国青少年无论男女都受過较好的教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女生表现得更加优异。在教育平等前提下,女生对男生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色,其实也是更高的要求,而男生似乎还没有充分准备。女生注重男生的硬实力,也在乎其软实力,即性格等因素。   3.1男性:调查显示:单身高校男子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家庭不在城市本地;或是家庭负担太重;或是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社会交往;或是收入低、工作不稳定,买房无望;或是发展空间有限等,要找到心仪的一半也比较难。所以,男性自身的实力很重要。
  3.2女性:不可否认高校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婚配更是突出。本调查认为这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内因主要有性格、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婚姻观念、事业观念、择偶标准、感情经历、行动策略等。②外因包括市场化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迁、性别角色分工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影响、父母亲友的干涉等。③心理因素。大多数高学历单身女教职工心理上感觉自身条件较好,认为自己虽然已到“大龄”,但无论是在外貌、气质、才华、能力、学历、职业、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甚至明显优于他人。这样的主观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她们讲究而不将就,她们主动选择“形单影只”也不屈就传统婚恋观择偶标准,更不可能草率结婚。所以,女性过分追求自身感受反而耽误了大好年华。
  4.价值相左
  单身大龄婚恋已是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解读,作为生活在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乃至群体,其价值观决定了选择观。
  4.1男教职工:调查驻济高校男教师理想的女朋友,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要求女博士、女硕士,只要求年轻漂亮、温柔单纯。他们认为:女性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会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持有下位的择偶标准,即年龄、学历、能力都不要求比自己高,只要温柔漂亮、工作稳定就好。有些男性表示坚决不接受比自己强的女性,哪点强都不行。在问及女方什么都弱,你(男性)能提供多大的物质保障、是否能独自养家时,男方大多回答要一起奋斗。
  4.2女教职工:传统上女性是弱势,因此更关切来自另一半的实力。调查显示:①女教师择偶普遍重视对方现有的经济实力,关注其潜在的发展能力,希望另一半“出类拔萃”,这样自己更有安全感。②大龄单身女教工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自身条件,加之向上流动的择偶观,经济以及精神的独立,使她们对对爱情、婚姻的期望值较高,而不会逆向为之。女性无一例外表示坚决不要妈宝男。
  5.性别观叠加现代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诸多因素相叠加,共同影响婚恋观,以致在高校同时存在两性平等、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贤妻良母等传统婚配观。这些决然相左的价值观存在于人们意识的深层面。高校教师虽都接受了现代教育,但他们也有约定俗成的角色定位。男教师择偶基本定位于找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妻子相夫教子,他可以从繁琐的教子活动中解脱,骨子里不希望妻子在其他方面超越自己,男权主义依然大有市场。
  不少女教师尽管有学识、能力都很强,但内心仍然想找一个比自己强或至少差不多的男人结婚才有婚姻归属感,家庭主妇、专职妻子是她们不敢想象的。她们的婚配价值标准,与男性的价值标准没有交集。
  6.高校海归
  高校单身大龄教职工中,不乏海归群体。他们单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早年沉湎于读书没有顾及恋爱,二是回国小有成就时不仅老大不小了,同时与国内环境的融合也慢半拍。所以 ,海归人员还面临着环境适应和竞争的压力,婚恋也是难题。
  7.交友礼仪的欠缺
  仪容仪表在人际交往中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单身大龄青年在初期的交友中更要注重交友礼仪。仪容和穿着的不当,不良的举止,以及不得体的谈吐,都会在交友初期,给另一方造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解决高校单身大龄教职工婚恋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驻济高校的实地调查、统计归纳,以及对许许多多的大龄单身教职工的个别访谈和交流,结合自己近几年对工会妇委会工作的理论探索,以及组织高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给单身教职工牵线搭桥,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深刻领悟了个中深刻原因和个体的无奈。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供各方借鉴:
  1.多种形式的联谊会
  鉴于高校教职工生活圈子狭窄、工作较忙的情况,各级工会、妇委会可以组织校内外单身教职工开展多种多样的联谊活动,如学术交流、茶话会、校际合作、联合教改等,联谊单位可以选择高校、部队、行政单位、企业、中资机构等,创造机会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以我自身工作体会,帮助高校单身教职工解决婚恋问题,建立温暖的家庭,使单身教职工有坚实的家庭基础做后盾,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是每一个高校工会作为娘家人非常想解决的问题。因此,组织此类活动并不难,需要的是热情和关注。
  2.单身假
  对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实施精准关怀,建议高校给予单身假待遇。单身假的意义在于鼓励或创造条件,让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适当放一放繁忙的教科研工作,出去旅游、交友,加强与父母、邻居、同学、同事等亲朋好友的联系,扩大自身人际交往范围,寻找恋爱的机会。
  3.互联网+
  积极利用新媒体,密切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科研活动、消费空间、个人爱好等扩大自己的交往空间,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
  4.相信爱情
  工会妇委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大龄单身教职工参加,鼓励他们相信爱情并心中有爱;通过活动,宣传先进、现代的男女价值观、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淡化落后的婚恋观。
  5.加强交友礼仪
  高校大龄单身教职工要想及早“脱光”,在初期的交往中一定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女孩子在妆容方面,不要素面朝天,要适当的化些淡妆,男孩子的妆容要干净整齐,要相信爱情,遵守礼仪语言,那些话题该谈那些话题不可以谈,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内部修养和外在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尊重个体
  高校领导、特别是从事高校妇女工作的管理者用心研究高校单身女教职工群体,理解她们的执着和苦衷,营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氛围,尊重女性的价值和选择。希望高校、高校工会共同关注单身男教职工的切身诉求,着力培养有全新家庭、事业观念的男子汉,鼓励他们与高素质女性一起共同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家庭。
  参考文献
  [1]何姣龙.城市大龄青年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李沛霖.城市剩女形势令人担忧[J].经济视角,2011 年第 8 期.
  [3]朱桂英,鲍红.高校单身女教职工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1).
  [4]倫丽.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研究——以剩男剩女现象为视角[D].遵义医学院,2013 年.
  [5]丁金宏.梯度模式:“婚姻剩余”的焦虑[J].探索与争鸣,2013(05):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8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