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喻文化”视域下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三喻文化”是文化传递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介绍前喻、同喻和后喻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三喻文化”背景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态。通过解读“三喻文化”的内涵和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能够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路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树立和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三喻文化;幼兒发展
  美国当代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根据人类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提出了“三喻文化”的概念。她将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的形式: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同喻文化(Co- figurative 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 figurative Culture)。文章抛开玛格丽特·米德所研究的文化代沟问题,从“三喻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路径及其表现。
  一、前喻文化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前喻文化是一种在社会发展变化比较迟缓微弱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晚辈向长辈学习。晚辈向长辈学习是我国比较传统且重要的一种传道方式。从远古的长辈亲授幼童各种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到近现代的长辈向晚辈传授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知识,这些都是前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递方式在生活中的表现。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受到前喻文化的影响。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受到教育、环境、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前喻文化的存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学前儿童的身心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离成熟还很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与动物界的其它代表相比,人身体的发育期—从出生到成熟是最长的。”幼儿需要成人对其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他人,是重要的“长辈”,同时,幼儿教师也兼具指导者、教育者和促进者等角色,那么前喻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二)幼儿自身的需要。学龄期的孩子,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会受到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生过程是儿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上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幼儿极度需要外界的成人来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对其进行文化的传递。
  (三)传统知识的重要性。传统知识是一种存在已久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它是人类生活经验和知识活动的伟大结晶。对幼儿来说,他们有学习传统知识的需要,因此前喻文化将是一种在幼儿生活中占据相对重要位置的学习方式。
  当然,前喻文化中的长辈不仅有幼儿园中的教师,还有家长。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前喻文化的传递中也不可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教师和家长是在两个不同的场域中对幼儿进行文化传递的两大不同主体,但是两大主体对幼儿的文化传递作用都意义重大。
  二、同喻文化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同喻文化,即晚辈和长辈的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简单的说就是在同辈人之间进行学习和文化的传递。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讲到同喻文化使得前喻文化中牢固的代与代之间的关系被打破,代与代之间出现了裂痕。先前文化的中断使得年青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年轻的一代更注重从同龄人那里交流感受、获得经验。
  但是,在幼儿的生活中同喻文化的出现并不代表了前喻文化主体地位的改变。对幼儿来说,同辈人就是与其同样幼小的孩子,他们有着相似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相似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在传统知识学习的需要。除了向身边的长辈寻求生活经验之外,他们同时还会在同龄人之间进行文化的传递和知识的学习。前喻文化并不会因为同喻文化的出现而失去地位,这与幼儿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是有重要的关系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幼儿在其生活中依然需要同喻文化,而这主要表现为同伴交往。当然,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除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喻文化传递之外,还表现在幼儿教师之间,幼儿家长和家长之间,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幼儿与幼儿之间同喻文化的传递。其原因有三个:
  (一)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模仿。年龄较小的幼儿虽然生活经验不足,但是他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来获得相应的经验。除了身边的教师和家长之外,同龄的孩子更是他们经常观察和模仿的对象。
  (二)同伴交往的好处。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所以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三)归属感的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同类进行交往,幼儿同样如此。他们除了和成人交往,还会把同龄人当成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参与了活动、积累了经验,发展了社会性;幼儿还能在这个社会的大群体寻得自己归属感,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同喻文化同时也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能够仔细的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并能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作为幼儿教师,其要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之上要为幼儿营造温暖的教育环境和创造情境,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家长则应该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努力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给孩子充分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三、后喻文化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后喻文化是一种与前喻文化传递方向相反的方式,是由年轻一代向长辈们传授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是现在的长辈们要向年轻的一代学习的文化。现在的幼儿园中,仍以前喻文化为主,后喻文化在幼儿园中是以一种新的文化传递方式出现的,也算是一种新观念的生发。   幼儿园中的后喻文化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向幼儿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反社会化”过程。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网络文化和信息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时代在进步,儿童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成人的传授。相反,他们能够主动地通过多种媒介如声音、动画等来浏览信息、了解知识并积累经验。每个人了解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是有限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孩子学习,又有何不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孩子传授知识、传递文化,但学习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或许我们也应该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发言。正如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所言“今天,依我所见,后喻文化的发展将依赖两代人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把成人和孩子当成是平等的对话者才能真正的发挥和释放后喻文化中潜藏的巨大和新鲜的能量。当然,“后喻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出现也将给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
  首先,幼儿教师要在观念上意识到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能够真正的与孩子进行对话,与孩子做一个在知识和文化面前“平等的对话者”。
  其次,幼儿教师要充分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只适合专业发展,做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路人”。
  最后,幼儿教师要在这种“反社会化”的过程中,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观察和注意孩子的表现,使前喻和后喻文化的传递能够顺利的进行。
  四、结语
  “三喻文化”的共存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文化形式,形成了多喻的文化环境。任何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都不是唯一的,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生活领域中,“三喻文化”是并存的,它们并没有因为一种文化传递方式的兴起而隐退,但在不同的场域中又有不同的偏重。“前喻文化”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幼儿时期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并喻文化”的存在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同伴关系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后喻文化”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兴起,是以一个新鲜元素的身份出现的。它使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转变传统的观念,从一个地地道道的“传道者”转变为“学习者”。同时在这个逆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人能够真正的和更好的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探究孩子的秘密。而这种相互之间的学习则只有在与孩子平等、真诚的对话中才会发生。
  参考文献
  [1]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红,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畢淑芝,赵玮,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 王娇莉,曹艳梅.“三喻文化”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科教文汇,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00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