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服务创新模式下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地方古籍;阅读推广;文献开发;利用研究
  摘 要:文章基于阅读服务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策略,以期实现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整合、保护与利用,将古籍文献资源的利用和推广引入正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9-0109-02
  地方性古籍是地方宝贵的文献资料,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地方古籍在地方文化、经济、教育、人情风俗方面具有很好的反馈价值,是人们了解地方文化、分析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源。信息时代,数字化阅读备受青睐,而地方古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窘境也使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因保护不当,我国地方古籍文献损毁严重、利用率不高等都是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研究的重点内容。图书馆必须基于时代发展要求,探寻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创新策略,以期实现地方古籍文献文化服务价值的凸显,更好地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
  1 古籍文献的界定
  地方古籍文献是地方性的文献资料,反映的是地方的文化史实。而古籍文献指的是1911年以前我国各个朝代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及线装书等。当前,我国古籍文献涉及学科众多,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而地方性古籍较为分散,区域文化特征明显。地方古籍文献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除了外在的形式,古籍更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史地、文教、科技、艺术内涵,被认为是承载中华民族特有精神内核的文献载体。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地方古籍文献工作,做好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与阅读推广,实现其文献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也使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
  2 地方古籍文献保护及利用现状
  地方古籍文献是地方寶贵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当地的文物部门、教育部门等十分重视古籍文献的保护,也尝试在新形势下做好古籍文献的二次开发,提升其文化服务价值。但当前的地方古籍收藏单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古籍的保护多采用深藏的模式,禁止读者借阅,这种“重藏轻用”的错误思想降低了古籍文献的利用率,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地方古籍文献多保存在地方图书馆中,而图书馆因缺少古籍保护及开发人才,致使古籍价值评估不准确,一些古籍文献损毁严重。我国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但因受制于古籍专业人才的短缺,多数地方图书馆只能对古籍进行简单的普查、登记和编目上报,操作不规范,古籍二次损毁的风险较大。因此,图书馆必须认识到地方古籍文献的价值,克服“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基于阅读推广的思维做好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文化服务价值。
  3 地方古籍文献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的现实压力
  3.1 地方古籍文献的三大特点
  地方古籍文献在具有古籍文献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其区域性的文化影响力,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是地方古籍文献具有唯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地方古籍文献突出地方性,反映的是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情况,其文化全貌的反馈也仅针对某个区域,在区域性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具有自身唯一特性的人文资源,而这也是地区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二是具有内容鲜明的时代特征。地方古籍文献伴随历史的发展得以不断创新和传承,因此其也具有时代性特点,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风貌。通过地方古籍文献,人们可以了解历史的变迁,了解不同时代的精神特征等。三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性特征。地方古籍文献属于古籍文献的范畴,其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各级政府在进行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重视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3.2 地方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现实压力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的冲击非常明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古籍文献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都十分明显。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现实压力:一方面是文物抢修的紧迫性。地方古籍文献多为纸质文献,容易腐化、变黄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受损严重度不断增加,一旦损毁往往无法恢复,因此地方古籍文献的抢修和开发具有现实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地方古籍失传具有紧迫性。地方古籍文献反映的是地方性的文化现象,带有很强的区域属性。我国民族众多,区域分散,文化差异明显,有一些地方古籍文献的解读需要口耳相传,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古籍文献失传的风险加大。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对地方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实现地方古籍文献的价值。
  4 阅读服务创新模式下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策略
  4.1 “藏用并举”,实现阅读理念的创新
  传统图书馆主要负责文献的提供、借阅检索服务等,服务内容单一,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服务必须从传统单一的服务认知局限中摆脱出来,创新阅读服务理念,倡导主动服务,提供多方面的阅读帮扶。对于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而言也应如此,图书馆必须基于阅读推广的视角,使地方古籍文献被更多的读者所熟知,转变“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藏用并举”“藏用结合”才是保护地方古籍文献的最终目标。为满足有特定科研需求的读者,图书馆要开放古籍查阅权限,提供有效的文献服务。地方古籍文献不同于其他常见的文献资源,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图书馆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古籍保护与开发人才队伍,继承和发扬传统古籍修复工艺,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古籍文献的修复和整理,实现古籍文献的最大化利用。图书馆地方古籍文献阅读推广要同步古籍文献保护宣讲,增强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地方古籍文献保护意识,强化其法律意识,避免在古籍整理及开发利用中出现二次损害、偏差或侵权事件。
  4.2 创新组织模式,拓宽古籍服务领域
  图书馆应以阅读服务组织新模式拓宽古籍服务领域,一方面要基于总分馆模式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强化区域间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地方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及沟通共享的服务平台,带动地方古籍文献的传播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文化服务价值。地方古籍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的打造及功能发挥,需要有统一的古籍数字化处理标准,区域图书馆要加强馆际联合及机构联合,促进古籍的流通,避免重复性研究,同时有效规避版权纠纷。另一方面要建设阅读联盟,实现社会力量的互动和参与,整合并调动一切可用的主体和资源,基于资源共享的理念实现“书香社会”的打造,实现全民阅读交流,辅以各种类型的讲座、培训、交流会等,宣传地方古籍保护知识,呼吁全社会参与地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拓宽古籍的社会服务领域,提升古籍的利用率,实现地方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的目标。   4.3 创新阅读形式,带动古籍的电子化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电子化阅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更愿意借助移动终端自由获取各种阅读资源,创新的阅读方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也为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基于阅读方式的创新带动地方古籍文献的电子化,能够让人们以电子阅读的方式零距离接触地方古籍文献,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古籍数字化、缩微复制、影印出版等很好地解决了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不仅可以发挥古籍的最大社会价值,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对古籍的伤害。在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中引入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可以使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在具体的操作中,图书馆既可以将地方古籍文献制作成易保存与分享的电子文档,也可以利用高像素數码相机拍照后进行数字图片处理,并刻录到光盘上,还可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开设专题数据库,多管齐下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地方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整合,实现新形势下地方古籍文献的有效开发利用,带动古籍保护事业的良性、稳定发展。
  4.4 借助阅读推广活动,让古籍文献“活”起来
  基于阅读推广的视角,图书馆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地方古籍文献深入读者心中,引发读者对地方古籍文献的重视和关注,从而积极主动地检索和利用古籍文献资源。地方古籍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必须与众不同,凸显区域特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等都是创新地方古籍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思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能够使古籍文字更鲜活,如:图书馆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利用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开展经典诵读、传统节日竞猜等活动,辅以与优秀古籍有关的创意文化产品,增强读者对地方古籍文献的关注度,提升地方古籍文献的利用率,达到古籍文献保护与阅读推广的目的。
  5 结语
  地方古籍文献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通过创新思路和模式实现地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其时代文化价值。在地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丰富认知,提升素养,创新手段,让地方古籍文献保护与创新开发利用成为图书馆与读者的共识,充分发挥古籍文献的利用价值,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魏晓萍.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化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9):106-110.
  [2] 季拥政.藏医药古籍文献资源开发与长期保存机制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20-24.
  [3] 方敏.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策略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5):27-30.
  [4] 张新航.关于我馆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贵图学刊,1994(1):46-48.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30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