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刻起,马克思主义就充满了活力,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变融入到发展历程之中。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刻起,马克思主义就有良好的生命力以及活力。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就是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而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也正逐渐迫使着人类从思想层面这个角度反思。文章将具体论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哲学基础以及思想资源。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
当前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态文明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难点。想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以及理论指导。我们国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为指导,以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为根本,综合的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有了一些新的成就,下面本文将具体论述这些成就以及如何更好的做好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当前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主要变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延伸。我国发展中需要科学发展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
内涵丰富以及延伸广阔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点,科学发展观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指导思想。我国领导人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我国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发展,并且需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立场对生态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论证。在此问题下,需要集中分析生态环境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人类能不能与生态进行和谐发展,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中需要对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和自然是辩证逻辑的有机单位。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所有物体价值的根源所在。人类世界在实践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进步。西方生态价值观在理论中提高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主要论述了生态和谐发展,虽然论证的理论并不全面,但却是对生态价值观理论的以此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以实践作为理论基础,在理论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标准和价值尺度。人类在与自然发展相处中,具有着无与伦比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人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进行主动改造,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将会对自然产生直接的影响。自然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同情况的反作用。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为基础,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发展,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生产,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最终发展方向就是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根本需要,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保护广大人民的生态利益,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以人类生态发展为基础,其中的核心主体始终是人类,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需要依靠群众,工作的开张更是为了群众,生态价值观的提出与发展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经过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其在发展中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始终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实践的基础,人们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指导开展了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价值准则,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一个实际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规范,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必然存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集中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上,这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在党的第十八次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其中的内容主要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实、友善。这也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在是核心价值观中的主要内容,其理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演变。因此在理论发展完善中,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新时代下不断发展,彰显时代价值。
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实际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方面的建设进行了综合性概述,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表现,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自由理念,自由不仅包含人身的自由,也包含生态自由。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要内容都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中有所体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价值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是我国在此项工作中的基本行为准则。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党和人民的爱,是对祖国主权的爱,是对祖国山川的爱,是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来看,落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符合我国当前生态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的基础性指导理念方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在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存,这对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先进的指导性思想,在新时代下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更加深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进一步深化与融合。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与体现
在上文已经具体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国家角度,从国家角度而言,为了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观建设中发挥出实际作用,需要让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的全面的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正确性。国家应该坚持提升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一些重要特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知识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群众的意见,坚持群众路线是挥发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建设中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作为发展方向,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可以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除此以外,需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性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做好社会主义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建设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生态环境体系,并做好管理与维护性工作。
(2)社会角度,从社会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求这些内容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社会主义是人们由规律支配到使用规律掌握利用规律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确保人民平等分享改革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必须以公正的原则来协调和处理生态利益,以确保生态利益得到保护,必须确保生态利益得到保护,保证农村、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生态利益,促进当代人口的生态生产和生态消费。只有这样的有机结合,才可以让我们国家乃至人类社会都朝着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努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以法律为指导、以执法和问责为基础,为生态文明建立一个完善法律保护制度。
(3)个人角度,从个人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人,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想要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每一个人民群众认真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作为生态世界的主体,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以及探讨一些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除此之外,人类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认识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从另一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涉及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个行业的工人形成保护资源和绿色生产意识。
(4)历史角度,想要更好的做好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其中有很多部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观念不谋而合的。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国家不仅仅需要结合当前的具体发展状况,更要与我们国家一些传统的文化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观念结合在一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我们国家传统的哲学观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帮助。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可以互补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之后可以有效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结语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能源的不断短缺以及环境的不断破坏。在这样的生态文明的视角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国家目前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准,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视野之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泽栩.生态文明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4):57-60.
[2] 姜喜咏.从“传播”到“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J].教学与研究,2015(01):63-69.
[3] 师吉金.200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研究述评[J].探索,2014(02):21-25.
[4] 陈墀成,余玉湖.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01):39-46.
[5] 陈答才,任晓伟.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3(05):104-108.
[6] 张梦涛.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34(01):29-32.
[7] 满永,莫岳云,殷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层思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为中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4):25-30.
[8] 刘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9] 汪信砚.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03):81-90.
[10] 宋贵伦.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读龚育之同志有关观点随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5):5-10.
作者简介:朱婉鹭(1992- ),女,吉林辽源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赵妍(1994- ),女,内蒙古通辽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