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回篇》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六名留日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留东清真教育会”。该会以“联谊回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为宗旨,提出爱国爱教的口号。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 ,这是我国近代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创办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的进步刊物 ,集中反映了近代回族爱国青年的在民族救亡图存中的觉醒。在学术界,它与《正宗爱国报》齐名,被认为是“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自20世纪末期,《醒回篇》受到知识界的关注,相关论述较多,《醒回篇》虽然只出版了一期,但鉴于它集中反映了近代回族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因此笔者试对此做出评述和归纳。
一、《醒回篇》简介
自20世纪末期,《醒回篇》收到一些学者的关注。余振贵、杨怀中在所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中对《醒回篇》的创办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介绍,认为它是“我国回族穆斯林历史上第一份自办刊物,也是近代回族知识分子在国外创办的进步刊物之一。”李兴华、冯今源在其著作中对《醒回篇》进行简要介绍,认为它是“中国穆斯林自办的最早的一本刊物,具有开创性。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伊斯兰教历史十分宝贵。《醒回篇》对启迪中国穆斯林的觉悟起过一定的作用。”邱树森认为《醒回篇》是“清末最具影响的回族期刊。《醒回篇》的出版,对以后回族报刊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杨继国所编的《回族文学通史·近现代卷》对《醒回篇》的创办背景、创办者进行简要介绍,认为“《醒回篇》诞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所提出的改良宗教、普及教育的核心理念,深切反映了近代回族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它的办刊理念、创作导向是“后来数以百计的回族办刊生存发展的思想根基。”
二、《醒回篇》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术界对于《醒回篇》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大量的论述。余振贵、杨怀中在所编《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中归纳了《醒回篇》的主要内容:“第一、把强盛中华、抵御列强,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回族与爱国的关系问题,把振兴回族和强盛祖国统一起来考虑,启迪回族民众的爱国思想,号召发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近代回族人民开展反帝爱国斗争起了指引作用。第二、根据当时回族的具体处境,提出宗教改良和普及教育,作为振兴回族,强盛祖国的两项基本主张……第三,认为近代中国教育的陈旧,是祖国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原因,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教育体制额制度,这是回族和全国知识分子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一。”
李健彪认为基于《醒回篇》的创办背景,因此它能够较全面反映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在他看来,这些思想特征中包括 “继承了回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回族人民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醒回篇》“正确阐释了回族与国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对近代回族进行反帝爱国斗争显然有着启发和引导作用。”6大部分文章如传达出对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深切忧患。如黄镇磐撰写的《〈醒回篇〉发刊序》一文:
“北尽黑龙,西跨天山,东南至海……呜呼!噫嘻!谁作孽耶?其天耶?抑人耶?奈何我皆醉而彼独醒也?”
保廷梁撰写的《劝同人负兴教育之责任说》:
“种族之区别,不过内部自为畛域,其对于外界,毫无效力可言。例如甲午战败,庚子再创,外国人之入我国中者,未闻为我区别曰:‘某也满,某也汉,某也回,某也蒙’,而惟肆行杀戮,同归一尽。盖同国如同舟也,乘组员之种类,无论其为黄为白,至于舟坏覆没,则其被难一也。以是而言,种族虽殊,以同国之故,则一国之盛衰强弱,莫不直接同受其影响,而恶得曰:‘他种族之兴亡,与我无涉也’。” 4对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深切忧患跃然纸上。
《醒回篇》中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理性反思,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马文德认为《醒回篇》作为我国回族历史上第一个刊物,反映了清末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在内患外忧情况下,为抵御外敌、振兴民族、普及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理性思考。但由于历史局限性“他们对民族弱点和黑暗有些只是表层的批评,没有触及深层的民族文化积淀,没有从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心理等族内外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思索。”同时,《醒回篇》是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先导,起到了示范作用。“无论从办刊宗旨还是内容及其思想,它对随后兴起的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针对列强瓜分中国,《醒回篇》呼吁各个民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入侵,反映了当时回族先进知识分子爱国爱教的思想。”
高小岩在探讨《醒回篇》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持有与黄成俊相似的观点,认为《醒回篇》反映了回族知识分子在国家内忧外患中的觉醒,是中国回族历史上最早的一份进步的刊物,它所提出的文化理性反思和爱国主义思想至今仍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琴在其研究中分析了以“醒回篇”和“正宗爱国报”为代表的回族报刊与当时回族社会的变革,认为这两份报纸体现了回族的文化生命力和自信心。它对于中国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回族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留东清真学会一经建立就以“教育普及和宗教改良”为宗旨,《醒回篇》创办的意图旨在“输入内地以规同教”,社团会员构成多元,其中有学生、阿訇、也包括女性留学生和非中国籍学生,因此,马成鸣认为留东清真学会的建立和《醒回篇》的创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回族新闻界早期的国民外交意图,这种国民外交探索对于后期回族新闻界积极开展国民外交活动具有示范作用。
针对《醒回篇》和《正宗爱国报》的关系,张巨龄与他人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正宗爱国报》创办于1906年,是中国回族历史上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比1908年创办的《醒回篇》早两年,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对回族历史研究的著作中对《醒回篇》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但对于曾經影响了全社会的《正宗爱国报》的介绍 “要么失之简约,要么失之根本不确。”。《正宗爱国报》以“合四万万人为一心”,让“黄脸面,黑头发”的中国各族人“痛痒相关,爱国如命,保卫中华……万万年”为宗旨,其刊登的忧国、忧族、忧民,以及强国、强族、强民的文章对《醒回篇》的编者们具有指导作用。不仅如此,当《醒回篇》发行后,《正宗爱国报》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和推介。因此,张巨龄认为《醒回篇》借助《正宗爱国报》的影响而为国人所知。基于此,张巨龄认为“丁宝臣主持的《正宗爱国报》宣传并扩大了《醒回篇》在国人,特别是清末时代回族人中的影响的。” 同时,以《醒回篇》为代表的回族报刊中含有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国家认同体现着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向心力,在实质上缘生于一种“国族归属与认同”,即对某一特定的民族国家及其传统、制度、文化的归属,并由此而分享一种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生活方式。
金林对近代回族报刊传播与回族群体国家意识的觉醒进行了论述,认为包括《醒回篇》在内的回族报刊对开启民智,培养回族群体国家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小岩对《醒回篇》的中华民族认同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其将回族的族群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完美的统一在一起。
在陈红梅看来,包括《醒回篇》在内的回族报刊反映了回族社会对宗教的认知和对国家的态度。对于国家的认识、对于民族自身发展的新思考,与之前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对民族宗教与国家关系的认知。强调回族的国民身份,其次强调了民族宗教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关系,如《醒回篇》中保廷梁《劝同人负兴教育之责任说》一文中写道:“国家如个人也。……国家之分子,亦无论其职业之为吏、为军、为商、为士、为工、为农,与夫其种族之或满、或汉、或回、或藏、或蒙,而其所以为组织国家之分子则一。”(二)强调的是民族宗教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认识。呼吁回族民众对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兴教救国与回族社会的行动。基于上述的认识,回族社会在面临重大政治决策和国家危难时,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据此,陈红梅认为“这种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同步同向发展的经历,使回族社会在维护国家利
益的同时追寻着民族的振兴,又将本民族的振兴转化为国家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强化着回族的国家认同。所以,近代回族国家认同的演变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即国家政权对回族政治认可、对其权益保障,与回族对国家政权的认同及维护是相对应的。
张治军、张银银对《醒回篇》中反映的清末回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进行剖析,指出以“留东清真学会”成员为代表的回族知识分子,对于民族与国家荣辱与共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观,从而促进了回族社会对国家的认同。《醒回篇》的进步性在于它“标志着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尝试抛弃狭隘的‘少数民族’政治枷锁,勇于寻求‘主人翁’的现代政治意识,担负‘国民’的社会责任,代表回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崛起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
目前的研究动态显示,《醒回篇》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醒回篇》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对于发扬回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回族民众的国家认同和公民意识以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颉刚.回族的文化运动//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下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 余振贵,杨怀中.中国伊斯兰文献译著提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3] 李兴华,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邱樹森.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 杨继国.回族文学通史·近现代卷[M].银川:黄河传媒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2014.
[6] 李健彪.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7] 黄镇磐.醒回篇发刊序[J].王希隆点校.醒回篇[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8] 保廷梁.劝同人负兴教育之责任说[J].王希隆点校.醒回篇[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9] 马光德.关于醒回篇中回族自我认识的思考[J].回族研究,2000(4).
[10] 黄成俊.唤醒回众 共图国强——读留东清真教育会编《醒回篇》[J].回族研究,2002(2).
[11] 高小岩.论醒回篇的爱国主义精神[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
[12] 高小岩.爱国爱教的进步刊物醒回篇[J].陇东学院学报,2008(6).
[13] 张琴.近代回族报刊兴起与回族社会变革浅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9(3).
[14] 马成鸣.清末民初回族新闻界国民外交考察——从醒回篇到月华[J].学术探索,2012(10).
[15] 张巨龄.醒回篇与丁宝臣的正宗爱国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16] 于海.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04(12).
[17] 金林.民国时期回族报刊传播与回族群体国家意识的觉醒,河北大学 2010 年硕士论文.
[18] 高小岩.谈醒回篇的中华民族认同思想[J].昌吉学院学报,2008(4).
[19] 陈红梅.近代回族政治意识与国家认同浅论[J].西北民族研究,2010(3).
[20] 张治军,张银银.论清末回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以对醒回篇的考察为中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项目“伊斯兰教中国化经典《天方典礼》研究”(编号:19XJC730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玉桂(1981- ),女,回族,甘肃兰州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言与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