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建设具有强大经济基础社会主义高度文明和谐社会,不但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好我们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公民道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弘扬道德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华民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鲜明旗帜。一个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更需要的是所有公民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爱相濡以沫的人民,同时爱国也是人们爱地球,爱人类,爱世界的起点。因此,当代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成功的关键,还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缺失的情况,理想的缺失使得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只能从眼前的利益出发,为眼前的琐事左右。作为青少年学生,没了理想的动力,只能把读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他们自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乐趣的,所以学生们在现实中不能自主的今天,就更需要有人能为他们提供精神的动力,激励学生前进了。培养祖国未来的我们广大教师,无疑不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更大责任,不但要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并传承下去,并且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及精神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中,要将热爱祖国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教室树立正确的爱国观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中应坚持“三近”的原则,即走进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的心灵。
  爱国主义的培养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流于高、大、全的形势远离形势的生活。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来教育我们的学生,远远大于我们教师的口头宣传和教育的。
  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应接近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每个学生显然是这其中最大的受教育者,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得我们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样的学生,更具有特点的个体了,所以,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必须从每个个体入手,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环境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亲近学生的心灵。一个人的心灵都是最敏感的地方,对于外在于心,强加在不同学生身上的必然会产生抗拒力,所以,我们教师要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找准切入口,开启学生的心灵需要。只有打动不同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切实际的真正的教育。我们教师以关怀心灵为宗旨全面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教育,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并和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
  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与人的素质的提高,更在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重任所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在于我们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循循善诱,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并不是机械的喊口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领学生运其才智,勤奋练习,深刻领悟,熟练运用,才是最好的教育者。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空乏的一些大道理,只要我们心中有自己的国家,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体现出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每当我们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时;每当我们为贫困山区的人民和希望工程捐钱捐物时;每当我们向那些渴望帮助的留守儿童伸出援手时;每当我们学有成就报效祖国时。不正体现我们在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使命感吗?只要我们教育学生时刻记住祖国,那么爱国主义就每时每刻在我们心中。爱党爱国,爱人民,孝敬父母,要感恩社会。这些优良品质的培养,其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雏形和开端,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热爱父母,热爱班级,热爱家乡本身就是热爱祖国的基本内容,更是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爱家乡,他才会把家乡的山水同祖国的锦绣山河融为一体的,从热爱家乡与家乡山水及人民有深厚感情,才能上升到热爱祖国之情,又不辜负家乡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升到关心祖国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真正爱国者共同的成长历程和共同的高尚品格所在。我们每个人都能想象出不爱父母的孩子,会爱自己的祖国吗?纵然父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毕竟是生你养你哺育了你啊!连你自己的父母你都不能原谅,都不能满腔热血的去热爱他们,怎么能够做到一腔热血的献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虽九死而无憾呢?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父母对熟识的邻居、朋友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才会热爱班级,热爱家乡,最后上升到热爱祖国的高度的。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自觉地从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父母,感恩社会入手,学习家乡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物产,建设成就以及美好的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把这种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高度,那么,学生爱国之情将更浓了。
  总之,我们教師,一定要对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学生群体,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具有强大经济实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培养出优秀人才,尤其是具有爱国主义的人才。教师要深入研究,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爱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