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被缩小,时间被覆盖,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更便捷、及时,这些优势使得新媒体被逐渐的应用到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一种德育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信息的传达和知识的传递为学生提供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参考,对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正确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并非一个确定媒体概念,而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各种新型的媒体形式统称。比如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网络、移动电视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形式开始在我国迅速蔓延,对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数字化的体验者,也成为新媒体最忠实的体验者,而新媒体也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个人意志表达等方面的主要载体。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创新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个人才能的展示中心,是大学生思想观念表达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这也是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开放式平台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的交互性和传输的速度,同时具有形式多样化以及覆盖面广的优势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育资源,在原有教育成果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对正确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等进行大规模、及时的传播。此外,在信息的获取和反馈中也不需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开放式的平台。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举行少量的座谈会、讨论会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无论时间还是空间方面都需要严格的限制,而且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BBS等社交軟件的研发和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这些软件本身具有交互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势性更强,能够满足个性化信息的收集、分享,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互,使大学生及时接收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正向引导信息[1]。比如,针对网络流传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学生的广泛热议,并在学生间产生恶劣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可以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正向引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消除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三)提升思想政治主客体间的信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上的传达和交流,而思想的传达和交流需要基于一定的情感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思想本身具有隐蔽性,如果学生不主动表达自身的思想,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师生的双向交流提供有效的渠道和手段,通过长时间的沟通以及非面对面式的交流,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更容易向教师敞开心扉,加强师生间的信任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2]。
  (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更丰富,不同层次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充满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术水平选择喜欢和合适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的浏览不需要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可以在任何学生认为舒适的环境和时间段进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提升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和交流的自主性。
  二、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包括健康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道德与法制的教育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特别是智能手机、4G、wifi等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实现校园信息的传递中时间、空间和资讯的无屏蔽状态,无论是信息的查询还是发布都更便捷和自由。而这种情况下,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消极思想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文化充斥网络,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3]。大学生在新媒体中信息的获取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筛选性的特点,为一些不良信息进入到大学生的认知提供了渠道,使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方面的认知存在严重的影响,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而且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正确思想舆论导向引导的难度加大。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人格障碍
  新媒体的博客、论坛等具有虚拟性特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社交软件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无法对新媒体内容和言行进行规范,真实性也难以辨别,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危机。长期在新媒体中的交流,会使学生对他人的真诚性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同时在利用新媒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和责任,并根据自己的心情扮演不同的角色,长此以往这种表现和心理状态会逐渐形成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形成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障碍。
  (三)新媒体技术的更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发生重大的变革,同时也面临着教育内容、形式以及手段方面的创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模糊,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水平都产生影响。而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独立直觉被剥夺,形成一种虚拟时空的错误认知。而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速度远远被甩下。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以及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教育制度和环境,在接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缺乏对新媒体前沿教育形式的认知和理解。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制造、传播转变为小众化的模式,信息的选择和应用也逐渐实现自主化。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分析和认知,并学会对不同信息的辨别,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自我教育意识,与教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的传播工作。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注重对各项教育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做好学校、社会、家庭以及自我教育多种模式的结合作用,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信息行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管作用,对新媒体环境进行整顿、清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以及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并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任务,研发以新媒体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和数据库,加强对数字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建设,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三)提升学生媒介素养,丰富教育内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教育或者生活的途径建立的媒介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及信息辨别的能力。学校需要针对新媒体教育的发展形式,开展新媒体知识普及的选修课,并将新媒体教育向其他教学科目中渗透。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提升,使学生在新媒体的应用中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自律意识,可以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并遵守新媒体道德,合理发布和获取信息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还需要注重对优势的利用以及挑战的迎接,通过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资源以及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 焦莹莹,丁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领导科学,2019(7):127.
  [2] 周俊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9(1):后插15.
  [3] 杨月.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现代交际,2019(2):203,202.
  [4] 姜力源,李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神州,2019(3):181.
  *通讯作者:范宏民,江苏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