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代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性生理较为成熟、性意识逐步觉醒,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性心理。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与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紧密相关,是决定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才的重要指标。以四川省某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为例探究了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的具体特征,由此整理出女大学生性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策略,包括性认知、性行为、性道德等五个内容和性信息获取渠道搭建、咨询与跟踪体制、课程开设等七个策略,以期提升女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性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在多元性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开放,但由于国内性教育的滞后,使得大学生中特别是女大学生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性心理和性教育问题。随着理工科高校女生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这一群体的身心素质、性心理品质健全也是十分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因此应关注和加强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教育,引导她们在树立科学的性别观的同时,应正视性别差异,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差异中构建和谐。
  一、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质量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在理工科院校中,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男生数量远大于女生。通过对四川省某理工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调查研究发现,该理工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已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女生中谈恋爱比例高、情感困扰多,总体呈开放性、差异化发展,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接纳程度较高
  98.12%的调查对象都是95后的女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普遍开放,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极高,而且从小接受周围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影响,性知识启蒙较早,谈及性的相关事件或者知识并不会刻意回避,66.57%的女同学表示会与朋友以玩笑的方式谈及性的内容, 92.3%的女同学表示对同性恋表示理解,在部分访谈同学的过程中发现,她们对同性恋的任可度正在逐渐增加,并且有同学表示曾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支持同性恋婚姻。除此之外,46.3%的看过情色小说、图画或视频,同时理解男生也看相关的内容,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二)性认知的正确度较低并且差异明显
  在性认知水平上,该理工院校的女生虽然性信息来源不再像以前那么闭塞,性知识的获取渠道也比较多样,但是性认知水平并未达到理想程度,特别是性知识的准确度上还较低,主要表现为避孕措施的认知不足,女性生理护理知识不清楚,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艾滋病认识正确度较低,堕胎影响了解较少,男性生理知识认识不足等等。除此之外,她们的性认知水平在东西部地域、城乡、家庭、年级以及朋辈影响上差异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农村,特别是当部分农村女孩谈及性时还有些避讳和不想言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的高于不常交流的,高年级高于低年级。
  (三)恋爱心理发生变化
  在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比例的理工院校,女孩子是十分抢手的,恋爱比例较高,恋爱年级较早,51%的女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都有恋爱经历,但恋爱周期不长,并且2次以上恋爱经历的人数偏高,容易出现多个男生同时追求一个女生的现象,造成一定的恋爱心理困扰,有可能往恋爱随意的趋势发展。与此相反地,这部分女生的恋爱自信度较高,对自身的认可度也相对较高。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在她们心中恋爱的分量十分重要,女孩子谈恋爱之后,大多数表示朋友圈变小,与朋友的交际时间远低于恋爱的时间。
  还有另外一个现象是“女汉子式”恋爱性心理,在两性的互动过程中,理工科院校的女生长期受男孩子影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男性模式影响,以“兄弟式”、“哥们式”的相处模式开展的恋爱关系逐渐增多,女性生理和男性模仿的冲突,也容易造成女性大学生的性别认知冲突,对恋爱关系的持续维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性语言表达渠道依旧隐秘
  性语言的表达也是性知识交流和性思想宣泄的一种方式。女性大学生的性语言表达也有自己的特点,表现的形式多以倾听为主,性信息交换大多以玩笑为主,性行为和情绪表达皆比较隐秘。大多数女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关于性的话题,认为十分尴尬,难以启齿,多以父母(主要是母亲)主动简单浅显交流为主,但是关于性生活的表达,大多是与性对象进行交流,就基本不会跟父母提及。公开发表关于性的朋友圈、说说是几乎没有的,但有部分同学提到有通过QQ的秘密等隐秘渠道表达过相关的困惑或寻求帮助,由此可见她们的性语言表达渠道依旧比较隐秘。
  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有其独特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这些特性逐步开展相关性心理教育,性接纳度很高这为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女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接受条件,认知正确度较低充分证明了开展普及型、甚至专业型性心理知識的必要性,恋爱心理的变化让教育者更能把握趋势,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开展性心理教育更是给她们提供一种表达的渠道,去表达、去感受、去自我印证和自我调节。
  二、女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其教育内容应包括性认知教育、性观念教育、性行为教育、性道德教育、责任与担当的教育以及爱的教育这五方面。通过性认知教育帮助女大学生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认知体系;通过性观念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坦然面对性,树立自尊、自爱的性观念;性行为在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性行为有利于性心理的正确培养和形成;社会道德观念下的性道德可以有效、合理地促进当代女大学生健康的性心理的养成,增强女大学生性的伦理道德意识;通过性适应能力的教育让女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正确对待对于性的态度和情感问题;加强责任与担当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定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加强爱的教育是抓住女生普遍比男生更为感性的特征,对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爱的心理熏陶与感化,促使他们成为心中有爱的人,这样对待感情也就更加懂得付出和珍惜。   三、开展女大学生性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搭建多方面的性信息获取渠道
  由于受传统思想、社会背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女大学生还没有正常的获取性信息的基本途径,如果不注意甄别和遴选,她们获取到的性信息还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用的,而过多接收此类性信息,将会对她们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认知产生不利作用,所以学校应和家长、社会大力合作,结合女大学生的现有实际心理状况,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专门的女大学生性信息获取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专有app等,同时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对孩子的关心程度,逐渐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性,掌握基本的性知识,为女大学生搭建多方面获取性信息的正确渠道。
  (二)完善学校性心理教育中心的咨询与跟踪体制
  大一是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为大学期间塑造健康的人格夯实基础。基于此,学校应对新入学的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性心理普查及教育工作,对普遍出现的性困惑、性烦恼、性压抑等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让性心理教育中心召开相关女大学生性教育知识讲座、座谈会、性心理团体辅导等,个别情况较为特殊的还应对其在校期间的性心理情况进行跟踪,并给予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同时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咨询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拓宽性心理教育的咨询渠道,避免一些女大学生不想和老师有正面接触的尴尬,这样才能更有效把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导向,促进身心共同健康发展。
  (三)开设女大学生性心理教育的相关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逐步引起重视,部分高校逐渐开设了相关课程,但针对于女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女大学生,本来就处于一个男多女少的环境,很容易导致她们对性产生偏见,进而在心理方面失衡,所以在理工科院校开设关于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尤为必要和重要。把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充分挖掘网络性心理教育的课程资源,多引入视频、图片、道具等更为直观、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和接受。同时,学校应夯实性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大力引进专有人才,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性心理教育专业教师,促进课程体系的改进与完善,进一步落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要求。
  (四)丰富性心理教育形式,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途径,将性心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集体活动,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无意识接收并获取性心理教育知识,锻造其健康的性心理品质。比如在每年的“3·25”(谐音“善爱我”)、“5·25”(谐音“我爱我”)和“11·25”(要爱我)这种特殊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中融入性心理教育,让相关的学生社团或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包括防艾知识讲座、红丝带行动、女大学生性安全知识告知、女生对待一夜情及开房等问题的辩论赛等,这些活动都能提高女大学生在性方面的自我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对待性行为,明确性认知,能够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五)塑造正确的女性恋爱观
  当代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这个“象牙塔”之后都渴望刻骨铭心的爱情,尤其对于女生来说,性生理成熟比男生早,但性心理却还处于发展之中,两者的不平衡不匹配极易导致在恋爱中出现性冲动、性渴望等不良现象,从而受到身心方面的伤害。据调查,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可度占比越来越高,在校女大学生怀孕堕胎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这都跟他们的恋爱观有密切关系。高校应加强对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通过主题教育班会、私下谈话等传递正确的恋爱观,告诉他们恋爱是美好的、纯洁的、平等的关系,学生时代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女生更是不能被爱情冲昏头脑,失去理智,要懂得让恋爱变成促使两个人一起向上、共同变好的动力,不要让恋爱成为牵绊自己的枷锁。
  (六)朋辈的正面引导和影响
  在性心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班委、同伴、室友、高年级学长学姐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身经历和行为传达着他们对性的认知、看法,对于性认知系统本就不完善的女大学生来说,朋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影响他们性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中要注意适当引入正面的朋辈引导,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为教育目标。
  (七)女性大学生自我性心理的调整与适应
  女大学生在性心理发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在调整行为模式,个体情感也在不断地丰富,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发挥女大学生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健康地进行自我性心理的调整与适应,这是目前理工科院校保障女大学生拥有健康身心状态和活力饱满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在自我性心理的调适过程中,教会女大学生通过合理、适当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使性心理逐渐平衡。同时,要让他们学会正视自身存在的性心理特征,正确看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式。另外,在自我调适中结合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弗洛伊德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把人格发展与个体性心理的发展相等同,可以看出性在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会女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心理的调适,有利于培养她们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能达到一个和谐平衡的关系。
  女大学生的性心理形成与其性观念、性认知、性道德意识、性行为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当代21世纪,多元文化日益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判断,女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和性别意识日益明晰,让原本性生理和性心理就没有达到同步成熟的她们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性心理状态,所以重视和加强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是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只有努力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性品质,加强性认知与性观念的教育,规范其性行为的发生,同时鼓励其树立自信心,才能让他们走上一条性心理健康发展之路,顺利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绥铭,杨蕊.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
  [2] 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0.
  [3] 赵雪.女大学生性认知的误区及疏导[J].中华文化论坛,2009,3.
  [4] 向平萍,曹珂.师范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2.
  [5] 李美英,肖汉仕.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5,1.
  [6] 杨惠琴,叶芹.四川地区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7] 郭黎岩,张楠,郭立军.当代女大学生性心理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2011,4.
  基金项目: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立项课题,一般项目,课题编号:SXJYB1612。
  作者简介:黄映雪,女,讲师,成都工业学院 ,主要方向: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新创业教育;孙树亭,女,助教,成都工业学院 ,主要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文化;高凤,女,助教,成都工业学院 ,主要方向: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