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领导力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经验。以浙江大学为例,初步建立了领导力教育体系,包括课程型、社团型、实践型、综合型四种领导力教育模式。这四种典型的领导力教育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体系,为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参考样本。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典型模式;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19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把大学生领导素质的培养列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点。实践证明,大学阶段是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黄金时期。
  一、我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现状
  (一)领导力教育理论处于经验探索阶段
  国内各高校也已普遍开展了形式不同的领导力教育项目。但目前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课程体系、项目开发、师资配置和评估机制都未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同时,国内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以总结国外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经验和模式为主,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本质内容、能力构成等未有深入的共识,对目前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模式未进行分类……
  (二)领导力教育实践呈现精英教育特点
  目前,虽然领导力教育开始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甚至列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因领导力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师资不够、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高校领导力教育的对象尚未全员覆盖,主要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各高校一般在现有条件下制定领导力教育计划,通过选修课程或项目的形式选拔部分学生开展领导力教育。
  (三)领导力教育功能承载思想教育属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领导力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奚洁人指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大学德育的补充、拓展和深化,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大学德育是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础性平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础性工程”[1]。
  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1936年就指出大学教育应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浙江大学在1998年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在2003年、2004年分别创办“研究生干部讲习所”和“启真人才学院”,2005年开设“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选修课程,后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针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教材,在领导力教育的实践方面一直领跑国内高校。2014年,浙江大学建立了校级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心”,开展了10余个相关项目,每年直接、间接受益人数达5000人以上,领导力教育从精英教育开始向普通教育迈进,这是选择浙江大学为例的原因。
  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四种典型模式
  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已开展的领导力教育经验,我们根据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将目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概括为以下四种典型模式,即课程型领导力教育、社团型领导力教育、实践型领导力教育和综合型领导力教育。
  (一)课程型领导力教育模式
  課程型领导力教育模式是以领导力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学习为主要方式的领导力教育模式,主要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课程学习。例如第一课堂的领导力相关的必修和选课课程,包括专业课程、辅修课程等;第二课堂以高校学工部门、院系为主组织的各类领导力教育项目,或未以“领导力”命名,但其目标和内容与领导力理论或知识教育一致的各类学生骨干培训项目。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来获得领导力的提升。
  以浙江大学为例,现在校内开设的与领导力相关的课程包括《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力开发》《团队沟通与领导力》《教育领导与管理》等,还曾开设“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选修课程。2016年,浙江大学在管理学院重新组建成立了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虽然目前学校尚无领导力的专业和学位,但毫无疑问,它标志着学校正式开启了领导力教育的学科发展之路。第二课堂方面,浙江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领导力学习项目,例如“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班”“卓越工程师领导力提升班”“女大学生领导力培训班”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实施了以领导力为主题的海外交流项目,如学工部组织的浙江大学优秀本科生骨干美国领导力教育项目,农学院、管理学院等组织的优秀学生骨干赴美国领导力教育实践项目等。
  (二)社团型领导力教育模式
  社团型领导力教育模式是以社团、学生会、志愿者组织等各种学生团体为主体开展的、以组织内部领导力实践为主要方式的领导力教育模式。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学生组织包含校、院、系各层级的正式组织或民间学生团体。这是一种以领导力的实践训练为主的教育方式,社团型领导力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自我训练、自我实践,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领导力教育模式。
  2017年,在浙江大学团委登记注册的校级社团有150个,包括兴趣爱好类、体育运动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实践公益类等。而非校级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志愿者组织多不胜数,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社团组织之中。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组织的自我育人功能,加强对各类社团组织的管理,积极开展社团内领导力教育和能力训练。
  (三)实践型领导力教育模式
  实践型领导力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的领导力教育模式,包括社会实践、校内行政兼职、校外实习、志愿者活动等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社会资源,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个人领导力。与社团型的领导力教育模式一样,实践型的教育模式也是隐性的,但相对于前者以校内学生团体内部实践为主,后者学生参与的是社会活动。   浙江大学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每年有上千支社会实践团队,上万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志愿者服务方面,浙江大学在校学生约4.5万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36700人,超过总团员数的80%。此外,近年来浙江大学大力推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是领导力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积极进行领导力教育实践,得到领导力的提升。
  (四)综合型领导力教育模式
  综合型领导力教育模式是指综合课程型、社团型、实践型的领导力教育模式,是一种复合型的领导力教育模式。综合型领导力教育模式一般以精品项目的形式开展,包括课程、组织和实践三个环节。该模式鼓励学生在所在组织运用,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教育形式。
  如浙江大学启真人才学院采用“双向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师带教、专家点评、课题研究、实践锻炼、素质拓展等方式,实践课程主要有座谈培训(沙龙)、课题研究、项目策划、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情景模拟训练、对外交流;浙江大学青马学院培养机制有理论育人、实践育人、个性化创新三个育人模块,其中實践育人模块立足“走近政府、历史回声、对外交流、课题研究”四个板块。
  三、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典型模式的特点及其比较
  以上四种领导力教育模式是目前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典型模式。四种领导力教育模式之间,既有共同的目标或相同点,也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实践方式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
  显而易见,不同高校结合各自情况和学校特点,在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时各有侧重、突出特色。一般而言,大多数高校普遍比较重视课程型和综合型等较为显性的领导力教育模式。陶思亮在《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式研究》[2]中指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途径中的课程学习、组织参与、社会参与对大学生领导力提升都有显著的作用,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影响因素中,参与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兼职工作,听领导力报告,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都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且影响显著。根据我们在浙江大学进行的领导力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四种领导力教育模式都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社团型、实践型领导力教育模式不仅具有其项目设计时原有的学生发展方面的意义,对大学生的领导力教育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随着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深入发展,领导力教育也将更为重视开展隐性的领导力教育。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各个类型的领导力教育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高校不仅需要重视课程型、综合型领导力教育模式,也要重视社团型、实践型领导力教育模式,才能全面推进领导力教育。
  四、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推动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发展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领导力教育相比,我国的领导力教育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以美国为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已经从最初的由高校学生事务中心开展的领导力开发项目,发展成为大学生领导力证书项目、领导力学士学位课程、硕士学位课程和领导力博士学位课程的多维系统的领导力教育体系[3]。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从无到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毋庸讳言,在整体上,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还处在一个经验探索的初级阶段,仍有许多关键性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到底是“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的问题。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必须解决它的理论前提问题。
  (二)加强领导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领导力课程体系是领导力教育的基础,一般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力课程还不成熟,也没有对应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要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建立系统化的领导力教育课程,让领导力教育向专业学科发展,进入第一课堂,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领导力教育,如将领导力教育课程融入通识教育体系,纳入学位课程体系,开放辅修专业等。
  (三)重视领导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师资主要包括思政辅导员、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有所成就的校友和社会人士等。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而言,一般而言,领导力教育是一种“副业”,并非其核心专业方向;对于思政辅导员来说,往往是半路出家,在领导力教育方面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对于相关校友和社会人士,受其个人时间、目的等因素影响,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制约性非常大。因此,以上三类人员的稳定性都不够。高校要在领导力教育上走得远,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支持和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教师队伍,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领导力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推动领导力教育融通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所凸显的价值观,如要为他人和社会带来改变,服务社会、公民责任等,与大学生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鉴于领导力教育的发展需要较长的周期,在短期内,应推动其与大学生党建、思政工作通融,充分利用资源,扩宽教育覆盖面,推动领导力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从精英化向普通化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
  [2]陶思亮.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与教育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陈璞.国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刊),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