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国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跻身世界前列,研究其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特点,对我国高校更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指导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该文重点从美国大学的师资构成、岗位配置、教育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代表性做法等方面,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实际,就如何促进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做出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美国 中国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117-03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1988年由教育委员会开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报》,该组织后来还联合其他部门成立了国家就业指导中心。在我国正式取消毕业生分配制度后,随着国家政策推动,高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于同年制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随着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不过,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就业指导的理念、方式、内容和师资构成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对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研究,总结其特色与优势,进而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美国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特色
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涯发展理论日趋流行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美国推广到欧洲、亚洲等国家,包括英国、前苏联和日本等。进入80年代,职业生涯理论得以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的主要形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建立“全人”的辅导模式,即强调自我概念和发展潜能,同时辅助心理咨询与训练相关内容[1]。
美国大学重视高校、政府、社会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四方面的配合,共同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组织个性心理测评,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完整人格,强调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环境,进而制定合适的就业目标,做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前,美国已具备一套合理化、标准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体系,且卓有成效。总结美国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工作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方面。
1.1 专业化、高学历的师资队伍
美国高校中,在就业指导机构工作的专门教职人员一般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在专业上以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生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为主,其中就业咨询人员必须具备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学科背景,尤其是部门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等教育学、心理咨询、辅导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专业素养之外,所有就业指导相关辅导人员都要有专门的培训资格证书或通过考试后,持证上岗。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构人员,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测验、能力评估和职业咨询等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正式入职,这些专职人员还需要经过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岗位培训学习,由低到高培训基本分为初、中、高3种级别,专业化的培训有利于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保证教育、指導的实际效果[2]。
1.2 职业化、系统化的岗位配备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具备严格、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的聘任和升迁,有着一套十分完整齐全的流程与程序,进而从学校管理层面切实保障就业指导队伍成员的专业化成长与职业化发展。就业指导机构的各岗位职责分明,分工有序,虽然各高校具体的人员配置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在部门设立方面包括职业介绍办公室、辅导室、资料室、证件办公室、临时工作介绍室等;职位方面主要包括:就业主管、就业顾问、就业辅导导师、信息联络员、秘书、职业项目经理和学生就业助理等岗位。在专职人员与学生人数的配备比例上,一般都是1∶200左右,即一位专任就业指导老师要对接约200名学生。此外,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配有专职教师负责讲授职业生涯指导类的课程,并以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对高校学生采取就业指导,针对不同的求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比如系统的职业介绍、联系与组织用人单位、资料分享、生涯咨询等[3]。
1.3 全程化、衔接性的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高校中是相互衔接、贯穿始终的。学校会针对每个时期不同发展需要而制定相应的生涯发展与辅导规划,设置有差异的教育模式,乃至在毕业之后的几年里,学生也可以继续接受学校的职业生涯服务工作。总体来说,美国高校在大学4年的不同时期,其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初期生涯意识的激发、中期胜任力模型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后期求职能力、就业信息和职业技巧系统化训练[4]。
结合大学4年学生发展的特点与任务,具体来说,对于大一新生以生涯意识唤醒为主,在新生入校第一年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教育,所有在校生登录专门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开始着手收集、统计信息,并通过心理测验,使就业顾问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关键信息,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指导学生尽早养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于大二学生,重在帮助其发现并了解自身专长及符合兴趣发展的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大三学生,重点是引导学生真实、直接地去感受职业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就业市场的各类信息,了解用人需求,强化自身知识结构,多进行社会实践经验积累,开发职业潜能,帮助确定符合职业价值观的就业意向,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四学生,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求职简历的准备、面试技巧、求职信的撰写、专题训练、举办各类招聘会、入职前准备等,强调对毕业生提供直接与求职相关的各类指导和服务。 1.4 政府机构与协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为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二是积极制定与实施能够推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来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劳工部下设有劳工统计局,专门负责对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求职市场用人需求规格、各行业知识、技术需求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工作,关键预测社会经济水平对就业市场趋势的影响以及职业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而为政府做出决策、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等提供参考。同时,美国政府各教育职能部门均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相关部门,各州也要求学校设立专门服务及管理就业工作的就业指导中心。而在政策立法方面,美国政府1946年颁布《就业法》,明确政府对实现充分就业所应履行的职能、责任和资源协调等方面;1973年发布的《就业与培训综合法》强调就业相关计划、训练的实施;1974年的《生计教育法案》是美国第一部生涯教育法案,从立法层面保障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并要求学校专门设立相关机构对职员进行“生计教育”;1989年通过《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极大推进了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1994年通过的《学校与就业机会法》将大学毕业生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其他求职所需要求列入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年,美国政府劳动部与教育部联合发起了“从学校到就业”项目,促进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完整体系的形成,即包括职业生涯意识、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等方面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的设计。
此外,美国相关行业协会与组织对其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1913年,美国成立国家职业指导协会(简称NVGA),后来名称变更为全国生涯发展协会(简称NCDA),成为一个专业性學术组织,通过学术研究、制定职业标准等,引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持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与系统化。1956年创办的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简称NACE),因其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与就业指导相关专家资源,专家涉及全美约2000所高校,每年为百万计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该协会通过预测就业市场发展趋势、调查研究行业信息等,为雇佣企业和应聘者提供专业性标准,制定相应招聘或求职计划,成为了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有力的连接纽带。
除上述特点外,美国高校强大的网络咨询、辅导与服务系统为职业生涯教育提高了极大的支持和便利,校园网络系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检索服务,迅速的检索功能保证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美国高校还有效融合了学校、家长、学生、校友、教师和企业等各方面资源,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教育工作提供必要辅助[5]。
2 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工作的启示
2.1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跟踪长效机制
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贯穿4年大学生活。大一时,通过大学教育使学生初步清楚生涯规划的内容,明确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尽可能了解自身特长、兴趣,尽早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认知自我、了解社会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职业选择能力,引领他们积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路径。大二时,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生涯剖析,制定发展目标,培养职业目标所需要各种能力。大三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涯发展领域的信息,掌握不同人才需求状况,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大四时,针对就业市场形势,开展职业培训、讲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和面试技能,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使毕业生在就业中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最终使学生顺利完满地就业。
2.2 打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员参与的互动系统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和机构建设,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并将就业指导教师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发展计划,加快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校外专家等加入,形成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职业生涯教育人才团队。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思政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也应纳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中来,成立全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工作小组,定期以专业研讨会、论坛等形式组织教师开展集中的理论学习与业务探讨,认真分析不同行业准入制度、不同职业资格认证以及上岗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需求,积极探索对各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手段。
2.3 开发科学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模块
我国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在高校的教育形式中,大型班级授课是必要形式,生涯指导课程也不例外,所以合理配置此类课程是保证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该课程要面向全校大学生集中统一开设,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应当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相结合,避免出现学生因教学内容枯燥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应当依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指导,要注意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作为公共必修课,采用模块化、分年级的全程化教育模式,把职业生涯规划按主题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编制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比如,在入门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在培养阶段开设职业素养训练模块,在提高阶段开设就业指导模块,在完善开设课外实践模块。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提供实践基础。
2.4 以网络为媒介,主动利用职业生涯相关测试软件
“互联网+”教育是时代趋势,职业生涯教育更需要及时、全面的大数据作为支持。各高校应加强自身校园网络建设,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板块,做好职业生涯相关知识入门讲解,加强最新行业信息发布、国家与学校相关就业政策解读等内容。建立互动平台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平台,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中回答,个别问题具体答疑。同时,加强对校友会的建设,完善毕业生信息,为在校学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此外,利用专业的职业生涯相关测评网上平台系统,通过校园网形式进行发布,有利于便捷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估,科学合理的专业测评结果,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兴趣类型、人格特征以及优劣势,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比对、结果分析,向大学生推荐和其特点向匹配的工作种类,并在测评结果基础上,进行简历内容制作的指导,这些都对大学生顺利就业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测评软件对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辅助,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处于尝试阶段,由于观念、技术等原因,能够有效参与并利用测评结果的学生数量有限,真正享受到软件支持的学生较少,因此,对职业测评软件的推广使用可作为今后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推进方面。
参考文献
[1] 凌炜强.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经济市场,2012,8(8):75.
[2] 焦冰清.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1):38-49.
[3] 赵娜,李晓波.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特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28.
[4] 胡晓玲.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视角[J].江苏高教,2016,5(3):85.
[5] 蒋莲凤.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22):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8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