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教学方法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凸显,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衡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以便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促进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劃》 有效教学 方法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4-02
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学生成才和就业,使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体现出其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内涵。由于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结合,因此,规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及学生本人的协同合作,构成了促进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
首先,社会发展多元化及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使得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职学校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日益提升,但是很多中职毕业生仍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吃苦,不能吃亏的想法往往普遍存在[1]。
其次,社会上靠关系找工作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很多学生个人能力不高,但是因为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找到了比较优厚的工作,而这种情况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发展是具有负面作用的,使得很多中职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都产生扭曲,认为好的职业选择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没有必要关联的。
2.《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教学方法及建议
2.1确立科学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确立科学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是培养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纲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应当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之上,推进素质教育,使得全面育人、人人有责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加强对于中职学生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教育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制度要求,建立统一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合力[2]。
2.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兴趣差异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实际教学基础水平,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将学生的个性与千差万别的工作岗位相结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自身的兴趣,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行为的训练。尤其需要着重意识到发掘学生个人潜力的重要性,将个人优势最大化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相互促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的意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个性能力、价值观和人生观与职业理想应该相互统一,教师应该在宽松和个性化的环境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充分激发起中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观能动性。
2.3人才培养应该有新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划目标
我们不应当使专业教育和理论指导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互脱节,要从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倡全员教育综合教育,帮助中职学生塑造健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
2.4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
社会和学校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这种服务机构应该能调动一定范围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完美统一,合理有效的配置不同社会资源之间的良性关系,适应教育环境内外的快速变化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之间的协调需要。
2.5完善和建立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在完善和建立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也是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基础准备,中职学校需要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和专业化的专职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队伍,可以通过校内外集中招聘的形式,聘请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顾问,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主攻方向,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特色,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并积极立足于当地地方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共同点,致力于寻找两方面的结合契机。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规划自我、实现自我,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综合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贵,徐治鹏.多元思维耦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8(33):5.
[2]朱光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