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日益丰富,其中,新增的视障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意味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渐提高。现今,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存在盲文资源匮乏、视障设备低效运用、馆员业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提升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水平,应基于已有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视障服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1-01
  前言
  图书馆事业发展期间,经营主体严格遵循人本理念,对于特殊读者群体来说,其个性化阅读需求可得到满足。故而,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具有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围绕“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这一论题深入分析,以便彰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并加快文明社会构建步伐。
  一、必要性
  1.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视域下,公共图书馆贯彻落实共享式发展理念,即通过践行视障服务模式来迎合特殊读者的阅读需求,以確保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优势淋漓尽致的突显。实际上,视障服务实践的过程,即公共图书馆文化权利共享的过程,这对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普通读者与特殊读者间的差距缩小有重要意义。
  2.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视障群体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实际上,视障读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间接反映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水平,要想加快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步伐,务必满足视障读者的精神需求。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开展视障服务具有可行性。视障读者接受视障服务后,读者的阅读需求自此得到满足,且视障读者的学习欲望会逐渐激发,最终视障读者可为社会文明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3.视障读者阅读需求满足的体现
  现今,我国残障人士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的占比分别为14.7%、24.2%、1.7%、29.1%、6.7%、7.3%、16.3%。即使视力残疾者在生活中存在诸多不便,但并不意味着视障人士对阅读知识获取持抵触心理。面向视障读者提供视障服务,能全面满足视障读者对新知的学习需求。
  二、常见问题
  虽然重庆市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推行视障服务,但视障服务模式有效运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要求。该模式实践期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希望通过问题总结来了解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现状,并有依据的制定视障服务对策。
  1.盲文资源匮乏
  信息爆炸时代背景下,可供视障人士阅读的图书资料少之又少,现有盲文资料更新速度较慢,导致视障读者学习需求得不到全面满足。究其原因,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忽视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导致可供视障读者阅读的盲文资料日益减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会为社会文明建设工作增加阻力,还会对公共图书馆持续创办产生不利影响。
  2.视障设备低效运用
  现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面向一般读者来完善阅读设施,以及配套器材,相对来讲,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会被忽视,致使视障读者的阅读欲望不同程度的降低。从长远角度来讲,这会对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分析视障设备运用情况可知,不同等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设备建设标准各异,并且馆内盲道占用现象普遍存在,这无疑会增加视障读者的阅读阻力,最终视障读者的社会存在感和阅读自信心会逐渐弱化[1]。
  3.馆员业务能力较弱
  目前,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实际工作中,馆员仅机械化执行工作任务。然而,视障读者的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但这并未引起馆员注意,馆员仅按照主观理解为其提供盲文书刊。此外,个别馆员以应付心理为其提供服务,这既会降低视障读者学习的热情,又会拉大视障读者与公共图书馆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障服务水平会大大降低,并且视障人士的求知欲望得不到全面满足,这对全民阅读活动规模化、有效性开展会起到制约作用。
  三、有效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模式大范围推广,这既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还能满足视障读者提出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基于上述已有问题,提出视障服务模式实践的有效对策,以便为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而助力,进而加快精神文明社会发展步伐。
  1.丰富盲文资源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对视障服务项目高度关注,在馆内推行视障服务的过程中,管理主体与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经营者取得联系,并客观分析当前视障读者的阅读情况,据此制定盲文资料补充方案。在此期间,经营管理主体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以便为视障服务模式实践提供充足资金,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以此提高视障服务模式的实用性,确保视障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得到满足。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大范围普及,为技术应用行业持续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因视障读者群体的内心较敏感,加之,阅读学习环节存在难度,故而,公共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视障阅读平台是极为必要的,此平台专为视障读者享用,以期实现无障碍阅读目的。平台设计者将所在城市的盲文资料与国内各等级城市、国际盲文资料相对接,对于视障读者来说,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盲文资料,继而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并激发阅读热情。此外,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中增设扫码查询功能,例如,视障读者可通过二维码扫码获知座位占用情况,以及所需书籍借用情况,以便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适当调整阅读目标。在公共图书馆内推广视障服务的过程中,要以视障读者为核心,为其提供丰富的盲文资料,并定期更新盲文信息,以此丰富视障读者阅读体验。
  2.完善视障设备
  视障设备购置成本较高,对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主体来讲,要想有效推动视障服务模式,务必准备充足资金,通过购置新型视障设备来为视障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此期间,管理主体要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并与社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期获取所需资金。视障设备完善的过程中,应提高视障读者的主体地位,全面考虑视障读者提出的多样化阅读需要,据此改善阅读环境,并适当完善软硬件设施,继而丰富视障读者阅读体验,并加深视障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印象。除此之外,为视障读者打造出入便利、氛围浓厚的视障阅读室,一般来说,一楼最为适宜。   视障设备完善的具体要求总结为:精心铺设盲道,并全面清理障碍物;阅读室的陈设物品应以实用性为主;适时更新软硬件设施,以此优化阅读效果;面向特殊读者群体提供先进设施,如有声阅读机、扩视软件、助听器、点显器等,确保视障读者从中收获阅读的乐趣。此外,视障设施完善工作落实在乘梯设备、卫生设备、餐饮器具等方面。视障服务模式标准化推进的同时,势必要设置无障碍电梯,并建设残障读者专用洗手间和餐饮间,通过安装感应门、张贴视障人士标志等方式为其提供舒心体验。待视障设备完善后,视障读者能从内心深处体验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最终视障读者会对公共图书馆持高度评价,这对公共图书馆文化价值彰显、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优化有促进作用。
  3.提高业务能力
  在公共图书馆传递视障服务理念的过程中,往往借助重要节日予以宣传,实际上,这种间歇性宣传方式并不能锻炼馆员的业务能力,并且大多数视障读者的日常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要想真正树立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务必制定长效宣传机制,将其与公共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并通过扩大视障服务信息宣传范围、加大视障信息宣傳力度、组织多样化视障服务竞赛等方式来引起爱心人士的关注,这对公共图书馆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增强有促进意义。鉴于部分视障群体行动不便,即便视障服务模式具有较高便利度,不能更好的满足这类特殊群体的阅读需要,对此,公共图书馆推出爱心送书服务,即应视障读者邀约为其提供盲文资料邮寄服务,确保便民服务理念落实于细节。
  对于公共图书馆馆员来讲,应端正工作态度,并主动参与专业化培训活动。当前,公共图书馆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借此机会丰富馆员知识储备、增强馆员工作责任感、提升业务能力。培训过后,馆员能换位思考,在掌握视障读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最终提高视障读者阅读满意度。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对策外,公共图书馆管理主体还应主动向发达国家借鉴视障服务模式推广的丰富经验,以此弥补国内视障服务模式实践环节的不足,自此提高国内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应动态完善视障服务法律法规,以便为视障服务模式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继而规范视障服务行为,取得视障服务质量优化、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2]。
  总结
  综上所述,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开展视障服务,这不仅可助力于文明社会构建活动,还能深化图书馆事业改革。视障服务模式推广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盲文资源、完善视障设备、提高业务能力等措施来满足视障读者阅读需求。希望从业者以此为借鉴,结合公共图书馆具体情况来实践视障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宁馨,马梦丹.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S1):72-76.
  [2]徐黎娟.试论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2):19-2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9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