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威胁泸沽湖湿地因子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由于旅游开发业等行业的兴起,威胁湿地生态的因子悄然增长,严重影响泸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政府及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防微杜渐的应对措施,将威胁因子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就以上所提到的潜在因子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针对性措施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威胁泸沽湖湿地;因子;分析
  一、概况
  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北部、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落水村委会境内。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湿地和森林两大生态系统构成。
  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以波叶海菜花为特色的水生植物群落;以亚高山暗针叶林为代表的湖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小果垂枝柏群落;泸沽湖特有的厚唇裂腹鱼、小口裂腹鱼、宁蒗裂腹鱼以及黑颈鹤、猕猴、小熊猫、云南红豆杉、松茸、海菜花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神奇迷离的摩梭文化。
  保护区面积8133公顷,其中湖面面积2598公顷,陆地面积5535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80.2%,保护区最低海拔为湖面,高程2685米,最高海拔为牦牛坪附近的主峰,高程为3869.1米,相对高差1840.1米,湖水容量21亿立方米,属金沙江水系。
  保护区及周边共有11个村民小组,共606户,2987人。其中有10个村民小组,543户,2669人居住在保护区内。以社区居民主要以纳西(摩梭人)、汉、彝、普米等民族组成,通常以杂居村寨居多。
  保护区面积8133公顷,但却孕育着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生命现象,陆生、水生生态系统类型兼备,这在省内、甚至国内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是少见的,具有重要科研及保护价值,是国内重要湿地之一。
  二、湿地调查
  自2010年以来,采用样带调查,访问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属我省辖区从浪放至小落水沿湖水域及湖滨湿地进行采样调查,共取九个样方。主要湿地类型有;湖滨、沼泽、湖滨沼泽化草甸、湖滨草甸沼泽、草甸沼泽、湖泊浅水区、湖滨草甸等。记录了湿地位置、海拔高度、类型、主要功能、威胁因子等内容。
  三、威胁湿地因子分析
  1.湖泊湿地富营养化。过去四十年中,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通过政府行为,泸沽湖曾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如鲫鱼、鲤鱼、草鱼、牛蛙和银鱼等,造成难以弥补的生态灾难,致使原生物种裂腹鱼三个种群濒临灭绝。其中以银鱼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每年冬季大量未补捕捞的银鱼成体死亡,沉入湖底腐烂,在湖底形成大量絮状污染团。
  2.湿地开垦,污染排放。泸沽湖云南所辖范围有近500户社区居民在湖滨周围种植庄稼,其生活废水和富含有机、无机化学肥料的农业废水进入湖中,目前只针对旅游业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大量被人为污染的地面径流和露天动物粪便处于自然排放状态,大多随雨水进入湖中。大量的湖滨湿地被人为排水疏干,盲目开垦,开发为酒店,土地地面硬化现象十分突出,垦建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濕地环境质量下降,湖沼萎缩,水质下降,湿地退化乃至功能丧失,产生近期或远期负面效应在所难免。
  3.放牧。沿湖社区居民大多因为耕作土地、驮运物资和生活需要,许多农户都养有牛、马和猪等动物,一些农户还专门养殖羊、鹅和家鸭等动物,湖滨带水草较为茂盛的沼泽、草甸即成了这些大型食草动物的放牧场所。由于家养食草畜、禽数量较大,使得许多湿地植物有规律的生长受到遏制,湿地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受到影响。
  4.在建立保护区以前,泸沽湖沿湖林区曾进行过大量的木材采伐,造成大量生态林消失,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山体滑坡形成的泥石流覆盖了许多湖滨草甸及沼泽。形成大面积的砂石沙滩,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生态价值所遭受的损失是难以估算的。
  四、湿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1.宣传教育、严格执法。泸沽湖沿沽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加上宣传教育,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行为几乎根除,形成较强的保护意识。并逐渐意识到保护泸沽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2.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在湖滨居住区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完全的分类处理,应该回收的要坚决回收,不能回收的要进行科学化的妥善处理,以保持水域的洁净。
  拆除不合理的旅游建筑,将旅游接待设施迁出保护区,还自然补给的水源于湖泊水体,对已遭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建设,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尽量保持自然性和完整性。
  3.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湿地项目实施对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推动。蒗县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县之一,认真执行了第一个十年(2002年-2011年)的退耕还林(草)任务,现正在执行第二个十年任务。2008年开始启动的湿地保护项目至今仍在继续。以上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沙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森林作为湿地水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退耕还林(草)工作和湿地保护项目的开展,对湿地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4.开发多种资源、发展当地经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空间,增加了经济收入,减少了保护区社区及周边居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和压力。开发当地高山花卉、珍贵药材及菌类等,发展以生物产品为支柱的绿色产业,以绿色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高原湖泊发展养殖业,但要高度重视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的入侵,截断生产用水污染湖泊水体的环节。推广以电取代柴,用电做饭、取暖及生产,即可节柴,又经济方便,在很大程度上充分保护了生态平衡。
  5.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共同保护,共同发展。由于泸沽湖特殊的历史沿革原因,湖水面积50.4平方公里,川、滇两省大致公认的水面面积是云南26.1平方公里,四川24.3平方公里。不论从地理自然体系还是从整个生态系统上看,它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纯的从旅游业角度出发,一味的只注重旅游业的开发,势必给泸沽湖良好的生态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川、滇两省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泸沽湖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沟通多协调,建设起操作性较强硬性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在整个湖区实行统一标准,以利于泸沽湖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3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