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气象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先进,气象产品质量得到了增强,气象产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国民经济的运行对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基于此,本文在探讨气象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的同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几点发展思考,以确保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挑战;发展思考
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微信、微博、手机APP、新闻客户端等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媒体在传播气象服务信息中的创新性和交互性特征更加明显,提升了氣象服务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水平。当前,新媒体是气象部门发布气象预警和宣传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气象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气象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
1.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以前人们需要借助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来了解未来天气情况信息,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气象信息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所需的气象服务信息。由之前被动接收气象服务信息到现在的主动获取,这是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也是与传统媒体的重要区别。
2.气象信息的多样性、趣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强,若是播报天气阴晴冷暖的过程中单纯借助于文字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对当前雾霾指数、空气质量、雾霾指数等人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信息需求不断加大,并不单单是简单的阴晴冷暖状况。新媒体则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几乎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气象服务的所有需求。通过新媒体对气象服务信息进行编辑的过程中,气象人员可以随意添加图片、语音、视频、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在提升气象服务信息丰富度的同时,还体现了气象信息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特征。
3.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差异化及个性化。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之间的分工不断明确,不同阶层及各个行业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如,农民比较关注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降水、冰雹、霜冻、气温等相关的气象信息,以确保农作物可以正常生长;城市白领人群则比较关注当天雾霾指数、紫外线指数和空气质量等的信息,进而决定是否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因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的气象信息千篇一律,这种差异化的需求特征根本不能体现出来,新媒体则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可以满足不同群体、阶层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信息。由此不难发现,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气象信息传播的个性化特征愈发突出,不同行业信息与信息见的差异逐渐显现。
二、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
1.传统气象服务仍旧是主要服务方式。以手机短信、声讯电话、气象网站等为代表的公众气象服务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天气预报内容的单一化特点突出,多年形式固定;手机短信内容缺乏创新性,因短信字数的限制,很难对天气现象进行深度解读,且手机短信用户逐年下降;声讯电话在改版、服务升级后,拨打量不断增多,但是仍旧不能摆脱依赖季节和天气过程的模式;气象网站则大都是发布天气预报信息,一直以来未进行改版,服务内容缺乏创新,很难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2.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不“专”
近些年来,气象部门与当地交通、环保、旅游、农业等部门之间加大了沟通交流,并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专业气象服务,但是气象服务内容的单一性特点仍旧较为突出,主要还是提供简单的天气预报、气象预警、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气象信息,针对特点气象服务用户需求未突出“专”字,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间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以预报产品代替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以公众气象服务代替专业气象服务的现象仍旧存在。
3.新媒体未融入到气象业务中。在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同云计算、4G(5G)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因智能手机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大部分气象部门的新媒体技术产品种类较少,相关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自身掌握的新媒体技术能力较弱,气象服务技术更新速度慢,很难在气象业务中有效融入,同气象服务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
三、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发展思考
1.对传统气象服务媒体形式进行优化。手机短信、电视、声讯、气象网络服务站等是传统媒体的主要载体,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使得传统媒体受众者流失严重。应尽快构建传统气象服务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大品牌服务创新力度,树立起气象部门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对气象服务内容进行创新,积极发展科普、气象影视等节目,提升其的丰富度和可视性水平,同时还要不断扩大气象预报的精确度水平。
2.实现微信、微博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气象服务来说,其传播过程中的形式较为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气象服务信息的发送,同时还制约了接收用户间的沟通交流。在利用传统媒介来发布气象服务信息时,大都是冷暖晴雨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考虑到用户自己需要何种气象服务信息,很难将气象服务信息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加强微信、微博和传统媒体间的互动发展,结合用户需求,提供科学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
3.积极开展以“定制服务”为核心的互动式客户服务端。现阶段,模式化是市场上气象服务客户端的主要特点,同一个客户端为不同人群提供的气象服务基本没有太大差别,根本不能满足用户与不同行业的需求,也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消费习惯。自提出智慧气象服务以来,气象部门应以“用户为核心”作为气象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现有的气象端加大开发利用。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技术,结合用户感知、用户体验及用户反馈的情况,做好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进一步增强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质量。
4.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可以组织社会中那些具有特点专业背景的人群,进而形成互动交流群体,借助于专题服务、朋友圈、博客、共享路径等方式来传播气象服务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则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的气象信息。气象部门可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并组成新的传播空间,对新媒体传播方向不断进行深入挖掘,并细化传播需求。对原有的气象服务传播方式进行改变,结合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对每位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进行掌握,进而积极开发符合大众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朱佳乐,张永健,戚倩,等.新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J].服务经济,2015(12).
[2]郑奕,唐延婧,原野,等.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初探[J].贵州气象,2017,41(2).
作者简介:赵春霞(1969-),女,汉族,河南省长葛市人,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3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