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四川省间套作大豆生产优势、潜力与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作为大豆需求量大国,供求矛盾较为尖锐,大豆主要依托于进口,以此满足国内的生产建设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019年1月,我国大豆进口738万吨,相比于去年12月572.1万吨,升高至30%左右,总体角度上,2018年全年进口大豆共计8803.1万吨,相比于前年,略呈下降趋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波动会对全球大豆贸易带来影响。由此可见,探究四川省间套作大豆生产优势、潜力与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川省;套作大豆;生产优势;潜力;发展
  四川省地貌东西有着较大的差异,地形较为复杂,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与高原为主,四川农业一直以来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因此形成夏天收作物、秋天收作物以及晚秋收作物的一年三熟耕作体系,在粮食作物中,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种植为主,其中大豆种植面积约400万亩之上。由此可见,四川套作大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确保社会发展和谐。故此,本文主要以浅谈四川省间套作大豆生产优势、潜力与发展对策,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四川省套作大豆的生产优势
  四川省套作大豆模式主要以“麦/玉/豆”与“麦/玉/豆+苕”的旱地多熟制豆方式为主。此种方式技术相对成熟、完善,操作较为简便,因此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具体体现在:实现耕地用养的有机融合,促进当地农业长远发展,大豆作为豆科作物,有着较强的固N能力,如若大豆种植一公顷,待大豆成熟后枯叶与遗留物的根与根瘤落入土壤当中,等同于施加尿毒165kg/hm2。与此同时,因有机物质自然落入土壤之中,能够起到改善土壤,培肥地力的促进作用,使生态经济效益发展良好。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大豆种植因少投入、省时省事,属于“懒庄稼”,十分适用于现阶段四川省劳动力欠缺、劳动力综合素质过低的农业种植现状。
  二、四川省套作大豆的生产潜力
  积极推动大豆生产与大豆产业发展,关乎于我国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本需求,也是实现四川省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为此,只要专心致力于套作大豆生产模式,促进增、间、套、补种大豆发展,加之相关政策扶持,相信四川省套作大豆常年种植,提高套作大豆种植产量是能够实现的。当前,四川省因大量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老弱病残成为在家务农的主要劳动力,而加之荒田荒土面积过大,四川省全年荒种面积约为33.5万hm2之上,如若利用其中二分之一的荒田进行大豆种植,全年大豆种植新增面积会达到18.2hm2之上。川东丘陵区域作为四川省套作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也是干旱最为严重的区域,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15-2018年四川省由于干旱造成的成灾面积约为104.5万hm2之上,因大豆种植品种较多,播期弹性较大,具备良好的抗逆性与稳产性,经济生态效益较高,为此大豆也成为四川省重要的抗旱减灾、补种增收的重要作物。四川省每年成灾面积约为104.5万hm2左右,借助大豆套作补种的方式,利用三分之一的土地,可使每年新增大豆种植面积生长至34.6hm2。因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愈发密集,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辅助,对于鲜食大豆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促使四川鲜食菜用大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四川省套作大豆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套作大豆新品种的研究力度
  我国南方套作面积有着无限潜能,也是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现阶段,适应于南方套作种植的高产量、高蛋白质、多抗的大豆品种较为缺乏,并不能满足四川省发展套作大豆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套作大豆新品种的研究力度,与有关科研中心相互联合,将培育耐荫、高产、高蛋白的大豆为研究目标,使其促进四川省套作大豆模式的创新。
  (二)加大“麦/玉/豆”与“麦/玉/豆+苕”方式的研究力度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养猪省份,其中“麦/玉/苕”方式就是立足于四川省生猪发展情况,创新出来的旱地种植方式,劳动力消耗量较大。现如今,四川省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农村劳动力,促使喂猪红苕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小,以至于“麦/玉/苕”种植方式被新型高效的“麦/玉/豆”种植方式所取代,在四川省合理运用此种方式,能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为此,加大“麦/玉/豆”与“麦/玉/豆+苕”方式的研究力度,能够对此种种植方式进一步优化改良,提高四川省套作大豆的生产能力,扩大四川省套作大豆生产规模。
  (三)加大新技术培训与示范的推广力度
  由于农村大多数农户与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大豆高产高效的栽培理论知识了解过少,难以顺应新时代大豆产业的高效发展需求。为此,加大四川省套作大豆新技术培训与示范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户与农业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当地农户与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大豆高产示范、田间技术指导等,加强农户与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大豆高产高效种植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能够提高农户与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种植技术水平,实现科学种田,以此增强农户种植大豆的生产技术能力,更好适用于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加强四川省套作大豆农业方式的推广与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套作大豆的农业生产种植水平,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提升大豆生产产量,能够减少我国大豆的进口量,缓解进口大豆的压力,以此促进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敏.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物质流动及能值效益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
  [2]郝娜,武志海,张立祯.间套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6,33(20).
  [3]周涛.麦/玉/豆套作体系的生产力和磷養分利用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4]廖敦平.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不同行距配置的系统评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
  [5]梁建秋,吴海英,冯军冯.大力发展四川大豆生产的优势与对策[J].大豆科技,2018,152(01):4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28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