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分析及解决:基于协商式角色模拟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各地政府也陆续推出相关支持政策,然而加装电梯之路并不平坦。对于这一典型的公共冲突,协商式角色模拟方法为分析和协调不同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寻求冲突解决之道提供了新的思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的冲突化解,不仅要探索具体的解决策略,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适当放宽业主同意原则;确定相关技术规程及利益补偿依据;地方政府加快制定加装电梯行动指南。
关键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冲突分析;协商式角色模拟;冲突解决;公共协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20)02-0070-1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加强适老化设施改造成为当前老年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装电梯的支持政策。然而,相比于政策在各地的迅速扩散,加装电梯在实施过程中却频频遭遇梗阻。一方面,高楼层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为方便出行迫切希望加装电梯,另一方面,某些低楼层居民则考虑到噪音干扰、影响采光等问题而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常常相持不下,而加装电梯往往需要全体居民同意,这就使得电梯加装陷入僵局,各地总体进展缓慢。譬如,北京市政策出台7年后才成功加装首部电梯;上海市加装电梯的市场需求量为20~25万台,截至2017年实际完成量却不足70台[1]。
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国内学者从建筑工程学、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其中,建筑工程学领域的研究聚焦于探讨加装电梯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方案[2][3];经济学领域主要关注加装电梯成本的分摊和补偿问题,并构建了费用分摊或损失补偿模型[4][5][6];法学领域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加装电梯涉及的业主表决权等争议问题展开讨论[7][8];公共管理学领域侧重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研究,如运用实地调研或案例分析等方法,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博弈论或集体行动理论,揭示加装电梯过程中“囚徒困境”“搭便车”等问题的产生根源,并提出了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通过选择设计助推、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多种解决思路[9][10][11]。
整体来看,已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部分研究者关注加装电梯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试图通过工程技术上的创新克服加装电梯中的困难,如建筑工程学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二是大部分研究者认识到加装电梯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运用调研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或基于某种理论、模型来寻求解决方案,如目前公共管理学、法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大多数研究成果。上述研究为化解加梯困境做出了努力,但问题在于,加装电梯既牵涉到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可能对私人利益造成影响,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明显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冲突情境,亟须深入了解各方诉求,探讨可能的冲突解决办法,制定更为合理、可接受的政策,以回应当前的现实问题。
本文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及解决,展开思路如下:首先介绍冲突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协商式角色模拟方法的整体思路;然后基于深入調研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开展冲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协商式角色模拟方法探讨冲突解决的可能思路;最后试图从社区冲突解决层面和政策制定层面(即地方政府的加装电梯支持政策)分别提出加装电梯的冲突化解策略和政策改进建议。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当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实现首要在于不同相关方间能够达成一致同意。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加装电梯政策实践涉及多元主体,且各方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冲突情境,难以达成共识。由于加装电梯涉及社区公共事务,是典型的公共冲突[12](pp.20-24)。在此情形下,如何分析冲突、协调各方诉求,进而促进共识便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对于此类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形成了两种可行的解决思路,即公共冲突解决和协商式政策分析。其中,公共冲突解决强调在当事方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自行或经由其他方干预开展协商或谈判,通过回应各当事方的真正需求和利益关切,达成某种程度上互利共赢的结果[12][13]。协商式政策分析则是从政策分析入手,试图借助既有或架设的协商平台,组织和支持相关方参与利益表达、论辩和协调,政策分析师对这一协商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政策争议,剖析政策分歧,寻求潜在的政策共识路径[14][15]。上述二者共同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或方法启发。
(一)冲突分析的基本框架
冲突分析是公共冲突解决的第一步[13](p.71)。建立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开展的冲突分析,旨在了解冲突的环境、涉及的相关方、有分歧的议题、各方的诉求以及此前应对冲突的种种努力和成效。基于此,我们认为冲突分析框架主要包括相关方、议题、立场和利益四点要素[12](p.84)[13](pp.71-91)。
其中,相关方指与公共利益分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不同相关方往往秉持不同的立场、利益或者价值,他们之间的分歧是产生冲突的前提。在冲突分析领域,我们一般考虑四类利益相关者,分别是涉及合法权益的、具有政治影响的、有能力阻碍达成协议的、在道义上能获得公众同情的[16](pp.99-136)。
议题(issue),也就是冲突相关方关注但各方又存在分歧的问题,即冲突的焦点所在。要实现公共冲突解决的共赢,需要尽可能挖掘且细分议题,即发掘焦点议题之外的其他议题,或将笼统的单议题分割为多个具体的议题,这样可以产生更多可供协商的议题,有利于相关方各取所需、相互满足。
立场(position)是人们预先确定的、承载了其直接要求的解决方案,而利益(interest)则是人们提出的直接要求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有这样的诉求[17](p.40)。公共冲突解决的关键便在于立场和利益的区分,由此衍生出两种冲突解决方式,即基于立场的协商与基于利益的协商。与基于立场的协商不同,基于利益的协商(interest-based negotiation)又称原则型谈判或整合型谈判,就是指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去揭示、去发现什么是当事方真正需要的,即其立场背后的利益诉求,然后通过各方的创造性思考,协作式地探索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问题解决方案[17](pp.40-80)。 综上,我们发现,基于深度调研的冲突分析,首先,可以判断冲突的普遍性,识别冲突相关方,既能界定问题边界,也能够避免利益相关者的缺席,这直接关系着后续协商的有效性;其次,除了已知的冲突议题外,还能补充相关方所关注的其他议题,为实现共赢提供可能性;最后,通过对相关方的访谈与互动,便于澄清其立场背后的利益诉求,为问题解决和协商做好准备。
(二)协商式角色模拟的基本思路
协商式角色模拟(deliberative role-playing based policy analysis, DRPPA)是一种新型的政策研究方法[18][19],所谓协商式角色模拟,是指由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较为逼真的设定场景中模拟互动、协商和解决问题,政策分析师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为现实世界的政策制定提供启迪[19]。与协商式政策分析相比,DRPPA一方面秉承其基本思路,主要面向冲突较强且偏重于利益冲突的政策议题,另一方面试图通过逼真剧情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角色模拟替代实际当事方的协商,以超越协商式政策分析方法的实践困境。
协商式角色模拟的过程可分为模拟协商的准备、模拟协商的实施和政策分析三个阶段[19],其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其中,角色模拟剧情开发是DRPPA的前提和基础,它建立于对利益相关者深度调研的基础之上,具体包括各角色共享的背景材料和彼此私密的角色材料。模拟协商的实施是DRPPA的核心环节,包括利益表达、博弈、创造性思考和共识构建等多个环节。政策分析报告是DRPPA的最终成果,由政策分析师综合其观察分析和模拟参与者的反馈撰写而成。
有必要说明的是,就方法本身而言,角色模拟能否反映现实、其结果是否有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DRPPA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首先,用于政策研究的角色模拟不同于用于教学或培训中的模拟,需要以精细调研基础上开发的高度逼真的剧情材料为模拟脚本,以较为完整地再现真实的冲突情境。其次,在模拟参与者的选取方面,也需要精心安排以保证其入戏。如需要考虑参与者本人与所模拟角色在价值及背景等方面的匹配程度;模拟前给予参与者充足的时间以使其熟悉材料、进入角色;或者为参与者提供角色简报,使其充分了解所扮演角色的利益訴求,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基于真实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取向去协商[18][19]。也就是说,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主要利益关系和诉求都已经被带入角色模拟,共识的达成需要以角色模拟的扮演者达成事先指定的诉求和利益为前提。因此整体上说DRPPA的过程能够反映现实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其可能的共识结果具有外部有效性。
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分析和案例开发
为了厘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所在,本文首先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冲突分析。在前期文献研究和探索性访谈的基础上,笔者于2019年5-8月开展了正式调研。考虑到社区类型和加装电梯模式的不同,调研样本的选取主要来自于传统街居制社区和单位制社区,涉及“代建租用”和“自筹自建”两种模式,共选取典型社区六个,具体包括海淀区的四个社区、朝阳区和东城区各一个社区。鉴于冲突分析的目的在于厘清核心议题和各相关方的主要诉求或关切,因此采用访谈法,访谈形式为非结构化的个别访谈。个别访谈的调查对象主要有不同楼层的社区居民、街道或社区负责人、电梯公司代表及(原)产权单位负责人,访谈主要内容包括加装电梯的政策内容和具体流程、相关方的立场与诉求、加装电梯的争议点与解决策略、加装电梯的成本与技术方案等,共有40余人参与了半结构访谈,每人访谈时间为10-90分钟不等。
(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分析
基于访谈数据,按照冲突分析框架,以“冲突相关方-议题-诉求”的基本思路勾勒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格局。研究发现,加装电梯既涉及不同楼层居民间的冲突,也牵涉居民、电梯公司与社区或(原)产权单位之间的冲突。在关切议题方面,包括加装电梯、采光、通风、噪音、隐私、电梯设计方案、收费方式等近20项。同时,各方在利益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高楼层居民的核心诉求在于成功加装电梯,且使用费用合理可接受;低楼层居民的诉求聚焦于加装电梯要保障其权益不受损害;电梯公司的核心诉求是成本回收与拓展市场;社区或(原)产权单位的诉求主要在于促成电梯加装,维护社区和谐(参见表1)。
(二)协商式角色模拟的案例开发
正如前文所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个集利益、技术等多重因素于一体的冲突问题,适用于DRPPA方法。
开发高度逼真的角色模拟案例是DRPPA得以开展的基础。案例内容要求全面反映冲突的议题、各方诉求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背景材料和角色材料两个部分,均建立于深入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上。其中,背景材料为模拟参与者所共享,其功能在于呈现真实的政策情境和角色关系;角色材料为各模拟参与者所独有,其功能主要在于设定角色的基本情况和利益诉求[19]。通过较为逼真的模拟案例的开发,勾勒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冲突情境,从而引导模拟参与者入戏,促进讨论朝深入发展。
具体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笔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代建租用”正在成为北京市加装电梯的主要模式。考虑到海淀区制定了全国首个以“代建租用”模式加装电梯的政策文本,具有典型性,故而将案例设定在海淀区某社区。模拟案例的背景材料主要包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政策背景、社区及楼栋现状、加装电梯模式及资金来源等基本情况。除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外,案例其余故事情节、冲突细节及补贴数据等均采用调研数据。角色材料中各角色的基本情况、所持立场、利益诉求及冲突关系均取材于调研所得的一手访谈资料。角色模拟案例初步开发完成后,为保证案例的有效性和典型性,笔者一方面与前期被访对象中的部分社区负责人进行确认,另一方面根据后续调研情况予以检验,根据反馈意见做部分修改后最终定稿。
需要提及的是,模拟案例中的角色设定要兼顾冲突方的典型性和协商的效率,这就要求对模拟角色进行精细化设计,可依据关注议题、核心利益的一致性对相关角色进行合并。因此,角色模拟中的角色与冲突分析中的相关方有些许差异。如在冲突分析中发现中间层居民对于加装电梯一事的诉求有所差异,但核心利益和关切是一致的,因此在角色模拟中以一位“中间层居民”予以体现。围绕加装电梯一事,产权单位与社区扮演的更多是协调人的角色,其核心利益诉求均是成功加装电梯,因此在角色模拟中以“社区负责人”一个角色来替代。基于此,将模拟设定为七个角色:一位持反对意见的一楼居民、一位持保留意见的低楼层居民、一位持赞同意见的中间层居民、两位持积极加装意见的高楼层居民、一位社区负责人和一位电梯公司代表。 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协商式角色模拟过程
根据DRPPA的基本思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DRPPA过程包括以下三个环节:模拟协商的准备、模拟协商的实施和模拟协商后的分析。
(一)协商式角色模拟的前期准备
前文已对加装电梯的冲突分析和案例开发过程进行了介绍,此处主要对模拟参与者的选取和培训予以说明。
在模拟参与者选取与确定方面,鉴于加装电梯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较容易理解,故而确定模拟参与者为受过冲突解决训练的在校学生,并通过招募志愿者和主动邀请的方式产生参与者。然后,综合考虑角色需求和参与者意愿确定所扮演的角色。角色确定后,我们对模拟参与者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向模拟参与者介绍角色模拟的议题,并启发模拟参与者进行补充调研;二是向模拟协商者讲解DRPPA的理念、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就思考谈判策略、协作式问题解决进行说明;三是向模拟参与者介绍模拟协商的议程安排,并表决确立会议规则。
同时,由于笔者所在高校社区已完成部分电梯加装工作,模拟参与者在准备期间,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就近进行了实地补充调研,这样有利于促使模拟参与者加深对案例背景和角色材料的理解,以便在协商中更容易入戏,从而逼真地再现冲突。根据参与者的调研反馈,笔者发现其与案例材料中各角色的核心诉求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这也佐证了基于冲突分析的案例开发能较好地呈现现实情境。
(二)协商式角色模拟的协商互动
相关模拟在笔者所在的协商式政策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参与者的协商过程主要包括诉求表达、利益博弈、创造性方案的提出、创造性方案评估与共识构建四项议程。模拟协商会由“社区负责人”担任主持人,协商式政策实验室的冲突解决专家作为协调员,负责过程控制,并且不干预各方的讨论内容,其主要职责在于维护会议规则、提高协商效率、引导各方创造性思考和促进各方达成共识等。整个模拟协商过程共历时四个小时。具体环节如下。
1.诉求表达
各利益相关者轮流陳述对加装电梯的看法,表明各自所持立场和关切的议题,发言顺序由参与者共同商定。参与者通过注入真情实感讲述个人故事、提交有数据支持的论据等方式,分享彼此的关切。在各利益相关方充分表达、沟通后,由“电梯公司代表”介绍了电梯设计方案和运营收费方案。
2.利益博弈和协商
在诉求表达环节后,利益相关方展开充分的质询和论辩。这是一个提出质疑并就各方的逻辑、论据、建议进行研讨和博弈的环节,也是进一步解释和澄清的机会。在这一环节中,各方围绕不同议题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质辩与回应,如居民围绕电梯入户方案、运营收费方案、施工周期、电梯维保与应急管理等多个议题向“电梯公司代表”进行询问。同时,“电梯公司代表”也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采光、通风、电梯运行噪音和隐私等问题进行了技术回应。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采取成本比较、联盟对抗等策略,通过彼此观点的交锋和对抗,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歧与利益冲突进一步凸显,议题进一步聚拢收敛。在这一情况下,经主持人的引导,相关方一起确认了争论的议题和利益。
3.创造性方案的提出
在讨论和确认利益的过程中,模拟参与者已经开始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试图找到一条相关方均能接受的出路,逐渐由基于立场的协商转向基于利益的协商。此阶段协调员介入,引导模拟参与者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提出创造性方案。各方聚焦议题与利益,发挥想象力,持续思考,群体相互激发或补充,共同寻求走出困局的方案。模拟中最终获得近30个创造性方案。
4.创造性方案的评估与共识构建
创造性思考后,产生了一个创新方案池,为下一轮协商提供了基础。接下来,由协调员引导参与者对方案逐一进行过滤和可行性评估。在方案的讨论与评估过程中,一方面,对原有方案进行补充、修改或整合,形成部分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围绕加装电梯的焦点议题进一步凸显,如电梯使用收费的公平性、低楼层可能的利益补偿等问题。在这一轮协商中,协调员继续掌控协商的整体进度,引导各方聚焦核心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方案,使之更具可接受度与操作上的可行性。最后,各方通过对各个方案进行逐一讨论和表决,形成最终的共识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角色模拟中并未要求各方一定要达成共识。即使未能达成共识,借助这一过程中识别参与者的分歧所在、探究潜在的解决方案,对于冲突化解仍有启发作用。
(三)协商式角色模拟后的分析和发现
模拟协商结束后,笔者还对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模拟协商的争议点、潜在的创造性方案及共识形成的难点;二是涉及有待继续确认的事实或技术问题、案例开发和协商过程的改进建议。结合DRPPA过程中的深入观察和模拟协商后的调研,有如下发现。
1.形成了部分共识
就最终结果来讲,由于高楼层居民在利益补偿上未能与一楼居民达成一致,一楼居民拒绝加装电梯,从而在是否加装电梯这一核心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但是,参与者之间也达成了一些局部共识,如电梯运营收费依据楼层高度进行阶梯型收费或按次收费;成立由居民、社区和电梯公司共同组成的电梯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维保与应急处理;制定居民电梯使用行为规范;等等。
2.对争议聚焦点的更为深入的理解
模拟协商中各方围绕“是否加装电梯”这一核心问题,争议主要聚焦于加装电梯的施工工期、电梯运营收费方式的公平性、低楼层居民(除一楼居民外)的电梯使用方式与付费方案、一楼居民的心理失衡与利益补偿等方面。在施工工期方面,由于工程工期的长短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有居民均要求尽量缩短工期,而电梯公司则受到环保要求等限制,可能无法满足居民要求。在电梯运营收费方面,有居民明确反对各楼层收取相同的使用费用,认为这样不公平,应该按照收益多寡进行缴费。在争取居民同意方面,低楼层居民均认为加装电梯对自己没有益处可言,反而还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影响。于是,一楼居民就补偿金额与高层居民产生争议,低楼层居民(除一楼居民外)则向电梯公司要求使用费用优惠,等等。 3.明确了加装电梯中可能涉及最多的技术问题
通过模拟协商,我们也厘清了加装电梯过程中牵涉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低楼层居民普遍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自家的采光、通风。二是低楼层居民担心电梯运行和施工产生的噪音问题。上述两类问题已成为低楼层居民反对加装电梯的重要原因。三是隐私问题,主要是低楼层居民担心人们出入电梯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四是电梯入户的设计方案,模拟协商中高楼层居民与电梯公司围绕电梯入户方式进行了较为激烈的论辩。这就需要在出入口设计、入户方式、降噪、采光等方面进行特别的考虑。这些问题都是会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反复出现的,电梯公司及相关部门需要做出技术准备或技术创新,以消除居民的顾虑,从而缩减居民之间在加装电梯问题上的分歧。
4.明晰了达成更充分共识的难点
经过两轮的协商与论辩,一些特定议题或解决方案无法在短期内达成共识,主要包括三种情况。首先是关乎参与者的核心利益。DRPPA过程中居民之间就加装电梯一事未达成共识的主要难点在于高层与低层居民围绕补偿金额的博弈,而这一问题折射出了现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政策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根据模拟后调研发现,居民一致认为共识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反对者提出的补偿方案缺乏参考标准或支持理由。这就要求政策文本应围绕加装电梯带来的利益争议,就补偿的条件、依据等情况进行适当说明。二是反思居民之间最终未达成共识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现行政策赋予了低楼层居民一票否决权,这无疑给少数反对者增强了更多的谈判筹码,基于此开展的协商本身就存在不平等。正如参与者在模拟后调研中所说的,“如果想加装电梯就要百分之百的居民同意,一楼居民基本是无敌的,我就不同意,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其次是不确定性议题的影响。如一楼居民提出的加装电梯对房价的影响,由于具有技术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协商进程。最后是涉及超越部门权限或协商范围的议题。居民试图通过服务费用优惠的方式,如停车费优惠、降低物业费等,给予一楼居民相应的补偿,然而社区在这方面却无法给出承诺。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在现有资源约束下构建共识并不简单。
五、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冲突解决策略与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发现,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冲突既涉及具体议题的争议,也受到现行政策的影响。按照这一思路,其冲突解决要面向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即加装电梯过程中社区层面的冲突化解方案;二是宏观层面,即就地方政府加装电梯的支持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一)社区层面的冲突解决策略
1.构建多元协作机制
组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DRPPA实践启发我们,加梯过程中冲突相关方之间的协作与协商能有效缩减分歧,促进共识的达成。因此,应构建加装电梯的多元协作机制。
首先,发挥社区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具体来说,社区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主要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做好政府的“传声筒”,广泛宣传政策,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二是当好居民意见的协调者,利用居民工作优势,对加装电梯具有不同诉求的居民开展调解;三是协商平台的搭建者,依托“社区议事厅”等已有制度安排或创设平台,组织电梯公司、居民等不同冲突方开展对话、协商,促成各方在加装电梯上达成合意。
其次,电梯公司积极参与。在电梯加装过程中,作为重要冲突方之一的电梯公司,一要发挥技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回应解答居民的疑虑,从而缩减居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分歧;二要重视居民的诉求,与居民共同参与加梯方案设计,通过方案优化或技术创新促成共识达成;三要制定灵活、合理的运营收费方案,充分考虑不同楼层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协商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方案。
此外,针对居民对技术问题的疑虑或对电梯公司的不信任、加装电梯是否会带来房价变动等不确定议题,可通过居民、社区、电梯公司及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联合事实调查[12](pp.152-155),予以澄清,进而推动加梯进程。
2.冲突解决的潜在方案
在模拟协商过程中,参与者的创造性思考产生了大量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为加装电梯中的冲突解决提供了新见解,具有启发意义,整體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通过增设双开门电梯等技术设计来回应居民需求。二是在运营收费方面,按照受益多寡实行阶梯型收费。考虑到低楼层居民(除一楼居民以外)的有限需求,通过赠送免费的限次卡来换取其对加装电梯的同意。三是围绕具体议题的解决思路,如给一楼居民以道德奖励与象征性的物质补偿以认可其合作和奉献精神、建立居民电梯使用行为公约、固定工程施工时间以降低对居民的生活影响等。
(二)宏观层面的政策改进建议
毋庸置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具体实践中的冲突解决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可以通过“一楼一策” “一门一策”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解决。但是,考虑到其是一个颇具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于加装电梯中出现的共性冲突,在宏观政策制定层面,对各地出台的加装电梯政策或指导意见进行调整,有利于减少各社区重复遇到的阻力,进而减少冲突的产生,大大提升冲突解决的效益。
1.适当放宽业主同意原则
在DRPPA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居民间意见协调是制约加装电梯实践的关键因素,而低楼层居民的一票否决权更是成为共识达成过程的棘手问题。根据调研所知,现行政策中保留一票否决权的初衷在于维护低层居民的合法权益,也试图避免加装电梯引起的“麻烦”,但实际执行中却由于个别住户拦阻绝大多数人的诉求、赞成者反复施压,产生了更多的争议。目前,各省出台的加装电梯政策中关于业主同意原则规定不一,但整体呈现出放宽态势,并已在重庆、河北、云南等省市新近出台的政策文本中有所体现。由于加装电梯涉及或多或少的政府补贴,相关支持政策可以设定比现有法律法规更高的居民同意率门槛,如双90%,适当放宽业主同意原则,取消一票否决制这一加梯路上的“拦路虎”,从而推动电梯加装的有序进展。 2.确定相关技术规程及利益补偿依据
围绕利益补偿缺乏依据造成居民间共识流失这一问题,首先要尽快制定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技术规程》,详细确定关于遮挡阳光、影响通风、噪音扰民、消防要求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为是否能够加装电梯、是否需要利益补偿提供依据。也就是说,放宽业主同意原則并不意味着对低楼层居民的利益置之不理,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予以重新调整。目前,广州市和湖南省已出台相关规程,应在加强府际学习基础上,合理借鉴各地加装电梯试点的经验,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其次要建立利益争议的协商解决机制,在此前提下就可量化的争议事项设置利益补偿的参考标准,如施工噪音补偿等,以避免居民因利益补偿协商缺乏参考或依据而导致共识难以达成,进而阻碍加装电梯实践的进展。
3.地方政府加快制定加装电梯行动指南
通过观察和分析角色模拟过程,我们对加装电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点和达成共识的难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总结各政策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借鉴各社区可能的共识方案,把实践证明成熟、可行的经验和认识汇总起来,围绕加装电梯过程中存在争议的共性问题和居民普遍关注的技术问题,编写相关的行动指南或操作手册。也就是说,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秉承中立和利益平衡的原则,突出共性问题,聚焦细节,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组织实施提供全面可行的操作程序、技术方案和典型做法,从而为开展此类工作的社区和居民提供指导,以避免各地重复性的探索。
六、结束语
本文聚焦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以冲突分析为切入视角,运用DRPPA方法探讨可行的冲突解决方略和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承认,协商式角色模拟只是在不具备现实协商条件下的一种妥协,其与现实场景下的协商实践难免存在差距,如果是组织真实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协商,可能会有更丰富的发现。同时,由于开展DRPPA的次数有限,产生的创造性方案和可行解较少,这些均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
本研究也为回应利益冲突时代的政策分析做出了新的尝试。随着我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亟需一种面向利益分析的研究方法。然而,当前主流的政策研究方法却面临着利益分析的缺位[20]。DRPPA作为一种聚焦于利益冲突化解的政策分析工具,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将其引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议题中,也是对其适用性和可行性的一个探索,本研究也验证了协商式角色模拟可以为现实的冲突解决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少玲.结合政策与技术破解旧楼加装电梯难题[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7-09-11 .
[2]曹嘉明,梁士毅.多层住宅安装电梯浅析[J].建筑学报,2003,(9).
[3]赵立志,丁飞,李晟凯.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7,(7).
[4]李理,徐长乐.民生工程下老城区改造费用分摊对策——以旧房加装电梯为例[J].经济数学,2014,(3).
[5]宁超乔.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费用分摊补偿办法的理论分析[J].城市问题,2014,(5).
[6]刘晓君,孙勇凯.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住户间费用分摊补偿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10).
[7]袁曙光.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法社会学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8]陈广华,张力元.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背景下的业主表决权研究[J].行政与法,2018,(5).
[9]胡伟强.政府在老龄化社会中如何作为——以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困局为例[J].中国法律评论,2018,(1).
[10]向昉,黄伯平.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推手之谜——基于老旧社区加装电梯的考察[J].领导科学论坛,2019,(3).
[11]周亚越,唐朝.寻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治理之道——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9,(9).
[12]李亚.创造性地解决公共冲突[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13]Carpenter S L,Kennedy W J D.Managing Public Disputes: A Practical Guide to Handling Conflict and Reaching Agreement[M].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1988.
[14]Li Y.Think Tank 2.0 for 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J].Policy Sciences,2015,(1).
[15]李亚,王欢.协商式政策分析及其运作:以胡同停车管理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7,(10).
[16]Susskind L,McKearnen S,Thomas-Lamar J.The Consensus Building Handbook: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Reaching Agreement[M].Thousand Oaks,CA:Sage,1999.
[17]Fisher R,Ury W L,Patton B.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2nd edition)[M].New York: Penguin Books,1991.
[18]李亚.基于协商式角色模拟的政策分析[C].北京:第七届公共冲突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9]李亚,李芳.基于协商式角色模拟的政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9,(9).
[20]李亚.一种面向利益分析的政策研究方法[J].中国行政管理,2011,(4).
[责任编辑:李 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46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