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代地方经济立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清代;《河南省例》;地方法;户例
  摘 要:同治《河南省例》是迄今为止新发现的河南省地方法规文献,其内容涉及时间段为雍正至同治年间,不仅对研究清代河南社会变迁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代地方法与国家法关系也是极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该省例“户例”占全书页数近42%,显示地方立法以社会经济为主,其中有关房地产市场、黄河河滩开发等法规,突出了清代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这些条例因应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0)02-0081-09
  An Analysis of Local Economic Legisl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A Case Study of 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
  LIU Zheng-gang(Institute of Ancient Book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Key words:Qing dynasty;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local laws;the household cases
  Abstract: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 is a newly discovered document of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Its contents cover the period from Yongzheng to Tongzhi,which is not only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social changes in Henan in the Qing dynasty,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first-hand docume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laws and national law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household cases” in this province account for nearly 42% of the total pages of the book,showing that the local legislation is dominated by social economy,inclu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nk,highligh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nan’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se regulations have been constantly adjusted to social changes.
  筆者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孤本法律典籍整理与研究”,在海内外各大公私藏图书馆查阅与课题相关资料,据王志强提及上海图书馆藏《豫省成例》(清抄本,一册)的信息,[1]33-34前往上海图书馆检索该书目录。结果显示却为《豫省城例》(清抄本,一册,线普533506),现已复制,而非《豫省成例》。这本书既无封面,也无书名题签,只是书内第一页有“省例目录”四字。目录分八类:驿马、征收、雨雪、灾赈、盐硝、普济堂、杂税和杂例.时间从乾隆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因所收内容均为河南地方性章程和河南官员奏折,尤以后者居多,笔者将之命名为乾隆《河南省例》。[2]法律史专家苏亦工也曾提及该书,但并未亲眼过目。[3]75有学者认为,除乾隆《河南省例》外,再无其他版本《河南省例》发现。[4]然而,笔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检索《广东省例》时却发现了封面题签《河南省例汇钞》,目录页则标为《河南省例》的文献。因汇钞最后时间为同治六年,故笔者将之命名为同治《河南省例》。笔者遍检海内外公私图书馆,再未发现有该书收藏,基本确立其为孤本。本文在描述同治《河南省例》总体形态后,着重以其中的“户例”为中心,揭示经济立法是清代地方官府关注民生的重心所在。
  一、同治《河南省例》的总体形态
  同治《河南省例》计5册。每册封面的书名题签后,分别有“池”“塘”“生”“春”“草”各一字,源于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该书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类,收入条目最早为雍正二年九月“豫省涨出滩地除拨补外余给贫民承种收租部覆”,仅1款,载于“户例·田土”中;最晚为“兵例·军政”中的同治六年三月“嗣后遇有支应本省各军馍饼等项限五日内报台以凭核扣归款通饬”,计3款。从标注的明确年代看条款数量,乾隆朝第一,其次为道光朝,再次为嘉庆朝。换言之,乾嘉道时期的条款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正文看,要具体列出条款数量,相当困难。因原书有的条款有题名,有的则无题名,只是在大类下细分条例,如“吏例”第一款“省例·刑名”下的“应由府州核转不必通详各条”,计34条;又如“钱谷·应由府州核转各条”,计40条,等等。从正文抄写的格式看,绝大部分条文均以开头高出一字抄录,也有少部分条文平行书写。每条结尾处,若涉及时间与通行范围,则用小一号字双行抄写。一般结尾多为“蒙署理巡抚部院请批如详,将前案注销,缴”,或“陕州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奉文”,并不统一格式。正文每页一般为12行,也有少数为10行。每行具体字数不等,一般为27个字,也有超过30字以上者。每款为一自然段。书口署省例、公式、书吏、考职等大类名称。若遇到皇帝等字样,则比正文高出两个字。谕旨、刑部、户部等则在正文中高出一个字。全书约35万字,内容涉及清代河南社会的方方面面。   直观判断,抄写的字体既有草书,也有行书,似是两人或多人抄写完成。此外,文中出现不少眉批、旁注,还有一些没有装订在正文中的插页纸条,均是对相关条文的补充说明。这些插页纸条是当时人添加还是后人添加,则难以知晓。值得关注的是,同治《河南省例》不少抄件的对折纸背显示,其纸张多为县衙使用过的公文纸,如“咸丰五.十.十二”,用印为满汉文“巩县之印”,其印章盖在“马上飞申”“署河南府巩县”等两处字上。有的还注明是“报雨公文,限日行四百里”,盖有某县之印。以此判断,这部书的抄写者应是某一级官员的幕僚,或是官府中的书吏衙役。
  同治《河南省例》整体抄本为黄色纸张,每册大约在130页左右,但原书并未标出页码。每册具体形态如下:第一册“池”,封面贴白纸书写“总目”。另起行是本册目录,“吏例:省例、公式、书吏、考职、捐职、铨选、举劾、事故”和“户例:户役、田宅”。此册的扉页为“《河南省例》总目”,按吏、户、礼、兵、刑、工顺序列出每例目录,每类后用数字标出页码数,具体为:吏例:省例八页,公式九页,书吏七,考职一,捐职二,铨选三,举劾九,事故十二。户例:户役十一,田宅杂税廿六,被灾十一,仓库卅二,漕项十四,钱粮廿三,杂项十,征收二,银式二,领支一,帮费廿一,廉俸十二,罚俸一,赃罚四,课程五,市廛十七。礼例:科场六,附举贡生监事件六,学校五,旌赏三,祭祀一,附祀生阴阳医生七,额贡一,雨雪一,乡饮一,旗员品级考三。兵例:军政廿九,关津四,厩牧一,邮驿廿二。刑例:贼盗十七,限期十九,人命十二,斗殴三,略卖三,赌博三,断狱三,捕亡八,军流五,递解廿五,监狱九,恩赦一,赎罪二。工例:营造九,河防九。第二册“塘”,封面贴白纸,已失。首页为目录,“户例:被灾、仓库、漕项、钱粮、杂项、银式、征收和领支。然后进入正文。第三册“生”,封面贴纸为本册目录,户例:帮费、廉俸、罚俸、賍罚、课程、市廛。礼例:科场(附举贡生监事件)、学校、旌赏、祭祀(附祀生阴阳医生)、额贡、乡饮、雨雪、旗员品级考。内文第一页为“河南省例目录”,接着为户例:帮费、廉俸、罚俸、賍罚、课程、市廛。至于礼例的目录则在正文中显示,目录前有“河南省例目录”字样。第四册“春”,封面贴纸为本册目录,兵例:军政、关津、厩牧、邮驿;刑例:贼盗、限期、人命。内文第一页即为兵例目录,但目录前没有“河南省例目录”的字样。第五册“草”,封面贴纸缺失。第一页为目录页,刑例:斗殴、略卖、赌博、断狱、捕亡、军流、递解、监狱、恩赦和赎罪。刑例之后为“工例”目录及其正文。目录前也无“河南省例目录”字样。从抄写目录格式看,第一册至第三册目录均有“《河南省例》目录”字样,第四、五两册则无此字样。说明抄写者可能是不同的人所为,或者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
  从总目各例目录和页码看,吏例8类,计51页;户例16类,计192页;礼例8类,计34页;兵例4类,计56页;刑例13类,计110页;工例2类,计18页。如此,全书计461页,其中户例占全书页码约42%,刑例占约24%。可见,涉及社会经济的“户例”,占了地方法规的最大比重;社会治安管理类法规条占据第二。
  二、同治《河南省例·户例》主要内容
  同治《河南省例》内容过于庞杂。鉴于“户例”在其中所占比重最大,而户例与传统社会赋税体系、民众生活、市场管理等均密切关联,颇能反映地方立法的意图。户例分16类,分别为户役、田宅杂税、被灾、仓库、漕项、钱粮、杂项、征收、银式、领支、帮费、廉俸、罚俸、赃罚、课程、市廛。但在正文中又有些微變化,如“田宅杂税”又分为田宅、田土、杂税三类。笔者据原目录整理,并兼顾原总目进行调整。现分述如下。
  户役类计19款,从正文看,有的条款无题名,直接分条抄录。现据首句及段落内容,将无题名的自拟题名列为表1:
  从表1看,无题名者有8款。即便如此,仍难分出具体条款数,因为有的款眉批补充,如如表1序号1眉批:“本年四月,抚硕饬普济堂修理补葺十两以下者,州县捐修,如兴建年久,倾圮过甚,估计工料在十两以上者,准其详明,动支堂内余租购料兴建,工竣造册报销。”这一眉批也可以理解为专门的条款。还有的款由多个条文构成,如序号2即有11条,且前两条还有眉批,第一条“堂内房屋宜随时修葺也”,即有眉批“普济堂应行修理,将从前修理建造年分,声明详报核夺。乾隆二十一年抚图批,司详,原查县案。”第二条“堂内事务宜遴选殷实端谨之生监董理也”,眉批为“又乾隆二十九年五月,藩详准,嗣后各属将经管普济堂经承,按年务择殷实书役,更换经管,详报备案,等因,蒙批,如详通饬”。这些眉批显然是对该条进行补充。又如序号5由4条构成,另3条落款为乾隆二十八年两司会议、乾隆三十六年河抚阿饬、乾隆四十二年河抚徐批。
  除上述自拟8款外,尚有11款有题名,涉及普济堂4款,书役、河夫、民夫4款;另有“寄庄地亩一例随地办差”“屯兵请免派睢衡二工加价案”和“采办阔布不得派累机户”各1款。将笔者自拟题名与有题名两者合计,则涉及普济堂、养济院7款,各种夫役6款。如此则救济贫弱孤寡和夫役占多数。这些条规主要制定于乾隆时期。
  田宅杂税类正文分田宅、田土和杂税三类,内容为田房交易、荒地垦殖等规条。田宅类均无题名,计6款,其中沿河滩地坍塌赔累租粮2款,买卖田房投税契尾3款6条,劝垦荒地1款。田土类计28款,其中14款无题名,涉及丈量田地、寺院田产、买卖地亩、大户分地、贫民租地各1款,黄河滩地开发与租税9款。兹将有题名14款列为表2:
  表2涉及滩地沙洲者8款,与无题名中9款滩地开发基本持平。说明乾隆嘉庆年间开发黄河滩涂日趋加快。杂税类仅2款,其中1款无题名,內容为房地税、牙帖税、活税、老税、牙税等,均需按年造花名细册,送司备查。另1款为“民间税契十年限满,再宽限三年作绝契论,不准回赎”,但内容则是咸丰五年二月初一日署布政使司恒札,涉及山西沁源、太古、永宁等州县民间买卖田房等税契事。
  被灾类计12款,其中无题名2款,分别是:乾隆二十七年河南布政使辅德通饬,“被灾之年,捐免款项繁多,更易牵混”;嘉庆元年司道会详奉院批有关河南漕粮蠲免、运耗及支付外地船帮月粮等。有题名10款列表3如下:   被灾类的12款显示,乾隆至道光年间,河南省不时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官府为此出台了各种赈济及防御灾害的法规。仓库类记54款,其中无题名40款,内容多是关于常平仓、义仓、社仓、漕仓等仓库“征收支解,平粜出借,征还买补,盈余批解”的规则,且附有“印结式”文书,时间自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七年。有题名14款,主要规范各种仓库的借领、征还、采买、修建等事宜。在“征还各款”中又包括乾隆四年至道光二十一年21条。“义仓条规”包括社仓、漕仓、常平仓、义社仓等及其劝捐社仓、官捐谷、商捐谷、藉田谷等10条。“漕项各款名目”计6条,“修建仓厂”包括乾隆二十三年、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三十三年和嘉庆十九年等4条。漕项类10款均有题名,主要關于漕粮运输,从中可看出,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河南漕粮运输分水陆两路进行,每路都有具体的脚价规定。
  钱粮类是户例中的重点,计47款。其中无题名30款,内容多与征收、起解钱粮相关,尤以起解条文最多。时间从乾隆十一年到咸丰三年,且附有固定的“折式”和“批式”两种格式。有题名17款,列表4如下:
  表4中的各种“簿式”,说明在钱粮征收、起解时,都会明确登记在册,以作为日后查验凭证。杂项类下有小字注曰“即盐、漕、驲站等项”,应是把不便归类条款列在一起,计16款。其中无题名11款,乾隆年间占9款,涉及驲站、漕驲、报银、盐项、粮储驲盐总汇、扣解罚俸银两;另2款为嘉庆十七年九月漕项、无年月刊刻书籍收费标准。此外,尚有题名5款,分别是隆四十四年七月豫抚陈准内务府咨“采办梨板”、乾隆十九年豫抚蒋批布政司详“运送邻省秸麻脚价”、乾隆三十六年“采办拨运等麦谷等脚价”、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奉院批准通饬“两司会呈详请按年分限提解各属未完十年以前及二十年以后二十一至二十七等年建旷银两核示饬遵照办理”,以及无年月的“车骡脚价银两”。征收钱粮类与前述“钱粮”,本应为一类,但在省例正文中又分两类,与“户例”的目录标题有些微变化。无题名6款,包括乾隆二十九年四月河抚阿饬、嘉庆元年六月司饬、嘉庆二十年藩琦饬、道光四年八月十七日奉圣旨、道光四年九月粮道饬,还有一款无年月。均与征收钱粮、漕粮有关。银式类无题名,计11款,乾隆占9款,内容是规范元宝、小锭银两的式样、规格等。另有题名2款,第1款“解部银两水脚暨解官添平银”,又有雍正十三年院通饬、乾隆十年五月藩行、乾隆十四年八月藩行、乾隆二十一年五月豫藩通饬及无年月,计5条组成。第2款为乾隆二十四年五月豫藩苏通饬“批解单款杂项银两数止五十两止用签差一名”。领支类9款,均无题名,内容包括各级官员凭照票领取银两、节妇建坊、寿民寿妇建坊、举人领取水脚银两等,时间从乾隆三十八年到道光二年不等。帮费类14款,均有题名,涉及各官捐俸、动支司库养廉银,以帮衬贫穷佐杂人员与各项公务之事宜。但有的款又包括数条不等,如第1款“差费及摊捐各款”下有“计开各差名目及每项银数”4条。帮费内容繁多,既有佐杂吏员的生活费,也有刊刻书籍、缉捕、修建桥梁等费用的规定。廉俸类为官员薪水发放、扣缴、起解等条文,计22款,其中无题名9款,有题名13款。但具体各款又有数量不等条构成,如“食俸章程”9条,“出缺日期”6条。罚俸、赃罚两类,皆无具体题名,计30款。其中罚俸7款,无具体时间,主要为州县官罚俸条文;赃罚23款,时间从乾隆十一年到道光二十七年不等,主要为文职官员罚银、各种犯人赎罪银、埋葬银等。课程类9款,其中7款无题名,内容为贩卖私盐,从乾隆十六年至道光十九年不等。另2款题为“拿获私盐船车等项照盗案例估价”“私盐各项变价银两解盐司”,时间不详。
  市廛是户例最后一类,为各种商业交易条文,计36款。其中无题名14款,涉及当铺10款,行户牙贴4款,从乾隆五年到道光二十四年不等。另有题名22款,列表5所示:
  从表5可知,涉及当铺9款,牙行5款,造酒3款。若与无题名合并,则当铺计19款,牙行9款。于此可见,典当业和牙行是乾嘉道时期河南商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特色。
  三、“户例”因时变化与完善
  从上述“户例”的条款名目描述可知,同治《河南省例》中的经济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河南社会的发展状况。其中关于田房买卖和黄河滩地开发的法规条文,尤其是房地产买卖的法规,不仅凸显了河南房地产交易的频繁,而且也反映了清代房地产市场交易逐渐规范化的历程。
  田房买卖属户例中“田宅”类的法规,内容包括沿河滩地坍塌的输租调整、买卖田房税契、开荒起科税银、外乡客民购置房产税契等。其中田房税契和房产税契的征收,既表明清前期河南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也反映以法规约束与引导市场的发展。田房买卖手续较为复杂,涉及的税费额度较大,交易期间会产生各种票据凭证。这些票据有固定的模式。官府规定交易双方在买卖过程中要将各种票据粘贴成册,以便官府查核:
  嗣后买卖田房投税,粘用契尾,务遵定例于后半幅价税空白处,将业户姓名、田房、价税各数大写,填令业户看明,眼同骑缝裁开,平分为二。前幅连文契给发收执,后幅截存契尾,俟季底,即行造具业户姓名、房间、地亩、价税各数目,及抽税月日,粘用契尾号次张数细册,一同申司查核。乾隆二十四年抚苏饬。
  所谓“务遵定例”,说明之前已有法规。之所以再次通饬,是因为田房税契要申报布政司“查核”。这些交易契约也由布政司颁布,府州衙门具文向布政司领回,契尾已经编号,涉及项目有“某人买某人地若干亩,房若干间,实用银若干,实纳税银若干”。交易完成后,造具价税总数《花名清册》。所收税银“务令尽收尽解”。
  又乾隆二十四年河抚苏通饬,所属由司颁领契尾一案,除截存后幅契尾,俟季底申缴,并花名细册应由府州申送外,嗣后请领契尾,务将前领过自某号起至某号止契尾若干张,除自某年月日起至某年月日止粘用过,自某号起至某号止契尾若干张,除存自某号起至某号止,契尾若干张不敷应用。今应请自某号起至某号止契尾若干张,逐一声明,仍将月日某人买某人地若干亩,房若干间,实用银若干,实纳税银若干,另行造具价税总撒细数花名清册一本,备具文领,责令妥役赍司请领,以凭查核印发。所收税银,务令尽收尽解。倘敢以大改小,收多报少,定即揭参。   乾隆二十八年八月,河南巡抚又通饬全省,“嗣后申缴截存契尾,务以千百号总数为准,其税银立即倾镕具批,并将用过契尾业户姓名、田房价值、交纳税银数目,挨顺号次,备造细册,及截存此千百号契尾后幅,同银一并专差赍司,以便查核”。可见,乾隆中叶,河南官府对地方田房交易市场的干预,侧重于征收交易税费的管理,所有房产交易都要向官府缴纳税费,且由官府查核印发税契,才算完成交易。
  晚清河南又出台了针对外来人口在河南各地购置房产的税契规定。咸丰五年二月,署山西布政司恒福通饬,“查各州县地方,每有外乡客民置买房田,因无籍贯,仍在原业主名下寄粮,竟以不能税契过割,视为当然。不知诡寄受寄,各有应得之咎。嗣后外乡客民置买房田,勒限半年内,即行声明入籍,税契拨粮,从前应得罪名,概从宽免。如敢逾限,仍前诡寄,准受寄之家首告免罪。如不首告,别经发觉,一并照例严惩”。查《清文宗实录》记载,咸丰六年正月壬戌条,“赏署山西布政使恒福三品顶带”[5]卷188,5。咸丰八年八月壬戌条记载“调英桂为山西巡抚,恒福为河南巡抚”。[5]卷262,1056如此,恒福在山西任内所拟的税契条款,实际在河南推广,故被收入《河南省例》。这反映晚清房地产买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杂税类中,“民间税契十年限满,再宽限三年作绝契论,不准回赎”条中,又出现咸丰五年二月恒福通飭,但该条后有“兹据永宁县贺牧请示前来,自应一律查办”,说明该条款在河南已经落地。
  房地产交易税还出现在“钱粮”类中的“杂税”系统中,“按杂税款项系老税银、牙行换帖税银、活税银、当税银、牙帖新增银、活税新增银、房地新增银、牙帖盈余银、活税盈余银,以上杂税,按年解司,汇册报销。惟房地税银原无定额,尽收尽解,俟年底汇册报销。按老税银系额征牙税也,活税银系牛、驴、猪行税也”。这些名目繁多的杂税,无疑反映了清代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房地税无定额又说明这一市场的不确定性。
  清代河南房地产交易的活跃,还表现在产行(类似今房地产中介)众多,在“市廛”类有题名“豫省有产行者六十七州县”,时间为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内容如下:
  豫抚何批,本司议覆,商水县监生王初等报,户房书办王肃天等私出产行一案云云。田房税契每两收税三分,其产行所取用钱,何得亦取三分,与税课相等。应照太康之例,每两向买主取用钱一分五厘,不许多索,并不许向卖产之人索取用钱,再卖买产业,自有中人议价,两相情愿,然后交易。若令产行估计,则卖产者必私求多估,买产者必求其少估,转多需索滋弊。至民间田地,远近不一,远者或数十里,若必产行往丈地亩,不特稽迟时日,而往返工饭更多麻靡费,况田地在官有册可查,在民有原契足据,粮额可凭,何须丈量,应请将产行丈地估价之处,严行禁革止。今产行一名,官给木戳一个,并设立循环簿册给发,如有民间卖买,令其逐一填入。每月初一缴官,如有未经报税者,即唤令报税。如有私自交易,希图漏税者,许产行禀报拿究,其活买准赎者,例免税契,毋庸产行用戳。产行亦不得私向需索,等因蒙批,如详通饬各属画一办理,缴。
  从该条款可知,田房交易的税契有具体的税额比例规定,从事产行的人,须从官府获得木戳,才能入职。产行只是负责在循环簿册登记盖章,要求买卖者报税缴官。至于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价格则由中人参与,禁止产行介入。从乾隆《河南省例·杂税》乾隆三十八年“逃亡歇业业牙帖准改充产行通饬”看,官府对每县产行、人员均有相关规定:
  豫省有产行者六十七州县,即该府属淮西、项沈、太扶等县,亦均有产行,则商邑产行,似未便遽行革除。且据该府查明,自设产行以来,税银较多,革除之后,税银渐少,则产行一裁,难保无漏税之弊。淮西等县原设产行并无限制,均听民便,相安无事,商邑产行似应仿照办理。但大邑之大,地方辽阔,原设产行五名实为不敷,若添设四十四人亦属过多,应如该府所议酌设产行二十名,除五名之外,再添十五名,俟有逃亡歇业牙帖缴县,即另募殷实公正之人,随时详明改帖充补,不得多添。
  乾隆中叶,河南的产行分布在六十七个州县,每县多寡没有定数,但每行人数则有一定的比例,从业者的资质必须是殷实公正之人。
  清前期河南田房交易活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增长,由此又造成耕地不足,于是乾隆以后人们争相开发河滩渐成趋势,官府对此并未限制,反而有鼓励引导的意向。“田土”类乾隆二十六年九月“河滩地亩另立清册,以息争讼”条可以看出官府对河滩开发既成事实的认可。
  查豫省濒临黄河及浚漳伊洛河滩地亩坍涨靡常,迁徙无定。向来核其真伪,杜其侵种霸占之弊者,惟以区册为凭。乾隆十八年经前抚蒋自雍正十二年起至乾隆十七年止,滩租数目并委员清厘滩地,设立区号奏明,奉朱批在案。历据各属将滩地租银,分晰勘丈,造县图册存案。遇有坍涨争讼,按册判断,迄今已历十载。于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异涨,临河州县城垣衙署被水冲塌,一切文案区册霉烂不全。兹据另造鱼鳞图册四本,一存州县,一申该府,一送本司,一呈宪台。遇有新坍新涨,随时报明,以备拨补。至区外无主之地,并令一体造册酌拨。如遇滩民争控,该州县即按册查对,秉公剖断。
  可见,至少自雍正年间开始,人们已经对黄河滩地进行垦殖,官府为此“设立区号”管理,而且还得到皇帝“朱批在案”。对于新涨沙坍的开发,则要随时报明官府。由于河滩坍涨无常,民众因争地而纠纷不断,官府为此设立区头、公直负责勘查滩地,设立标记,“豫省临河滩地,坍涨靡常,滩民屡年争控,总不能清其源……乾隆六年经前院雅查议,从前滩地俱设有区头,今将区头改为公直,俾州县于农隙时,率公直于高阜处所,每号竖一石牌,定为标准,所处丈至某人地头若干丈尺,又从某人地头界丈至某人地头各千丈尺,总以丈至河边为率,其横处总以丈至彼号标准为止,仿照鱼鳞图册式,将各滩户现种某滩地若干,完纳粮租若干,同地断四至弓口丈尺,分晰造具清册,一样二本,一存县库,一存公直”。这些条例的出台,无疑保护了开发者的利益,但也刺激了人们无序开发滩地的欲望。   从表2还可知,清前期河滩开发除河南外,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也出现了这一现象,说明对河湖沿岸滩涂开发已具有普遍性。这与乾隆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官府不得不放任与鼓励垦殖有密切关系。[6]河南省援引这些省的相关条款,是试图借助他省的案例来解决日益凸显的滩涂纠纷。在处理滩地纠纷时,国家法仍是最主要的依据。嘉庆年间,中牟、阳武两县民人隔河争控滩地,怀庆府“禀请查示沿河滩地有无奏咨隔河隔县拨补例案由”,除援引《户部则例》《大清律例》,还援引上述四省例案进行处理:
  卑府等遵即先后驰抵控争处所,公同勘得河南中牟区号滩地实有塌没,而河北阳武滩内不无涨出余地。询据中民聂盈科等指称,北岸多余地亩,应照南坍北补之例,以涨补坍。而阳武蒋尓肃等则称,该滩前并无应补中牟之地,即有多余,系在阳武境内,中民亦不应隔河越补,各等供。卑职伏思审断控件,全以例案为凭,此案两岸,中牟滩民向隔河阳武争地,先当核明有无南坍北涨,隔属拨补例案,方可援据办理。查十五年新领《户部则例》内开,一河南省沿河堤外滩地,编列区号,以五顷四十亩为一区,植树为界,每区各择一人,专司查土造册,遇有塌长,随即升除等语。是豫省沿河滩地,部例立有专条,例内并无拨补字样。而《大清律例》内载,一凡沿河沙洲地亩被冲坍塌,即令业户报官勘明注册,遇有淤涨,亦即报官查丈,照原报之数拨补。此外,多余涨地,不许霸占。如从前未经报坍,不准拨给。至隔江远户,果系报坍有案,即将多余涨地,秉公拨补。若坍户数多,按照报坍先后以次照拨,倘补足之外,尚有余地,许召无业穷民认垦,官给印照,仍令各属按数造报,统俟五年大丈,再行履勘,造册送部,以完升除。其报坍报涨,在两县接壤之处者,委员会同两邑地方官据实勘验,秉公拨补。如有私行霸占,将淤洲入官,该户照盗耕官田律治罪。
  所谓“十五年新领《户部则例》”,应指嘉庆十一年《户部则例》。其“与《大清律例》所载详略不同,其实系属一例。观其沙洲、淤洲隔江远户,五年大丈等语,可知系江洲之例,不能因例内有沿河字样,谓系江河通例。至豫省黄河滩地,则经部例指明,但有升除之语,并无拨补之条。而向来沿河有滩洲县,有隔河隔境拨补者,亦有以河为界者,办理并非画一”。说明河南在处理滩涂纠纷时,以国家法为主导,又加以变通处理。省例作为地方立法,既是对国家法律的补充,也是对国家法律的分权,所以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引述国家法以加强其权威性。[1]35
  四、结 语
  同治《河南省例》汇钞本,属首次被发现的孤本文献,迄今未见有学者提及并利用该文献作学术研究。省例属于清代地方立法的一种,一般多按吏、户、礼、兵、刑、工分类。同治《河南省例》汇集了清代雍正至同治年间的地方法规达千款左右,是研究清代河南社会的重要史料之一,也是研究地方法与中央法之关系的重要史料。该书“户例”有关清代房地产交易、黄河滩地开发等规章,罕见于其他历史文献,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同治《河南省例》的吏、户、礼、兵、刑、工各例,表面上各自独立,实际上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户例“帮费”中的“禀酌议缉捕捻匪科章按察司鄂山禀”和“漕项”中的“豫省漕粮运弁责成粮道管辖”,均涉及道光年间的“捻匪”问题。而“兵例”中“两司会详山西驲站一项仍减六分平支给免减三成银两”和“刑例”中多款也涉及“捻匪”问题。将这些不同条款汇集考察,基本上可看出“捻匪”形成的原因、队伍构成、活动情况以及官府采取的对应措施等。这些地方法规条款并不是笼统的文字表述,大多是以河南巡抚等衙门对府州县申详的批复出现,内容颇为详细,是其他文献中所罕见的资料。在已经整理出版的《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等包括“省例”在内的大型法律文献汇编中,并无《河南省例》的内容。省例属地方立法,补充国家法之不足,在遵循国家法的基础上针对本省实际出台具體法规,成为全省通用的法则。从本文描述的“户例”看,清代河南地方经济立法其条文都不会背离王朝国家法的精神,并适时地调整规条,以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清代国家法:多元差异与集权统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 刘正刚,杨露.乾隆《河南省例》初探[C]//刘正刚.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24辑).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 胡震.清代地方法规研究——以省例为中心[C]//陈煜.青蓝集续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 清文宗实录[M]//清实录:第4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
  [6] 周祚绍.清代前期人口问题研究论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79-84.
  责任编辑:汪效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48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