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性研究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加快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为前提,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其中的运用,首先对其进行介绍,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内容与特点,从转变学生思想、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学生问题四个方面分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实现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养老问题
  信息化时代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渠道也逐渐拓宽,人们想要掌握社会时事信息更加便捷。社会热点问题中覆盖诸多领域,例如经济、政治等,所形成的社會热点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含义。针对不同的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也存在差异。所以,高校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要格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其作为思政课堂的重点内容,创建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大学生从多个渠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
  (一)概述
  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分别从社会、热点问题两个层面理解,是社会环境下可以引发人们普遍关注、激烈讨论的话题[1]。社会热点问题覆盖领域比较广,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娱乐等,换而言之,社会环境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并且可以在社会中带来巨大反响,均属于社会热点问题。
  (二)特征
  1.大众的参与性。当出现社会热点问题之后,社会大众会积极的参与其中,由此也可以确定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不能与大众脱离而独立存在,所表现出来的是大众关心问题的集中体现。
  2.内容的复杂性。社会热点问题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会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向大众传播。当前环境下年轻人选择使用互联网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那么网络便是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根本途径。年纪较大的对象虽然也有涉及网络,但是整体来说还是通过广播、电视等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由此一来便为其赋予了复杂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热门事件中也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常发领域,不同行业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便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源头,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参与人员基数大,涉及到的大量因素引发矛盾,从而加强了社会热点问题复杂性特征。
  3.形式的动态性。社会热点问题会在社会环境与时间的推移下,逐渐变化其形态与内容。即处在不同时间段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是完全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各个时间段下,人们的需求与社会矛盾均呈现出差异性,体现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下更是如此[2]。如此便使得社会热点问题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下,体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点。
  4.背景的时代性。针对各个时代下所形成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发现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关系非常紧密,必然体现出所在时代的特征,这也是其时代性特点的呈现。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应用的价值
  (一)转变学生思想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了解所有学生思想动态。首先要按照学生思想动态优化思政教育方案,其次则要在学生的思想出现极端变化之后及时展开教导,由此可见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所体现的便是其思想动态的改变[3]。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一些影视作品的热播会在社会中引发热议,例如电视剧《都挺好》引发了原生家庭与重男轻女这两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学生观看电视剧之后会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而互联网上也会有一些言论评价所谓的“原生家庭”,这时高校学生便会在言论的引导下开始产生对原生家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从而对自己的成长环境与家庭形成抱怨心理。若高校思政教师并没有将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学生个人会形成偏激的思想,将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结到原生家庭[4]。若思政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与学生深入讨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够积极看待原生家庭,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充分发挥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通过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分析发现,目前一些高校在组织思政教育时,更多是以基础理论为主进行讲解。选择理论内容时,是从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得出,是凝结之后的精华部分,在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但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高校学生无法仅是通过理论知识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例如课堂上教师跟学生说:“同学们以后不要在外面逗留太晚,在外面要注意安全,晚上坐出租车最好几个人一起。”但是教师的这种教导如果在没有发生“男子深夜殴打女子事件”时说出,学生可能不会认真思考。但是教师传递的内容非常重要,只是没有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所以学生也不会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当发生了社会事件之后,教师此时再跟学生谈论这一问题,在学生群体的可信度便会显著提升。所以,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是可信度非常高的素材,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带领学生投入到思政课堂当中[5]。
  除此之外,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也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这样一来便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立体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创建教学情景,采用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提升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6]。
  (三)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
  如今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缺乏积极性,将思政教育与说教划等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结合高校学生行为特点,将互联网上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将当下微博上热议的社会热点问题“双十一快递该不该直接放到快递柜”作为课堂上讨论的要点,在当前这一环境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且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快递柜是为了方便大家,快递员直接放到里面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快递破损,没有办法直接联系快递员,中途会浪费一部分时间。”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关于非常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这时教师再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深入[7]。一方面,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帮助下,思政教学的内容更加完善,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另一方面,教师不再采用以往直接告知学生结果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激烈讨论,突出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社会热门问题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今后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四)有效解决学生问题
  高校设置思政教育课程,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论思想,并且将这些理论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在思政教学中应用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面临社会事件。以“滴滴顺风车事件”为例,教师将其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岗组织学生讨论,若自己身处当时的情境下会做出怎样的举措保证个人安全[18]。学生在小组中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期间教师也可以深入分析这一事件,分析可能发生的不同结果,与学生共同制定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真正遇到相似的事件,可以快速反应脱离险境,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除此之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用于学生观念的引导,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做出总结,如何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将问题解决,树立正确的待人接物思想。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这一事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已知的事件原因总结处理方式。课堂上可以列出几种选项,第一可以选择报警,作为乘客控制住闹事者,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第二则是作为旁观者,认为闹事者和司机吵架跟自己没有关系,没必要多管闲事,但是这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结果。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将问题解决,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显著提升,教师也可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生在教师分析下可以从更多角度认知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其中隐含的本质,一旦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其解决,从而降低损失。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的建议
  (一)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渗透
  社会热点问题并非长期固定,其本身有时效性特点,以免一些消极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成长,高校中的思政教师要做好热点问题的筛选,选择有引用价值的内容作为案例渗透在课堂中级工,避免学生的偏激了解而滋生错误思想。例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学时,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层面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再结合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分析,使其思想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引导思政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演进。教师讲解“滴滴顺风车事件”这以热点问题时,需要不断发挥出自己的带头作用,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播工作,了解学生对待这一事件的看法,和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单独乘坐顺风车行为的看法,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具备安全意识[19]。鉴于此,教师自身要积极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随时关注时下社会热点问题,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中涵盖的本质内容,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作为高校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特别是实践培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思想素质,发现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融合的价值。
  (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注社会热点
  基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一些智能产品、电子产品在社会中已经普遍,例如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深入剖析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完善自身,运用信息技术更加全方位的认识社会热點问题。依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这一事件为例,乘坐公交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所以该事件与学生群体息息相关。当学生在思想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之后,会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相关事件的关注,搜集一些其他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浙江省瑞安市公交车司机被打车辆险坠河事件”“贵阳乘客抢公交车方向盘事件”等,教师思政课堂中的讲解也可以更加有效率的进行。一方面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正确乘坐公交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思政知识,与教师共同分析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完善人格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模式中增加社会实践
  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是社会热点问题应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彼此之间的交流创建机会,并且立足于多个视角理解社会热点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按照每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课堂讲解的知识,显著提高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
  因为社会热点问题是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参与问题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纠正个人道德观念。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思政教学现实意义,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中增加社会实践的部分,实现惹着的充分整合,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期间可以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福利院与孩子一起玩耍,或者到养老院中探望孤寡老人。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对目前社会中热议的养老问题、孤儿问题,以思政教学为载体体现出实践活动价值,并且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社会热点问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学改革等方面。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想,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完善思政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通过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更加深入的理解思政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伟伟,殷波.试论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J].学周刊,2019(35):8.
  [2] 李艳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05):28-32.
  [3] 李雁春.多元社会思潮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审视[J].国际公关,2019(10):97.
  [4] 叶丹青,洪江.“微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管理观察,2019(28):110-111.
  [5]庞洁丽.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宿舍思政育人工作探析[J].科技视界,2019(27):150-151.
  [6] 相明.新时代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08):168.
  [7] 杨栋.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船舶职业教育,2019,7(04):56-58.
  [8] 李超超.社会热点新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及其融合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9(12):189-190.
  [9] 陈雯.浅析社会热点评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路径[J].新西部,2019(06):137+141.
  作者简介:田楠(1988- ),男,广东广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