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大脑,碰撞思维的火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案例分析以“教学案例”为研究切入点,以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在思维训练课中师生表现与反应为案例,以课程开展为线索,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课堂表现;教师专业素养;案例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教学方面也在不断进行革新。以往的一些课堂教学研究不能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本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学生心理和教师专业素养等多角度出发,对该案例中师生的表现和临场反应予以探究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学观察与反思
(一)案例事实
案例地点为湖南某教育培训学校,案例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案例科目为思维导图。任课教师H老师,性情温和、亲切、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本节课为思维拓展训练,经过回顾梳理上节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课文结构、知识要点、及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重点和方法。随后引出本节课要绘制思维导图的主题《运动会》。教师请学生们分组讨论,举办一场运动会都有哪些环节,有哪些人物参加,有多少体育竞赛项目等等。引导学生们对所说的进行归纳分类,在纸上先按个人想法绘制出“运动会”中心图,在中心图四周按顺时针顺序形成多个主干,再对每个主干进行分支扩展,如“体育项目”主干下有哪些具体的比赛项目,这些项目是如何进行的等等,依次填入关键词。
L学生在回顾和讨论环节,未完全融入大家的活动,玩笔(教师有暗示其注意听),到扩展分支训练环节,其只简单写出一些二级分支,如体育项目类型,缺少相应的比赛流程等具体信息。H教师在教室巡察过程中,看到此情况,对其指出在每个项目下可以添加一些具体的内容,像比赛道具等。
H教师:“L,你看,老师刚刚总结了大家说的各种比赛项目,像‘体育竞赛’这个主干下,都有哪些具体比赛项目,我们平常开运动会的时候这些比赛都是怎么进行的,比赛流程是什么,你可以具体展开写一下。”
L学生简单写了几个,想了想说:“老师,我写不出来了,还要怎么写呀,怎么展开?”
H教师:“你就根据我们平常开运动会时的比赛来展开就好了。”
然后有其他学生举手提问,教师依次去解答。在H教师转了几圈后,L学生表示还是写不来。
H教师:“你就像老师之前说的对它进行补充和展开就好了”。
其他学生写的差不多时,L学生还是表示不知怎么展开写,情绪很低落。
H教师看到后简单地安慰了她一下,由于课堂时间关系,H教师开始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L学生低着头不说话,不久开始用手背抹眼泪,同桌看到后小声安慰她,但这时她的情绪突然爆发,大力地将未完成的导图撕毁,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学生的注意。H教师全程都有注意到L学生,但对此没有表现过多关注,照常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课后,H教师来到L学生座位旁,耐心询问了解L学生为什么在老师提醒后还继续玩笔,不认真听讲,以及为什么要撕掉画,然后对L学生安慰、讲解和释疑,双方达成共识后,H教师将其未完成的课堂任务留为课后作业,并对其进行鼓励。
第二次来上课时,L学生主动拿出作业本,给H教师看上次留的作业,并主动跟H教师说昨天开始没听懂,然后做的时候自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时间很难过,又不想因为大家都做完有成果,而她的是乱七八糟,就很生气地把它撕掉了。但课后教师再跟自己讨论的时候,自己好像知道该如何制作了,回去就画了出来。H教师很欣慰,认真检查了L学生的导图,指出优点和值得继续改进的地方,鼓励她认真听讲,继续努力。L学生第二次上课效果明显增强,积极参与讨论与思考,独立完成新主题的导图绘制。
(二)教师反思
(1)教育教材角度
課后,H老师对该课堂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学生为何在教师的指导下仍未完成课堂任务,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思维导图绘制既可归于心理活动课,也可归入绘画心理体验课,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课程设计主轴,以绘本和绘画为教学媒介,课程结构性强,取材方便,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是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容易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1]。
其次,选材时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课程活动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本案例中,H教师未考虑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运动会的实际了解程度,便引导其达到学习目标 “分类”,抓住“概括”,创设机会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的运动会,观看视频来锻炼学生概括思维能力,从联想角度来细化具体活动过程,活动环节和注意事项,提高思维发散的程度。H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未考虑学生真实情况,没有生成较好的活动目标。
(2)教师角度
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是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行的,可操作的。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提高思维拓展的能力”作为活动课目标,而应把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各种思维联想,如垂直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或收敛思维)——想到书,可想到本子,文具等等;横向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想到橙子,可想到橙汁、橙子味的蛋糕、橙子玩具等等。这些思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进行训练的。学生在积极思考、体验与感受中进行的思维训练会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强化和运用,这一心理活动课的体验也就达到预期目的了。有利于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心理活动课注重教学中的心理体验。高龙娟(2017)[2]指出随着体验式教学课程设计的丰富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它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应用中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鲜明的特色,让学生充分体验,加深情感认知与升华,让学生自发将知识吸收消化从而化为内在知识,增强其解决现实困惑的心理素质和实践思维。 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熟练掌握学科特点和知识点,才能更好将其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不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教学生活化起到良好的作用,才能将学生生活与知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借助生活学习新的知识[3]。
从教学方式来讲,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可以有所感悟,并运用于生活。
(3)学生角度
从学生个体来讲,孩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习身份的适应不良;对压力的反应;注意力被破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曾遭遇批评或打击等创伤性经历,失去学习兴趣等。这均与自信心相关,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教育技能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师生关系角度
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同理、接纳等,这不仅是心理活动课课堂教学中需要的,更是所有学科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师的专业态度与素养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该教学案例反思,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还能做哪些努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和思维的不断发展,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首先,学校组织在新学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培养,同时让他们打开视野,开阔思维。
其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要做到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希望能教他们学习合理的情绪宣泄、健康的交友方法。
最后,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与同事和学生保持友好关系,关心爱护学生,不定时与其他教师探討学习。对学生积极引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和学习动力的提高。
二、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积极适应。而学生处于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个性差异的人。作为教育者需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教学相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化,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 左宏梅,张亚琴.用故事和图画滋养心灵——小学生“两绘”心育课的架构与实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17-21+55.
[2] 高龙娟.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35.
[3] 张亚,杨道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作者简介:张倩(1994- ),女,汉族,陕西人,教育硕士,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吴瑶(1994- ),女,汉族,陕西人,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