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媒体技术在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众多政府机构和普通大众关心的问题。但目前教学中大多局限于课本文字和课堂语言。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将严谨、博大精深的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浓缩成精华,更好地发展和服务教学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新媒体技术的特点,结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地一品》系列教学片,对新媒体技术在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作用做了思考,阐述了其在促进教学内容和模式转型升级,体验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02
  前言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另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
  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用户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利用现有网络技术,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作用是有必要的。
  一、新媒体技术在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应用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它以更低廉的传播成本、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以及更丰富的信息传播内容被大众所接受。
  考察新媒体技术特点,尤其是它在信息传播、多媒体化、开放性和灵活的交互性方面的优越性,我们看到了它在开放教育方面的巨大潜能。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能灵活地适应小众化需求,因此将它运用于“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也是具备一些天然优势。
  于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浙江电大)的《一地一品》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便应运而生。
  浙江电大是浙江省在职成人学历教育的主力军,同时承担着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社区培训、老年教育等职责。在2015年,浙江电大启动《一地一品》项目,该项目依托省、市、县电大办学系统,秉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理念,充分发挥集体创作智慧,对浙江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价值挖掘、活力激发和魅力展现,将其融入网络教学、校园文化、传播交流等各方面,打造了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可观性强的“浙江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系列教学片”。
  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合作共建,包括共同开发和分享资源。由省级电大牵头,成立《一地一品》项目组,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地方电大组建团队,潜心挖掘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撰写文案,设计内容。最后由省电大聘请专业人员组成评审团队,通过评审给予立项,按项目要求协调管理。视频制作完成后,又由专业人员评审,通过后结项,若不通过则要求修改,直到通过为止。每个地方项目从申报到完成要历时一年,质量层层把关,这也是其他普通自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截止2019年底,已完成四批,共制作了59项教学资源,包括人文习俗类25项,传统技艺类22项,饮食文化类12项。每个资源都将各地独特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其浓缩在20分钟左右的教学片中,形成一系列喜闻乐见的精品资源,可单独显现,也可嵌入其他平台,与其他内容形成广泛联结,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的教学。
  二、新媒体技术在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移动互联网提速降费,正冲击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生活习惯甚至學习方式。加上客户端等产品的大量应用,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受众需求,这要求教育人特别是成人教育者更新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加强对新媒体属性和传播规律的有效利用。
  1.新媒体技术有助于传统课程转型升级
  广播电视大学正在从传统的开放学历教育向社区培训、老年教育、终身教育转型,这需要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相应升级。只有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程粘性与张力,提高点击率与影响力。
  以前在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上比较零散,大都局限于课堂,点到为止,缺乏对文化层面的深入挖掘,缺少吸引力。现在浙江电大借助系统办学优势,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陆续将各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内涵、可观性强的系列教学片。教学范围从传统课堂延伸至线上教学和移动客户端,教学对象从开放学员拓展至社区培训和老年教育,甚至是文化礼堂、干部培训、政府宣传等,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较高关注度的促进下,传统课程不断转型升级,推陈出新,打造脍炙人口的精品课程。课程的转型升级同时又促进了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比如浙江电大黄岩学院制作的教学片《黄岩蜜橘》,为传统课程的转型提供了参考。黄岩被誉为“中国蜜橘之乡”,蜜橘在黄岩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对蜜橘的介绍大部分集中在文章和书籍的形式,网上也有部分的文字介绍。视频则集中在近年来兴起的橘花节、柑橘采摘节的新闻报导,它们各有侧重,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完整资料。当地年轻人或培训学员,虽可以实地参观学习,听讲解员讲解,但常常受季节、路途、时间成本等因素限制。对于外地学员,想要全面深入了解将更加困难。浙江电大黄岩学院经过探索,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用教学片的形式,完整地再现黄岩蜜橘的发展历程。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与橘子相关的历史故事,用无人机拍摄整个柑橘种植园区的总体场景,近景拍摄橘花盛开和柑橘成熟景象,再配合名人诗词介绍、游人赏橘花、放橘灯、主持教师介绍,让观众在短短的20分钟里,全面学习到柑橘的历史渊源、栽培过程、品种分类、文化习俗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等。相比课本文字和课堂语言,在实际培训中,引入该教学片后,学员普遍反应专注性更强,兴趣更浓,他们觉得这是学习也是娱乐。培训结束后,他们还会经常点开视频,再次温习,也会将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大家一起观看。
  2.新媒体技术可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广泛开展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主体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自感知、认识、领悟所学内容。体验式教学法因其亲历性、实践性的特点能很好地帮助较为抽象的、概括的文化教学。
  《一地一品》教学片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它由一位电大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引领学习者深入体会每个项目,使每个内容“活”起来。如浙江电大玉环学院制作的《品东海火山茶会禅道》,既有知识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茶的品种、特点、茶文化精神等,也有实践性内容,比如泡茶、品茶、炒茶等。学习者可以边看边听,甚至跟着主持老师一起学习茶道会禅道,利用图片和视频,从视觉、听觉到味觉,在多种感观通力配合作用下,可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课堂教学之外,网络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教学。在《一地一品》教学片的指引下,导师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学员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通过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推广地方特色甚至是特色产品,有利于打造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3.新媒体技术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开展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个性化的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规划学习进度,检查学习效果,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决定个性化的学习参与路径,选择和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等。
  个性化学习的原因之一是学习时间、空间的个体化差异,这导致在职学员统一集中的面授辅导变得困难,于是更多教育者积极识别并发现学习者的个性,从而构建个性化教育环境。在引入新媒体技术后,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教学更具可控性,进度可控,内容可选。学习变得不受时空限制、无处不在。浙江电大现有的每个教学片都集中在20分钟左右,学习时间长度适中,例如《西湖龙井》、《东阳木雕》、《宁波天一阁》、《龙游青瓷》、《湖笔》等等,每个县市基本都有涉及到,选择余地较大,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容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可以适当快进或重复观看,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对于已学习的内容,更容易检索,可随时保存。这种“受众主导型”的个性化学习,优于传统教师“主导学生型”的大众学习,使学习者有更大的选择权,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阅读的便捷性,可以让我们更愉快地享受个性化的学习。
  三、反思与展望
  综上本人所述,新媒体在融入到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教学中后,在推广文化、帮助课程转型升级、促进体验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發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新媒体技术的有效促进下,浙江电大应继续严把教学内容质量关,引导各地电大深入挖掘更多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逐步完善,形成集聚效应,甚至独立成一门精品课程,或许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价值,推动“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更好地反哺社会,这需要更多教育者不断探索、理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朴晟佑.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6(17):16-17.
  [2]孟威.2018年新媒体研究热点、新意与走向[J].当代传播,2019(1):21-2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4]杰永旎.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以铜梁龙文化教学为例[D].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3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