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数学课程有着为专业课服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双重功能,重構课程内容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应以切合专业需求为主线,同时发展数学课程教育的多元属性,高等数学教学应适应高校教育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文章在介绍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的若干方法时,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
  在高校开设的重点课程中,高等数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理工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还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高校在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时,应该始终将总体治学的方针作为课程开设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高等数学人才,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以提高教学模式的适应性。
  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背景
  当前,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调查后发现,其虽然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从高校培养目标出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在构建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时,应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数学基础差,缺少基本的数学素养,导致学习高等数学困难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大面积的扩招,一些高校招收的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很多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高等数学的数学定理,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并且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认为高等数学比较难且较为枯燥,影响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二)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
  现阶段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少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现有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而学习,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一些同学在没有学习之前就认为高等数学较难,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热情。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后发现,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用黑板加粉笔的形式讲授知识,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为班级授课制。在进行高等数学知识讲解时,通常都是先讲定义,再讲例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扮演着知识接受的角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等数学方法探析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当前许多数学教育学家在分析高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后发现,效果良好。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点教授学生高等数学的知识,还应该重视高等数学的实用性。教授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教学能力,可以与专业课程教师多组织一些教研活动,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和专业技巧,并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的掌握高等数学理论知识,还应该提高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将高等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使高等数学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高等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要提高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每学习一次就有新的收获。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稳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师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身上所具有的品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一些碌碌无为的教师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高校数学老师在进行授课时,首先应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容易被接受的教学方式。要提高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刺激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理论性知识时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把显而易见的引例、学生感兴趣的前沿话题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不但只会学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能通过数学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让他们觉得数学很无趣,对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和帮助。
  (一)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独特的方法体系
  (1)课前预习制。重视课前预习,即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应该把要学习的内容发给学生课代表,并布置需要预习的任务。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握。
  (2)课上精讲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后,教师应该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中,将重难点作为讲解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略讲,然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和思考,并布置适当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二)课堂上穿插案例教学,实现《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相结合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不仅应该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还应该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以便学生在学会高等数学后,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如,在机电专业讲授高等数学导数概念时,可以将物体运动某点速率做为课堂引入;在电学专业讲授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时,可以在控制系统建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在会计学专业讲述高等数学连续复利时,可以在极限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而因为多数理工科专业将高等数学作为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这些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应该更为重视,即根据专业的需求,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基础可以多讲并精讲一些偏难题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考研。   在这种情况下,就对高等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前,应该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该专业具有较大关联性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去讲,而对于教学大纲并无明确要求或与该专业并无关联性的知识点简略的讲。对于高等数学中逻辑性较强的定理推导,可以适当的略讲。通过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三)将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对传统的数学进行调查后发现,对定义的推广证明等比较注重,而较少关注数学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采用这种方式就有多种好处,例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以及数学模型。如,在进行极限定义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函数无限接近常数的过程;了解曲顶柱体是如何进行分割的;认识多种曲面形状。在进行导数概念讲解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讲解,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割线趋近切线的变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展示,仅仅通过语言和黑板进行请知识讲授,那么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于数学教学之中
  现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应用,数学建模在生产实际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为学生讲述建模的方法和建模的应用,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后辅导答疑制
  教师应该与学生商量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或者是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辅导的时间和地点应该具有不固定性,但至少应该保证每周有一次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每章节讲完以后教师可以对本章节知识点进行总结,拍照分给学生的群里,让同学们记下来,让其对本章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比如在讲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时,学生很容易混,学过的知识点、公式都记不清。这个时候教师能给学生总结,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及时雨。
  (六)分层教学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案,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大一的学生中,选取自愿考研的人组成辅导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后续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将以上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发现,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有进步的空间,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现阶段,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实践,以便更好的解决高等数学教学问题。对于一些高等数学的概念公式等,应该提高其实际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宫婷.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138-139.
  [2] 付莹.高等数学课程应用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4(25):46-47.
  [3] 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學[J].大学数学,2015(12):62-63.
  [4] 常远.浅谈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111-112.
  [5] 赵恩良,孙丽华.多媒体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讨[C].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A].2010.
  [6] 于鲁源.再谈工科高等数学之教学方法[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A],2014.
  [7] 彭光明.数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3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