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是教育内容的载体,西安市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课程国际化是最重要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文章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对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研究结果显示:其在外语课程、双语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诸如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管理、国际化课程评价等方面也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的思路,对西安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国际化;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西安市高等教育发展迫切需要以课程国际化为指引,进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特别是大国工匠:新工科、新文科、“金课程”等课程理念的的提出,使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内涵及意义
  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课程的载体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是指为了打造“金课程”,按照“一流课程标准”,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设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过程。首先,课程计划的课程国际化是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人才的前提。其次,课程标准的国际化是为了培养国际化竞争人才所设立的内容标准的国际化及表现标准的国际化。教材的国际化是为了培养国际竞争人才教学内容载体的国际化。
  (1)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有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课程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理解、国际交流、和国际沟通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载体。深入探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对西安市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深刻的理论现实意义。(2)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高等课程国际化是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指标,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同时,按照国际课程标准和管理程式进行管理和对接,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3)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在如今的开放性世界格局中,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实处,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课程与国际的接轨,增加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认同感也是西安市各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陕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制定政策,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地高校也在积极的探索与开展课程国际化建设。笔者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对西安市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中课程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
  (一)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现状
  西安市各高校开设外语教学课堂、双语教学课堂,也设置了多个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在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均增加了国际部分的知识与内容推进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在外语课程上,西安交大将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等12个学科建成了英文课程体系,以进行留学生课程教育。在双语课程上,陕师大于每年度开展双语和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如2014和2015年度共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8项,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20门。在专业课程上,部分一流高校,动员各院系力量将相关课程与国外的课程进行系统比较,在此基础上新增更新了近千门专业课程。此外在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设上,西北大学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学院有“欧洲研究中心”、“中德管理研究中心”等。可见,西安市5所“211”大学都在积极进行课程国际化建设,尤其是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建立全英、双语课堂项目,鼓励教师开设外语课程,增加前沿性国际化内容,提高本校课程国际化水平。因在实际调查中课程国际化难以进行统计与测量,对其进行简单地描述不能完全反映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水平,但我们仍能看出西安市5所大学积极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
  关于教材方面,目前部分院校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且在自编教材时会邀请一些国外的专家一起参与或者引用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的前沿性教材内容。近期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国内外诸多著名大学共同翻译完成的《分析化学(原著第七版)》。
  (二)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指导,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效果。在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虽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出了进一步要求,但是对于各类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具体素质却未给出明确的要求,也未对高等教育其他方面作出相关规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课程目标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使得高校课程建设缺乏国际视野,也使得通过课程培养国际人才的理念无法贯穿到各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
  (2)原版教材使用较少或使用不当
  教材的国际化是课程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西安高校对原版教材的使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除少数一流院校外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和师资的不足导致原版教材使用较少,教学内容陈旧,各學科或专业对本科领域国际前沿知识和科技成果的介绍较少。二、有部分高校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时不辨优劣,使得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内容肤浅、结构松散、层次较低。三、有些高校则是盲目引进原版教材,从而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相吻合。
  (3)国际化课程体系尚待完善
  西安市部分高校国际化课程缺失,忽视本土学生的国际化,对于绝大多数不能出国学习的本土学生进行国际化培训才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核心。且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远远地多于涉外行业所需要的专业,加之双语教学水平较低,外教少,不利于国际化课程的开发以及国际化教学的开展,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制约。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制,如在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与国外考核评价制度不同,达不到国际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阻碍了西安市课程国际化的进程。   三、提升西安市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水平的建议
  (一)不断更新对课程国际化的理解,营造课程国际化氛围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新大学联盟的成立,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逐渐被广为认同,但关于高校课程国际化的观念仍局限于大学内部,甚至局限于大学管理者,外界人士和大学师生知之甚少。因此,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管理者要积极宣传高校课程国际化观念,让大学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国际化观念及重要意义,营造课程国际化氛围。如,为新生发放课程国际化手册、举办文化节。
  (二)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首先在管理上需要建立专门的课程国际化管理机制,如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在战略上进行规划,协调各方面工作,尤其是激励政策与经费制度的制定与管理,成为课程国际化坚实的后盾。其次,搭乘一带一路班车,根据实际选择西安市特色发展领域,同沿线国家共同讨论设置适合国际学生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借鉴欧洲伊拉斯漠计划。此外,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也非常重要。第三,课程国际化还涉及学分转换制度,如欧洲学分转换体制。为了使西安高校的课程设置得到国际的认可,为学生在国外高校学习提供保障与便利,必须加快学分转换制度的步伐。第四,为了有效利用一带一路新大学联盟平台,也要注意沿线国家小语种的学习。第五,课程内容上增强国际化课程,前沿跨文化区域比较性课程。彰显中国全球化观念,保证课程的民族性国际共存,推进本地大学优秀学科走出去,循序渐进,协调发展,从某个课程出发,由点及面带动本地区相关专业课程的国际化。
  (三)创新合作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参与,促进课程转化,在培养面向市场的、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解决了国际项目的经费短缺问题。如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利用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网络资源,促进课程转化。其次可以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解决课程国际化经济问题,如设置奖学金和助学金。第三,利用网络资源以节省课程国际化经费,将信息技术与国际化教学高度结合,如国内外院校通过慕课进行课题共享项目况,与国外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赵晓亮,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 许传静.我国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 曾健坤.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 杨珊珊.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西安交通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影响研究[D].延安大学,2016.
  [5] 苗俊俊.山西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6] 都琳,许勇,郭培荣,李辉.高校研究生数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8(02):50-55.
  [7] 王宪,韦惠文.大学课程國际化:诱因、现状与诉求[J]高教论坛,2017(04).
  [8] 李双龙,何春玲,罗华荣.我国高校课程设置国际化的现状及启示[J].喀什师范学院报,2011(03).
  基金项目:文章受到2019年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的资助,项目名称:西安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Y17。
  作者简介:王昕(1997- ),女,汉族,河南商水人,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08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