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从精要分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现状入手,对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
在我国,民办高校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不仅需正确看待教师这份职业的职业态度,更要站在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灵魂导师的高度,用实际行动帮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现状
尽管端正的理想信念在民办高校年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情况中,一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还是出现了多种层面的缺失。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部分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虽然自认为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愿谈政治,不愿意深入学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愿意参加高等教育理论尤其是师德师风的理论学习,导致其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无法内化成牢固不可撼动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不仅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有个别青年教师出现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苗头。
(二)社会责任感不强
少有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在主观上非常支持学校的发展,也能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但是对教师工作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到位,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可以随便应付和随意更换的工作,导致了这些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教研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上,敷衍了事,备课不足,照本宣科,甚至还为了多赚钱在校外搞兼职工作,破坏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良好秩序。
(三)教研工作难持久
青年教师的思想比较活跃,在工作中接受新鲜事物的时间短,效果好,但是一些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认知和辨析不够深刻理智,不仅容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偏激的情绪,在处理教研工作和教學工作的相互关系时,也常常会因为教研工作的投入大、产出小而对长时间地从事教研工作产生厌倦情绪。不仅在客观上延缓了教研成果的形成,还导致了一些在民办高校任职的青年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出现了教研实验不严谨,教研数据不真实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四)行为影响不够积极
要成为一名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专业技巧方面接受过规范严格的系统训练。但是,有些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并没有重视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学生们产生的影响,导致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散漫,对工作,对同事、对学生都不能给与基本的尊重,甚至在日常行为中出现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思想堕落等行为,给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行为影响。
二、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
民办高校任职任教的青年教师肩负当代青年人生导师的艰巨责任,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出现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只有青年教师自身思想态度不端正这一点。
(一)社会文化多元化造成冲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显。多元的社会文化,是多种全新文化萌芽发展的结果,但是全新的社会文化对传统文化观念产生冲击,就会对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产生更多的冲击,那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在民办高校就职的年轻教师,一旦无法有效面对并处理新兴文化的冲击,就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足
理想信念的强化,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培训。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管理工作针对青年教师组织开展的理想信念培训教育力度较弱。或者说,民办高校的师资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要求在职青年教师主动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的“纪律约束”和主观自觉的层面,并没有在校内建设完善的理想信念培训机制,导致年轻教师找不到强化个人理想信念的准确节奏。同时,部分民办高校将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考核和评价与学生的成绩、就业等直接挂钩,却没有将对教师的理想信念的考核和检查结果与教师考核挂钩。这就使得年轻教师将更多的个人关注点放在了对科研成果、教学质量等的关注上,却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强化和巩固缺乏重视。
(三)具体培养举措不够完善
理想信念的强化,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青年教师开展的,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但是与青年教师的岗位职责教育有所差别的教育。这类教育活动应当以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进行的评测结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从根本上说,虽然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但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与公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等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些客观存在的反差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年教师心理失衡,在客观上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造成冲击。从这一点上说,强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还需要高校采取更多的具体有效的教育培养举措。当前阶段,这类举措并不完善,很多举措都是孤立存在的,难以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四)教师个体心理素质待强化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除依靠自己能力排解压力外,青年教师在巩固理想信念方面很难得到有效的帮助。加之,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自身对加强心理素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职业精神,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导致理想信念松动。
三、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加强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小修小补”,而是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体系的根本性完善。基于此,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育人模式角度出发,对民办高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大胆且行之有效的创新。
(一)创建互通多向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应当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的巩固和教育,尊重并给与青年教师发言的机会,争取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一条互通的多向的教育渠道,在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的同时,也有效带动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最大化。具体说,是在民办高校内部构建“政治育人+思想育人+情感育人”相结合的联动互通、多向管理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强化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境界,深厚青年教师的情感感悟。
(二)树立“三全育人+网络联动”新理念
以“三全育人+网络联动”作为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理念,运用网络新媒体在民办高校内部搭建一个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时互动平台,将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民办高校的党建文化当中,让民办高校的物质文化蕴含“精神灵魂”、制度文化融入“思想引领”、精神文化镌刻“社会责任”。具体说,就是将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升级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青年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的时长、效果以及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为改变等,建立一个比传统意义上的党员教育工作更加时尚和新颖的教育模式,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快速准确地通过学习实现提高。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积极作用
除了学校内部可通过开设在线教育平台的方式开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民办高校亦应主动打破学校内外“围墙”,与在新媒体上活跃的,在青年教师中公信度较好的新媒体合作,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紧密链接,不断开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格局。具体说,即通过与校外的青年组织、优秀青年党员或者青年志愿者团队等的合作,让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能够与理想信念坚定的“同龄人”、“同类人”、“同行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多元化的互动教育中,巩固和强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评价与管理,2010(03):01-17.
[2] 郭改玲.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问题分析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4):86-87.
[3] 王鑫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07):104-105.
[4] 唐立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5(03):82-85.
[5] 那明明.高校中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3(06):34-37.
[6] 文江玲,宁波.高校青年教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0):13-15.
作者简介:肖蓉(1983-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教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08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