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父母参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经过文献分析发现:父母参与按照发生的场所可分为家庭参与和学校参与;按照参与的形式分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种类型;父母参与和子女的学业成就显著相关,特别是高质量的父母参与形式。另外父母参与还通过其他因素,如:教育期望和自我学习效能,间接影响学业成就。
  关键词:父母参与;学业成就;影响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业成就有众多影响因素,如:教师、校园氛围。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环境是一组嵌套系统;家庭作为个体亲身接触并紧密联系的重要的“微观系统”,为子女的成长提供了经济、文化、物质保障,对其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有限,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提倡家长与学校合作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另外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父母参与还能够让父母和共同确定子女发展的共同目标,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一个良好沟通和合作的桥梁。文章将讨论父母参与和子女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一、父母参与
  (一)内涵
  父母参与(parental involvement, parental engagement),也叫父母卷入,即“父母卷入子女的教育”,现代意义的父母参与可以追溯到卢梭的教育观,强调母亲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Epstein提出“父母参与”一词,并逐渐延伸至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中,后续研究者先后对“父母参与”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父母-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在美国的成立,标志着父母参与的诞生。
  近年来,父母参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很大关注,不同的学者表述不同[1]。Bloom将父母参与理解为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的期望,Keith将其定义为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学习的管理和引导,还有学者认为父母参与是父母参与子女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和老师的积极沟通。虽然各类看法不同,但本质相似,父母参与体现了家庭对子女学业活动的关注,目的在于帮助子女获得学习成功。父母参与可以定义为父母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出的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多种行为,体现了父母感兴趣并愿意参加到子女日常生活中来的程度,是家庭教育活动的重要体现。从父母参与的界定中可看出,父母参与属于父母教养行为的一项重要特征,反映了父母履行其角色任务和促进子女优化发展的程度,包括情感投入和行为参与等多方面的含义。
  (二)结构
  关于父母参与的结构,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
  Epstein在1995年提出父母参与包括六种类型[2],分别是:(1)养育,指父母为子女成长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健康和安全保证;(2)交流,是指家庭和学校就子女发展进行信息交流;(3)家庭学习,指父母指导督促子女完成家庭作业,帮助子女制定其他家庭学习计划等;(4)志愿者活动,是指家长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需求,协作学校完成日常活动;(5)决策,是指家长以代表角色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活动,为学校的重要事务建言献策;(6)与社团的合作,是指整合社团资源和服务,为学校和子女发展提供帮助。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父母参与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学校两类环境中,既有针对子女个体学习活动的参与,又有对整体学生群体的支持。
  李燕芳等学者[2]在此基础上提出家长参与具有三维结构:第一个维度是行为参与,主要指家长是以通过身体化的具体行为参与到子女教育之中,例如:指导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电话询问孩子课堂表现;第二个维度是认知参与,主要指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比如:一起阅读、与孩子讨论学习状况等,以促进孩子认知发展;第三个维度是情感参与,主要指家长为孩子提供积极正面的心理情感支持,比如与孩子就学习、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交流。叶月婵[3]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父母参与分为五个维度:(1)亲子沟通:与子女谈论学校的事情、了解子女喜欢的学校活动、与子女讨论学习计划等;(2)家庭督导:控制看电视时间、外出时间,对家庭作业的辅导;(3)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就的期望,以及对接受什么程度的教育;(4)家校交流: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家长和老师的交流;(5)参与学校相关活动或事务,例如:参加家长会。还有些研究者将父母参与界定为两个维度:分别是基于家庭的内部参与和基于学校的外部参与。
  参考上述内容,本研究将父母参与的结构和形式界定为父母亲为了子女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积极参加子女教育活动的所有形式。关于父母参与的形式,按发生场所划分,可以发为学校参与和家庭参与;按照发生形式划分,可归纳为三个维度: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三)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业成就的界定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业成就是指经过一定的教学或训练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学者认为,学业成就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技能的发展达到教育要求的水平。学业成就的评定方式一般采用成就测验的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考试,如:数学测验成绩、语文阅读分数等。成就测验主要用途为反馈、评价和科研。
  二、父母参与和子女学业成就的关系
  父母参与和子女的学习表现关系密切。研究表明:父母参与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父母经常参与子女学习、帮助子女形成阅读习惯、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子女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孩子往往取得更高的分数[4]。父母的积极参与、在家严格执行规则、这些行为有利于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子女积极的学习行为,这些都是子女取得较高学业成就的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形式的父母参与都可提高学业成就。如:父母过分频繁地检查作业和子女的数学成绩负相关[5],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子女交流学校发生的事情却有子女的学习成绩正相关。研究[1]表明:母亲的情感参与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的行为参与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些研究说明简单频繁地参与子女的学习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父母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以及对学校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对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可能更加有益。总之,父母参与对孩子学業成绩的影响取决于参与的形式和质量。   另外,父母参与除过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业表现,还能通过其他因素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比如:教育期望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教育期望是指期望未来所能达到的教育程度和学业成就的期盼,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达到理想中学业水平的能力的相信程度。与高学业成就最强的相关出现在父母对孩子发展有高的教育期望高方面,高教育期望值的家长往往倾向于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如辅导作业、与老师沟通等,某种程度上父母的教育期望会转化成子女学习的一种动力。
  但是父母的教育期望能否影响子女的在校表现,还要通过去其他的因素。研究发现: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教育期望在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比如:子女自我效能感较低时,无论其教育期望高或低,父母参与对学业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6]。这种现象说明:外部的期望要发挥作用,还要通过子女的内因其作用;过高的父母期望,超过子女自己的教育期望,或者子女对学习的自我效能高较低时,父母期望可能会变成一种过度的压力,进而对学业成绩。
  三、其他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父母参与和学业成绩的外部因素,是指家庭根据所获取或控制有价值资源(如:教育、财富、社会地位等)的程度进行的层级排名,常使用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作为测量指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往往象征着父母能提供的社会资源。家庭投资理论认为,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拥有较多的发展资本,如:财务资本,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等,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业上的积极发展。研究[7]发现,社会經济地位在父母参与和子女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越重视儿童的教育,参与越积极,越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与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在与教师和儿童的情感交流等家长参与方面更积极,因为这些家长往往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没有经济压力[8]。在讨论父母期望和学生成绩时,应将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变量。
  另外,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教师是和父母同样重要的角色。教师支持是学生成长的积极因素,甚至可以缓解家庭不利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促进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教师的情感支持可以调节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9];教师情感支持较高时,父母参与可以正向预测子女的学业成绩,教师情感支持较低时,父母参与不能预测子女的学业成绩。
  总之,父母参与是子女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父母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另外它还通过其他因素,如:教育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教师支持,间接影响学业成就。父母参与和子女学业成就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宋冰.初中生父母卷入与成就目标定向、考试焦虑、学业成绩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 李燕芳,管益杰,楼春芳,等.儿童发展中父母参与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54-56.
  [3] 叶月婵.家长参与对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4] 郭燕清.家长参与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影响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4-9.
  [5] 张群,闵文斌,常芳.西北农村地区父母参与与初中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5):63-73.
  [6] 郭筱琳,周寰,窦刚,等.父母教育卷入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共同调节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2:45-53.
  [7] 高燕.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12:40-46.
  [8] 李玲,袁圣兰.家庭教育中家长主体参与和子女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探究——基于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7):107-114.
  [9] 乔娜,张景焕,刘桂荣,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05):507-514.
  作者简介:杨秀英(1982- ),女,山西原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52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