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世界经济2012年回顾与2013年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锐

  〔摘要〕在全球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局部性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之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呈现出总体上行的特征。同时,对于欧债危机和银行金融机构的治理与监管,决策层关注的视野已经提升到制度与战略的层面。但是,受制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弱复苏的经济生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全球范围的资本并购和国际贸易依然处于抑制状态。另外,由于受到财政政策持续紧缩、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全球经济仍将举步维艰。
  〔关键词〕世界经济;量化宽松;财政政策;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3)02000307
  冲破欧债危机的阴霾,摆脱末日谣言的干扰,直面“财政悬崖”的考验,全球经济的车轮在忐忑和不安之中碾过了2012年 。回眸过往,决策者或许能够从经济生态的跌宕起伏之中触发更多的感悟与反思,普通百姓一定能够从经济气候的冷暖交融之中体尝到许多的痛苦与欢乐。在此基础上,人们期待着2013年世界经济褪掉更多的灰暗而增添些许的亮色。
  一、增长生态:盛与衰
  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肌体应当在2012年健康地站立起来并稳健前行。然而,只要浏览一下国际基金组织(IMF)在过去一年中发布的阶段性研究报告就不难发现,其对全球经济的年度预测值却在逐步走低。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一期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3%,不仅低于前一阶段4.0%的预测值,而且明显低于2011年3.8%的实际增长水平[1]。
  不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房地产复苏、银行信贷增长、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能源技术创新等多重合力作用之下,美国经济在2013年收获到了大红大紫的成绩单。按年利率计算,从第一季度GDP增长1.3%,到第二季度回升1.7%,再到第三季度劲增3.1%,美国经济在2012年中可谓箭步如风。受经济连续40个月回升的强劲带动,美国国内的失业率也降至7.8%这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按照IMF资料显示,美国成为全球发达国家阵营中在2012年唯一实现增长率提升的国家。
  与暖日融融的美国经济相比,仍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欧洲经济大地依然是冰天雪地。资料显示,继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零增长,欧元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并且之后的第三季度GDP环比下滑了0.1%。根据经济学家普遍认可的标准,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萎缩是经济陷入衰退的标志。显然,欧元区已正式进入自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受此影响,欧元区失业率攀升至自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记录——11.7%。依据花旗银行出具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前景展望》年度报告预计,2012年欧元区GDP将萎缩0.4%。与此同时,IMF预测,欧元区2012年实际GDP将收缩0.5%,欧洲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减缓至0.3%。
  作为发达经济体的重要成员,日本经济似乎在经历着如同欧元区一样的命运年轮。与2012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劲升1.3%的春光乍现图景形成强烈反差,第二季度环比萎缩0.1%的经济结果让几乎所有的日本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及至第三季度环比下降0.9%的经济数据发布,日本官方和民众不得不接受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衰退的残酷现实。虽然借助于大地震后重建以及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日本经济在2012年取得了1.0%左右的增长成绩,但其依然不能摆脱通货紧缩的苦苦煎熬。据悉,其国内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于2012年中逐月走低,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乏善可陈。
  就在发达经济阵营经济生态出现显著分化的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步伐却出现整齐划一的放缓或者倒退。按照IMF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2012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7.8%、3.7%、4.9%和1.5%。其中,中国创新世纪以来新低,印度创2002年以来新低,巴西和俄罗斯创2009年以来新低[2]。
  二、欧债危机:堵与疏
  欧元区即将解体,欧元即将崩溃,希腊即将脱欧……已经持续了4年之久的欧债危机进入2012年后承受着各种危言的重压而让人看不到丝毫的曙光。不仅如此,伴随着意大利和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和葡萄牙国债收益率飙涨至历史最高水平,以及西班牙银行捅出一个又一个大篓子,欧债危机似乎仍在继续恶化。幸运的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欧盟委员会始终没有放弃为拯救欧债危机所做的各种努力,其改革与治理之举风生水起。
  对希腊的再救助可以看做是欧盟治理债务危机在2012年的成功之作。按照布鲁塞尔会议协议,欧元区领导人一致同意和支持希腊政府与私人债权人进行债券互换,以帮助希腊减少或重组其巨额债务。在希腊政府与私人债权人的债券互换谈判取得成功后,第一轮参与债券互换的比率达到95.7%,而及至希腊在2012年年底成功完成第二轮债务置换时,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选择性违约”上调至代表前景稳定的B-,表明希腊已从破产边缘逐渐恢复稳定。
  财政契约是紧继希腊救助方案之后欧盟推出的又一个抗御危机的重头戏。这份由欧盟25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约束性财政草案明确规定,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0.5%,一旦超标,所有签约国必须保证“自动化纠正”,且欧洲法院有权对超标国家进行处罚。财政契约被看成是欧盟走向财政统一的关键一步,同时意味着欧盟对危机的治理上升到了制度建设层面。
  总额为7 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EMS)在2012年10月正式生效更让人们看到了欧盟驱走债务危机恶魔的信心与希望。按照计划,EMS将取代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而EMS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欧元区永久性金融防火墙终于从设想变成现实。EMS启动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给出了Aaa的最高评级。
  欧洲央行“最终贷款人”角色的明确更加坚定了欧盟阻抗债务危机的决心。在2012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德吉拉明确表态,欧州央行将启动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成员国国债,以压低成员国融资成本。这就意味着只要债务国家需要,欧洲央行随时可以慷慨出手,相应地发债国自然就无后顾之忧。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强调对危机国家财政约束的同时,欧盟更加注重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刺激与拯救。在罗马峰会上,欧盟成员国摒弃分歧,最终通过了总额达1 2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重点是增加欧洲投资银行资本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援助危机国家能源、交通与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刺激计划的通过代表着欧盟危机管理思维已经提升到战略性层面。
  三、货币工具:宽与松
  仿佛预约在先,也仿佛上瘾成癖,2012年全球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展开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的竞赛与比拼,许多国家超发货币的力量可谓登峰造极。
  号称全球央行的美联储无疑成为了“量化宽松”政策的风向标。在QE2结束之后,美联储及时推出了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但联储觉得并不解渴,于2012年9月份正式推出每月用400亿美元购入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QE3,3个月后,美联储再度加码,推出了每月买入450亿美元长期国债的QE4。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宣布将超低利率指引期限从此前的“至2014年末”进一步延长到“至2015年中”。
  为了稀释美联储的大规模开闸放水给欧元形成的巨大升值压力,同时更是基于消化危机国庞大债务的需要,欧洲央行在2012年推出了两轮3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使其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3.2万亿欧元;几乎同时,英格兰银行推出了两轮总额为1 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而且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双双实施降息动作,使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历来在量化宽松政策运用上毫不示弱的日本央行先后大举推出的QE升级版本令人瞠目。从最初将资产购买计划圈定为10万亿日元,到后来扩大到70万亿日元,再膨胀至101万亿日元,日本央行在2012年先后4次调高投放流动性的基本口径,其加大刺激筹码以图一搏的心态蔚然可见。不仅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再度获得首相权杖的安倍晋三势必在QE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虽然没有实施“开闸放水”之举,但其整齐划一的货币宽松步调却构成了又一道风景。在巴西,该国央行1年中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使其利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印度储备银行3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另外,尽管中国2012年内仅有1次降息的安排,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共计进行了29周,全年逆回购操作总量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与此相对应,中国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同比增幅均创出年内新高,全年新增贷款额度增加到8.0—8.5万亿元。
  实际上,迫于全球量化宽松的压力,许多后工业化国家也加入到了降息了的潮流之中。如澳大利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均是在2009年以来首次进行降息,而且利率均接近历史低点。
  四、财政政策:收与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被看成是调控经济的两大最重要工具。一般而言,作为逆经济周期的调控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搭配起来使用,不过,反观2012年各国的财政政策,其悖于常理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相比于美联储放宽货币政策似乎不费吹灰之力而言,美国财政部所承受的财政赤字压力却格外巨大。在2012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共计1.1万亿美元,为连续第4个财年突破万亿美元。因此,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白宫2012年不二的选择。让全球经济惊魂的是,由于小布什政府为期1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在2012年底到期,美国可能会跌入“财政悬崖”,乌云随之乍起。尽管最终驴象两党握手言欢让美国跳过了“财政悬崖”,但再度走进白宫的奥巴马还将勒紧裤带过日子。
  不过,美国的财政紧缩程度与欧元区国家相比那只是小巫见大巫。按照2012年欧盟召开的7年一次的预算会议,欧盟成员国未来7年的预算总开支将削减至9 730亿欧元,该数字显著低于欧盟委员会计划的1.0万亿欧元。在总体压缩开支的同时,为了达到欧盟的严格控制赤字的标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纷纷宣布了新的支出削减措施,其中,西班牙设定2012年的结构性赤字目标相当于该国GDP的7.3%,希腊政府决定减少135亿欧元政府开支,意大利则提出到2014年削减650亿欧元赤字的目标。不过,与欧猪五国欧猪五国(PIIGS):是国际债券分析家、学者和国际经济界媒体对欧洲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经济体的贬称,包括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无奈进行财政“瘦身”完全不同,英国的秋季预算报告一改此前的紧缩论调,提出了规模为5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计划,其投放目标主要是学校、科技和交通领域的项目建设。无独有偶,法国政府抢在2012年末推出了规模为2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来换取更多的就业,加强该国的出口竞争力。
  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样,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一松再松。在首期推出了规模为7 500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日本政府担心刺激规模太小而在两个月之后又推出第2轮经济刺激措施,而且这一次中央政府动用的财政拨款达8 803亿日元,加上地方政府承担部分,整个计划总规模达到1.2万亿日元。据估算,该政策将推动日本实际GDP增长0.2%,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
  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巴西,该国政府不仅做出了首批计划注资超过500亿美元以提振巴西未来5年经济的财政支出计划,而且还在2012年年底宣布了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即从2013年1月起,政府拿出1 000亿雷亚尔(约480亿美元)用于增加“支持投资计划”发放的优惠贷款数额。在中国,尽管没有出现如同2008年的高达4万亿元的财政“大手笔”,但政府审批项目的进度和频率却为历史上所罕见,甚至国家有关部委创出1个月审批150个建设项目的月度记录。在印度,政府虽然出于控制财政赤字的约束并没有大把花钱,但其开放零售业和航空业以吸引外资的政策安排却招招带风。   五、银行监管:罪与罚
  自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欧美银行金融机构在被推到审判台的同时,也概莫能外地进入到了监管者的法眼中。特别是伴随着银行业在2012年系列丑闻的发生以及自身风险的裸露,其所招徕的监管力度愈来愈强烈。
  身陷“洗钱门”是欧美银行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2012年会遭遇到的麻烦。由于巴克莱集团、瑞士信贷集团、莱斯银行、德意志银行和荷兰银行等均被美国列入替伊朗、叙利亚及沙特阿拉伯等制裁国和组织洗钱的黑名单中,由此遭到了美国监管部门不依不饶的调查。最终,荷兰国际集团无奈向美国监管部门支付了6.2亿美元的罚款,英国渣打银行只得忍痛向美国纽约州银行监管机构支付了3.4亿美元的罚款,汇丰银行也不得不向美国监管机构上缴了高达19.2亿美元的罚款,成为美国当局迄今为止为洗钱案开出的最大一张罚单。
  与“洗钱门”一样,欧美银行为“操纵门”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经过调查,美国、英国和瑞士司法和金融监管机构认定,瑞士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参与操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致使市场参与者遭受巨大损失,多国监管部门随后向多家欧美银行提出索赔。最终,瑞士银行向美国、英国及瑞士金融监管机构支付了共计15亿美元的罚款,另外还有9家欧洲大型银行也吃进了13笔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罚单。
  在痛苦忍受着政府监管机构严厉处罚的同时,欧美银行业的自控风险问题也接连不断地被抖落出来。摩根大通资深交易员布鲁诺·伊科西尔经营的信贷违约掉期投资交易令该行在短短6周时间内遭受了60亿美元的亏损;瑞银银行交易员阿多博利的未授权交易给该行捅出了23亿美元的巨大亏损窟窿;不仅如此,因隐瞒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意大利米兰法院以欺诈罪对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德普法银行和瑞银银行提起诉讼,最终,4家银行各被判支付100万欧元的罚金,同时4家银行在相关交易中所获总额近9 000万欧元不当得利也被没收。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2012年最后一次欧盟首脑峰会通过了对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方案。欧洲央行将成为欧元区银行的最终监管机构,行使对欧洲25家最大的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直接监管权,同时欧洲央行拥有直接干预任何一家欧元区银行的权力。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的建成,既架起了欧洲银行屏蔽欧债危机的“防火墙”,也为EMS直接向成员国银行注资铺平了道路。
  六、企业并购:退与进
  不同经济体的错落增长生态以及不同币值之间的竞争性驱动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并寻找和捕捉自己满意的标的。从欧洲企业葛兰集团斥资340亿美元收购斯特拉塔从而成为全球第四大矿业开发商,到俄罗斯OAO Rosneft公司出资548亿美元并购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再到日本软银公司斥资860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企业并购在2012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澜。不过,据并购资讯集团统计,2012年的全球并购交易不到3.7万宗,总金额只有2.2万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2.7%,相比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下降47.0%。
  资本并购的萎缩主要源于欧美企业出于危机之后自救的目的而普遍采取的资本回撤战术。资料显示,2012年美国企业在全球的并购额同比减少了一半,而欧元区国家在全球并购的交易额占比仅为11.0%,与2007年相比近乎夭折。
  然而,西方不亮东方亮。与欧美企业并购战线全面收缩完全不同,亚洲和拉美等地区的企业海外并购大戏轮番上演。2012年“金砖四国”海外并购占全球并购额的15.0%,相比2007年的7.0%翻了1倍。与此同时,拉美地区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同比递增36.0%,占全球并购的比重上升到18.0%。
  日本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为了全球资本纵横阵营中最为亮丽的色彩。据日本媒体的最新报道,2012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项目数量逼近500个,超过1990年的463个,时隔22年再创历史新高,并购规模也达到68 895亿日元。而来自汤姆森路透集团的数字显示,中国企业2012年共发起了196 起海外并购业务,交易总额约为4 37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交易金额增加了34.0%。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斥资1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大型能源企业尼克森公司的全部股权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次单笔对外收购行动。
  七、股票市场:涨与落
  2012年,全球股票市场不断上演着财富的传奇故事。美国社交网络公司脸谱(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其高达16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规模创下了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高纪录;苹果公司上市1年,其股价一路狂飙75.0%,最终以6 600亿美元的市值规模晋级为美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委内瑞拉IBC指数全年惊人地上涨299.7%,再次夺得全球股市之冠。
  与经济生态冷暖不一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的股市却在2012年齐刷刷地选择了向上突破。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全年累计涨幅分别达7.3%、12.9%和14.8%,分别创出2008年和2000年以来的新高;同期,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指数分别累计上涨6.9%、29.4%和15.6%。危机的“始作俑者”希腊的ASE综合指数也大涨了34.1%,意外地出现在全球17个主要股指涨幅榜中第6名的位置上。与此同时,日本股市全年大涨23.0%,创下2005年以来最大涨幅。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南美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除了委内瑞拉股市傲视全球市场之外,菲律宾和泰国主要股指2012年也累计上涨39.0%和37.0%,位居彭博资讯收录的全球94大主要股指的第4名和第7名,其涨幅也遥遥领先于亚洲地区主要股指。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紧跟乌克兰、西班牙和黎巴嫩3个全球表现最差市场之后,中国A股背离经济增长大势,以全年仅上涨3.2%的成绩跌至全球倒数第4名的尴尬位置,沪深两市总市值1年中累计蒸发4.3万亿元,股民人均亏损高达7.7万元。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全球绝大多数股票市场艳阳高照,但2012年全球IPO宗数却剧减37.0%,全球IPO融资额剧减30.0%[3]。   八、大宗商品:温与火
  虽然全球主要国家央行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除了豆粕价格在充沛流动性刺激下创出了21.0%的惊人涨幅外,其他大宗商品还是受到了全球经济低迷以及恶劣天气的主导与扼制。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均水平比2011年下降6.0%,其中,农产品价格水平下降9.8%,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4]。
  作为重要的避险品种,黄金价格并没有在人们的期待中出现大幅扬升。2012年COMEX主力合约黄金价格波幅为273.2,最高为1795.8,最低至1522.6,其市场形态为一箱型震荡。最终黄金价格全年上涨6.3%,涨幅创下3年来的新低。
  不过,黄金价格的不温不火并不妨碍全球买家增持实物黄金的热情,而且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各国央行的“吃金”之举。2012年中,墨西哥央行净购入15.4吨黄金,从而将该国官方黄金储备提高至111.7吨;俄罗斯央行购买了15.1吨黄金,使该国的官方黄金储备提高至816.5吨;土耳其央行买入10.5吨黄金,使该国官方黄金储备增至1 910.5吨;巴西央行增加34.3吨黄金储备,令其官方黄金储备量达到105.1吨;韩国央行购入16.0吨黄金,使该国官方黄金储备抵至70.4吨。
  九、评级机构:乱与治
  在危机中推波助澜,在繁荣时锦上添花。国际评级机构趋炎附势的一贯做法在2012年发挥到极致。与往年所有不同的是,标准普尔们在不断地唱衰欧洲经济的同时,也将目光转移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身上。
  欧元区无疑成为了过去1年评级机构炮轰的重要目标。标准普尔、惠誉国际和穆迪投资在齐刷刷地将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无情打到垃圾级的同时,标准普尔还大刀阔斧地下调了包括法国和奥地利在内的9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使得法、奥两国痛失AAA的最高信用级别。由于法国和奥地利是EFSF的重要出资国,两国评级的下调必然殃及EFSF。果不其然,数天之后,标准普尔宣布EFSF的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
  银行成为了信用评级的“重灾区”。除了将西班牙的28家银行的长期债务与存款评级纷纷下调之外,3家埃及银行也先后遭遇评级下拉的打击,与此同时,基于汇丰银行正迅速扩展到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以及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监管环境,惠誉国际也将该行的信用评级下调至AA-。
  出人意料的是,评级机构还将爪牙伸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财政赤字高企,经济增长乏力,标准普尔先后将南非和印度的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降至负面,并将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同时,惠誉国际放出狠话,由于中国中央政府正承担银行和面临困境的地方政府的不良债务,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也面临着下调的风险。
  然而,评级机构不负任何责任的信口雌黄终于招徕了监管机构的“紧箍咒”。2012年年底,欧盟正式通过了针对评级机构的新规则。根据新规则,所有的评级都将发布在欧洲的相关平台上,以便阅览;同时,评级机构需要在对国家进行评级时发布一个时间表,而且评级的发布应该在商业活动结束后,以及欧盟交易时间开始至少1个小时前。另外,在新规则下,欧盟要求评级机构的轮换只是在对结构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评级时才有需要。否则,欧盟和投资人将对评级机构提出诉讼与索赔。
  十、贸易摩擦:害与伤
  虽然有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那样的精彩大戏登场,也有印度与东盟达成战略伙伴关系的结局烘托,更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热身与启程,但2012年国际贸易并没有交出令人期待的成绩单。据IMF的研究报告,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2%,大幅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速,其中,大宗商品交易额全年微增2.1%,远低于2010年的27.9%和2011年的31.6%[5]。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各国出于自保从而诱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和升温。除了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的贸易壁垒纷繁林立之外,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给世界贸易带了新的挑战,从而引爆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据WTO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巴西成为了20国集团成员中发起反倾销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和美国等。而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其承受的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等贸易救济调查金额达60余亿美元,同比增长74.0%。
  地缘政治成为了冲击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在中东,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以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美国和欧盟先后通过了对伊朗石油禁运的协议,而伊朗也以牙还牙,立即停止向欧盟出口石油的法案,不仅如此,伊朗甚至禁止芭比娃娃在本国的出售。在亚洲,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议不断升级,从而使得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和投资受到重大影响。以日本为例,据日媒报道,日本2012年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贸易收支很可能会创下1979年以来的最高逆差。
  欧盟的航空碳排放税成为了2012年国际贸易领域最为眼热的关键词。按照计划,欧盟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向全球2 000多家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税,然而,欧盟的单方面诉求却随即招徕了全球29个国家的联合抗议。情急之下,欧盟不得不于年底宣布暂停执行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据悉,欧盟碳排放税征收计划将正式延期12个月。不过,到时是否由欧盟说了算,显然很难定论。
  十一、2013年:险与艰
  将悲伤留给过去,把憧憬投向未来。然而,对于2013年世界经济的图景,国际社会似乎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并不明亮的勾勒。IMF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为3.6%,比先前的预测值下调了0.3%。无独有偶,联合国在日前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将仅增2.4%,且在未来两年面临再度衰退的风险。
  债务风险仍然构成了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威胁。从欧债危机的区域观察,虽然希腊债务危情有所缓解,但西班牙又拉响了危机的警报。到2012年底,西班牙公共债务占其GDP的比重上升到了85.3%,创出历史新高。因此,能否有效解决西班牙的债务危机成为了2013年中可否阻抗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更全面地分析,即便是欧债危机被抑制在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范围内,但更大规模的债务“地雷”可能随时引爆。据IMF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债务总规模预估值将从2012年的57.9万亿美元升至60.3万亿美元,全球整体负债率预估值将从2012年的81.2%上升至81.3%,仍处于80.0%的国际警戒线之上。其中,欧猪五国、美国以及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已大大突破GDP比重的100%,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已成为全球经济首当其冲的风险。   全球范围内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3年得到延续甚至还会加码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从而构成了对经济增长的一重利好。然而,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递减程度却在逐渐增强。以美联储的QE为例,QE1推出使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从-3.3%狂升至2.2%,但QE2之后经济不增反降,实际GDP增速从3.5%一路下滑至1.6%,之后美联储虽然连续推出了扭转操作以及QE3和QE4,但美国经济增速依然在1.5%的低水平位置徘徊。经济肌体对刺激政策的敏感性可见十分一般。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国央行轮番上演QE大戏,接踵而来的是引发国家之间货币竞相贬值的风潮,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金融资源的错配和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世界经济肌体由此不得不承担痛苦的倾轧。
  非常可怕的是,货币战往往伴随或者引来贸易战。 由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复苏过程之中,决策者为了增强本国就业和减轻公共政治压力,都会千方百计地谋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以邻为壑。基于这种利益博弈的生态,在货币战开打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将会激烈上演[6]。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2012年之后会进一步抬头,世界贸易增长率预计仅为4.5%。
  与货币政策在宽松的跑道上继续狂奔完全不同,2013年全球各国以减少公共赤字为目的财政政策的收紧力度将显著增强。在美国,201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仍有大约3 000亿美元规模的财政紧缩措施开始实行,约占美国GDP的2.0%,这会导致2013年上半年美国的GDP放缓至1.0%,全年平均增长仅为1.5%;在欧洲,欧洲议会通过的2013年1 33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值所产生的增幅仅仅高于通胀率,而且欧洲各国2013年还要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至少降低0.5%;在中国,200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时,当年预算赤字率为2.8%,但到了2012年,预算赤字率降低为1.5%,相应的国债规模为8 000亿元,预算赤字一路下滑的背后说明中国的财政支出比重在逐步减少,而且2013年也概莫能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财政大幅削减的同时,2013年美国将加大对富人的征税份额,欧盟将开征金融交易税,日本会实施征收消费税的新政。显然,无论是增加税收,还是减少政府支出,其对经济所形成的负面冲击都会立竿见影。
  毫无节制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诱发的通货膨胀成为了负压全球经济的又一片厚重乌云。资料表明,在摩根斯丹利跟踪研究覆盖的33个央行中,已有16家央行在2012年采取了宽松措施。加之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的刺激,全球性通胀可能不期而至。研究表明,美联储推出QE1期间,农产品、基本金属、能矿产品及原油价格分别上涨了14.7%、71.3%、28.7%和47.1%,而在QE2期间又分别上涨了14.5%、5.9%、25.1%和25.4%。虽然QE3和QE4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有待观察,但据IMF预测,2013年全球通胀率将上升至3.7%,超出3.0%的警戒线,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率预估值高达5.8%。若如此,世界经济因此受到的吞咬和蚕食料定不会轻松。
  作为经济增长板块的亮点,据IMF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5.6%的经济增幅将继续遥遥领先于发达经济体的1.6%,不仅如此,2013年新兴市场整体占全球GDP的比重将上升至50.8%,首超发达国家,这一标志性反超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极从旧动力向新动力的内在转变。然而,除了自身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约束之外,新兴市场在2013年将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美欧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压力。从这个意义而言,新兴市场作用于全球经济的牵引力仍会受到抑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R].2012.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R].2012.
  [3]世界银行.2013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R].2012.
  [4]世界黄金协会.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R].2013.
  [5]世界贸易组织.2012年世界贸易报告[R].2012.
  [6]张锐.全球在忧虑中踏入逆风艰行的新一年[N].上海证券报,2013-01-04.
  (责任编辑:徐雅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414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