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舞动的精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琳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艺术的交融成为一种趋势,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人们提供日臻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音乐与电影的结合便是珠联璧合的范例。
音乐融入电影中,同构成电影的其他元素结合,成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它深刻的质变过程。电影音乐借助于画面,将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地表现出来,使观众能通过看得见的东西联想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以心去感知、体验。电影音乐可以在同一时间使 “现实效果”与脱离现实相结合,“幻想效果”与对情态的感染相结合,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同时在这种特殊的感受状态中,观众对电影中表达的世界进入审美思考,从而彻底融入电影世界中。
一、电影音乐使电影成为真正的视听艺术
一百多年前,当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世界上第一次将电影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当时的胶片并不发声,但是人们在放映厅里却时常可以听到音乐声――乐队的现场演奏。1908年,出现了一些专门为电影创作音乐的作曲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录音技术的发明,使有声电影的出现成为可能。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终于“开口”说话了。于是各种风格的音乐陆续伴随语言、音响声出现在银幕上。
应该说,以音乐为主的声音进入电影,改变了电影的表现形式,扩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声画结合,使电影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一视听艺术。电影一这门被意大利作家卡努杜首先认定的“第七艺术”,总括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而成为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二、电影音乐的类型及审美特性
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电影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从美学的角度看,电影音乐具有以下审美特性:
1、从属性。电影音乐必须从属于影片的总体构思,受到影片本身的制约,不能离开电影本体。
2、听觉性。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配器、调性、调节式、曲式等特殊的艺术语言去反映生活,体现观念性主题和表达审美理想。由于音乐是感情语言,具有不确定性、不具体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画面可以“解构”音画的本体。
3、视觉性。电影中音乐不但能调动观众的听觉,更能调动观众的视觉。观众在观赏影片时,音乐的旋律会伴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向前推动。电影最终反映人类的精神世界,电影音乐可以直接作用在人的精神世界的最理想的部位,生命的律动恰恰是音乐形成的源端,而电影音乐通过电影体现着这种生命的律动,“描绘”出实物世界感性充实的确定特征。
4、调式性。调式是极其多样复杂的,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与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相比,电影音乐往往以一个个片段的形式出现以符合情节的需要。电影音乐作品往往须要以独特的方式来谱写与认识。
5、情绪性。电影音乐运用蒙太奇创作手法,表现更多的不是题材本身,而是和电影故事情节的互动,它是由作曲家在电影情节的激发下,按照电影的审美逻辑客观地建构起来的。音乐的诱发,激发了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观众对电影的全面理解,这是观众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三、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与作用
电影音乐可以结合电影内容和剧情进行情感阐释和人物刻画,可以采用直接强化画面表现力的方法或者采用渲染、暗喻式的表现方法,实现与影片的整体表现方式相配合,增加剧情内容的表现力、对场景氛围进行烘托以及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增加电影剧情的表现力。
其次,电影音乐具有强烈的场景氛围的烘托作用。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
第三,电影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作用。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
第四,电影音乐具有深化主题作用。在电影音乐中,一个音乐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帮助观赏者在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时就能记得,并将主题辨别出来,使音乐和画面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结合。
最后,电影音乐具有对现实与心理的刻画作用。在电影艺术、音乐文化发展到今天的时代,很多影片及其所用的音乐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人们潜意识领域的开发和多元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电影艺术作为视听科技革命的直接产物经历了“戏剧的电影”“大学的电影”“画面的艺术”等阶段终于在百年的发展历程后步入“视听艺术”的阶段。在现代科技的进步和音乐观念的发展促动下,电影音乐以它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形态和丰富的功能,成为了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89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