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似是而非的极简主义住宅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耘

   如果真像勒・柯布西耶所说的“建筑是居住的工具”那样,仅作为工具,那么胶囊公寓的前景会很乐观。但是如果真的仅仅是现代主义风重卷,国际主义再现,那么我们又将心灵的住宅置于何处?如果真的追随大师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坚持设计大师米斯的少即多思想,就可以使胶囊公寓这种房屋建筑形式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
   极简主义来源于国际主义风格,根植于后现代的设计。由于现代主义追求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基本原则,在后期发展至极端化,走向形式第一功能第二。于是这些早期理性主义的简单合理被教条化,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简洁,不惜以牺牲功能为代价。早在1954年美国圣路易市建成的一批低收入者住宅,采用的就是经典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建筑群工整有序,好像监狱一样冷漠到极点,由于其非人性化的极端理性特点,连低收入者都不愿意入住,入住率不到1/3,这与目前中国出现的胶囊公寓,从设计目的,到设计成果,都如出一辙。最终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并没有走得太远,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圣路易市建成的这批低收入者住宅于1972年7月市政府将其炸毁。这说明对人性的极端抑制,对本土文化的完全忽视,与这个多样化的社会无法调和,必定走向衰亡。有了这么有力的前车之鉴,中国的胶囊公寓的前景可想而知。
   在对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包容的社会,如果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复杂,隐喻,含混,折衷的思想,对解构主义的冲突,破碎开始感到厌倦,他们渴望在混乱的视觉冲击中寻求宁静。极简主义无论是在形式还是精神内容上无疑都很迎合这一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要,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是为了避免重蹈现代主义的覆辙,在追求简洁和精细的同时,必须避免刻板、冷漠,更多的考虑到人的情感需求,在设计的理性中蕴含着情趣,同时注重世界和资源的生态环保意识。2002年,日本推出了反映走向多元文化的世界特征的系列产品――无印良品。它是“国际风格”潮流之后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恰如其分的结合的成功案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它是设计师对于过度消费文化和对标准化、规格化设计的反思。所以说,我们可以减,但是不能为了减而简,不能把人需要的情感减了,不能把设计的趣味感减了,不能把文化内涵减了。因此,任何极端的现象都无法在这个主张多元趋向的现当代符合人们的个性需求,也很难在众多个别需求中找到共性。
   事实上中国的胶囊公寓仅仅是为了功能上的至简而存在,而且这种功能简化的并没有科学地考虑到作为功能对象的人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因素,因而显得流于形式。
   从现实角度来说,胶囊公寓是为了解决过渡房问题,这种暂时的解决最终也还是暂时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1979年源于日本的胶囊公寓,设计者是建筑专家黑川纪章。不少日本大城市失业或面临失业的蚁族不得不入住只能横着爬进去的胶囊旅社。1985年,伴随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举行,为接纳大量观光客而紧急修建的胶囊客栈经媒体报道后被广泛知晓,如今这种胶囊公寓出现在中国。凤凰网这样描述中国的胶囊公寓,两旁是两排整整齐齐的格子见好似火车卧铺,每个格子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格子间全密封,一个人在格子间最多能半躺半坐。每个格子间只配有一盏灯,几个衣架。很多人认为“胶囊公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廉价性,一些网友对价格的预期值在每月100~150元,但大家认为面积应扩大为5~10平方米。
   胶囊公寓这些冰冷的方盒子公寓,缺乏人情味的家具,简单而单调,这一切都漠视了人的感情和个性需求。“空间狭小没有窗子,如长时间居住,心理能量将严重受限,最易出现抑郁等问题。据北京法制晚报报道北京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史宇医生给出胶囊公寓的“心理承租”期限为一周。设计心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作为提供给外出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安全需要显得格外重要,这时住宅起了阻挡危险恐惧心理的作用,是对安定生活的需求。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中还提到,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要求,归属与爱感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其中前两种为较低级的需求。胶囊公寓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心里需求,简易的隔层,单薄的床板,无法给人家的安全感,同时它也并没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从材料的适应度,颜色的感受,也都是生硬而冰冷,对人来说并不是合理的生存空间。与其说他“科学”的安排下最必不可少的陈设,不如说他并不科学地达到人的精神需求。
   人与生存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人对环境刺激的承受力会直接受其反作用的影响,比如在色彩,形体,气味,肌理,空间方面给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的冲击。拿颜色来讲红、黄、橙色为暖色给人以温暖;蓝、绿色为冷色给人以寒冷、理智、平静。所以,卧室通常采用暖色,给人温馨的感觉,可以安抚疲惫的身心,有助于睡眠;办公室常采用冷色,给人理性与干练的心里暗示。颜色同时又受民俗影响,白色对于西方人意味着圣洁,对于中国来说暗含死亡。胶囊公寓的360度白色恰恰成为了颜色对人们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反例。
   胶囊公寓的局限性太过于强大,住在里面真的是勉为其难,谁也不想住在长期压抑的狭小空间里。这种极端的住宅方式迟早会产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或生理或心理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必然的。设计是为了不断解决这些不可调和的问题,从而以更合理的方式缓和人与产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成为更和谐,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那么极简的功能不再是唯一的目的,极简也不是适合的形式。
   显然现代主义最后走向了极端,但是他最初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民主思想和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认识,是我们现在值得重视的。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时代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相适应。当代的艺术设计应当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的审美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设计也不得不与一些新生的学科相辅相承。充分考虑到设计美学,心理学,伦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因素,是众多因素达成和谐才是设计的真谛。
   总之,住宅不仅是建筑是居住的工具,它也是寄托心灵的归宿。可以少,不能极少,可以减不能极简,首先必须达到叫低级的舒适、安全、方便的需求层次,然后讲究美观、品味、地位、爱憎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符合最基本的居住设计的美学价值。人们对自身健康与美好生存环境的渴望,和适合不同人的情感需要的个性化设计,是最终实现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济川等.现代艺术设计思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钱正坤.世界建筑风格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5]翟墨.登高海自平――当代艺术手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英)杰里米・安斯利.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M].蔡松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牛耘,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4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