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野四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元亮

  封闭与自由
  
  有朋友邀约,去城市之外的山村度假。
  车进山,满目葱茏,峻岭重山,许久无人烟。
  手机信号渐弱、渐弱,一弱再弱,直至完全断绝信息。立交桥、高楼大厦渐远,城市渐远,喧闹渐远,工作渐远……纵有天大的事,逐一渐远。封闭了,隔绝了。
  看云起云飞,看花开花落,看层林尽染,看溪流潺潺,看鸟儿飞过枝梢,看鱼儿尾随前行,看心灵如打开的窗门――包容、清新、轻爽、自由。
  在一刹那间,在一念之间,该封闭的都封闭了,封闭的是尘世的喧嚣,该自由的都自由了,自由的是在城市中日渐僵化的身体和封闭已久的情感,也包括心灵。
  心灵真自由了吗?又在一刹那间,想起走时匆匆,房间未及整扫;想起朋友托事,还未及办理;想领导万一召见,岂不误事;想朋友无辜破费,心且不安;想突兀骚扰山民,于心不忍……不一而足。
  看来,风不动,幡亦不动,是人心自动。心灵自由与否,非在自然,皆在心灵。心灵自由的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人,终究是自由;心灵不自由的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人,终究被捆绑。
  
  大事与小事
  
  与朋友一起,谈论工作与寒暄健康成为主要话题。
  连日繁忙,却无所事事;连日无事,却日理万机。
  一日,揽镜自照,看额头皱纹如车辙,眼角鱼尾摇摆。长叹一声:垂垂老矣!
  更有一日,忽四肢不振,眼撞金星,人事不清,飘飘然倒地。方大惊:危危弱兮!
  何苦落得如此下场?掐指算来,工作无半点增加,况且都已轻车熟路,未曾劳神费力,填写每月业绩,如往常无甚两样,不过尔尔。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时间如白驹过隙,自己终日里只是碌碌忙为。或有亲友来往,或有同学托事,或为诱使奔波,或有人情无法推托,或家事多忧,或工作恼愁等等,不一而论。因此,似乎事事连绵不断,但却无一事能堂而皇之写入本月大事记。
  看来,琐事如蝼蚁,坏我身体如毁江堤。
  老子曰:治国,若烹小鲜。同样道理,做事,也若烹小鲜。火候如何,全在适时把握。倘不能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者,必轻重难辨;若不懂抓大放小、抓小放大者,必大小不分,也便终会有今日忙碌而无为的结果。
  反之,能辨轻重,能分大小,能拿得起、放得下,方为人上之人。
  
  冷淡与亲密
  
  朋友之间许久没有来往了。
  偶尔通个电话,各自忙碌,来不及问问近况,讲几句要讲的事,就匆匆挂断了。
  似乎彼此很冷淡了,冷淡得似乎忘了城西有朋友在。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会慢慢地遗忘了朋友,遗忘了友谊,甚至遗忘了过去。
  于是,一起来度假,撇开可以寻找的一万个忙的理由。于是,一起坐下来三五个小时,敞开心扉聊聊打算,尽管陌生得差点找不到共同语言,但传递了目前真实的状况。这很好,为下次的交流做了铺垫,否则,时间隔得太久了,就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时空是没有感情的。
  还一起奢侈地打牌、练球、跳舞、卡拉OK等等。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要上网、要看电视、要进修、要思考下周工作,或者,还得带着孩子去逛逛公园等等。总之,很少能像今天这样可以坐在一起的。
  冷淡之后,是前所未有的亲密,彼此唱歌时鼓掌、献花,彼此照应对方的孩子,彼此掏心窝儿道新叙旧,彼此真诚地祝福对方……总之,彼此前所未有地亲密。也许,聚会过后,也许就在明天,各自重复各自的生活、工作、学习,各自居住在一个城市的东部、中部、西部,各自遥远得一年半载不得见面,各自说完正事后匆匆挂断电话……于是,朋友间渐渐归于平淡以致冷淡。但就因为冷淡,就又为下一次的聚会寻找了一万个无法推脱的理由,该会一会了。
  如此,循环往复,往复循环,朋友间就这样在冷淡中亲密、亲密中又归于冷淡的过程中长久地维持了下来。
  大概这就是朋友间交往的真谛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宜长别不宜小别”,看来这些古语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平淡与亲密是对立统一的,太亲密了容易生出是非,太疏远了又容易生分。如何在该冷淡的时候冷淡,该亲密的时候亲密,个中道理,全在自己把握。
  
  采摘与利用
  
  要下山的时候,我们出去兜风,无意间却碰到了“世外梨园”,然后发现:山林的妙处,人的智慧的妙处,尽在其中。
  那是一座“京白梨”采摘园。园在路边六七米处,园外新开辟的空地上,停满了各式轿车,以至于我们差点没找到车位。园门颇有些“小扣柴扉”的味道,门顶用草棚搭起了一片荫凉。进得园来,南瓜、红薯、花生、嫩玉米等农产品扑面而来,金黄色的“京白梨”更是堆若小山。门前竖俩小牌:一是京白梨的介绍与采摘要点;一是采摘价目表。原来,京白梨皮细薄、嫩脆、汁多、味香,曾是满清时期贡品。此地谓京白梨的主要产地,而价目表则多少让同行的人咂舌。采摘3斤及以下者:15元;5斤:13元;10斤及以上者:12元。
  还是经不住田园的诱惑,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深入丛林,满山的梨儿、枣儿、核桃儿,爬树、找个大的采摘。还有工具,我们俗称为“络子”,一长竿顶用铁丝绕成圆形用布兜着,就像小时候用来捉“知了”的家伙。不一会儿,我们就“战果辉煌”。
  果儿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天地的精华,随意地采摘是不好的。尤其是在言必谈生态、行必虑环保、做必达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采摘似乎已成了贬义词。目前,我们对环保政策的一些宣传,也走入一种形而上的误区。如:因为一次性筷子是木材做的,所以倡导大家都不要使用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纸张也是木材做的,就倡导大家都不要使用纸张,这却是不现实的。
  所以采摘并不都是不好的,关键是怎么采摘。市场上京白梨一斤1元、3元、5元不等,而采摘园一斤12元、13元、15元不等,梨儿的附加值增加了,而且又少了采摘的劳力、运输的成本,三全其美,岂不乐哉!而对于顾客来说,既饱了眼福,免费游园,领略了农家风情,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又饱了口福,琳琅满目的果品由挑由拣,尽意品尝,也岂不乐哉!
  什么是对生命的尊重,什么是体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如此即是。这里的采摘,不是破坏、不是摧残、不是玩弄,是尊重、是利用、是创新、是光大,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的前奏曲。
  临别的时候,我无意间碰到了佟艳花――有如山花一般灿烂的名字、如土地一般黄褐的肤色、如农民一般长相的农场经理。我问她,你是怎么想起在古山村搞采摘园的?她说:“我在看一本《林木大全》的书时,发现了京白梨的独特价值,决心大规模的发展,这里又位于妙峰山区,是个旅游胜地,于是就想把两者结合起来。况且植林种果,加强管理也算是对这片山地负责。这片山林我承包了50年,今年梨子才摘了1/4,成本就已经收回来了。”
  朴实的语言背后是朴素深刻的思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这样被她自然地统一了起来。她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企业家,她更是一个智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53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