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了大悟习素言悟妙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两位大家的书信都谈及了“奉献”的道理。《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谈到了“奉献”的道理。
  两封大家的书信是学生学习的宝贵教材。其朴素又不乏生动的语言,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其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亟待补充的思想之钙;其就地取材、现身说法的大智慧,则给学生学习说理以很好的启示。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价值,引导学生了其大悟,习其素言,悟其妙法。
  一、走近大家,了其大悟—— 大道至简,大理至明
  现在的孩子,多在爱中泡大。他们习惯于“被爱”,而不懂得“去爱”。“奉献”的道理恰是亟待补充的思想之钙。后天的教育,也许让他们具有了相关的道德认知,但依然缺乏元认知。他们知道要奉献,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奉献,更不知怎样去奉献。在他们看来,“奉献”往往跟“伟大”相连,与“平凡”难沾边。
  两位大师所讲的“奉献”道理,简单明了,接地气。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让学生在与两位“高尚的人”对话的过程中真正吸纳奉献的人生道理。
  且看如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奉献”在你的感觉中是怎样的?
  生:是无私的,高尚的。
  生:还是很伟大的。
  师:你想起了谁?
  生:雷锋。
  生:焦裕禄、叶欣。
  生:谭千秋。
  师:是啊,“奉献”是个很高大上的词,它往往跟“伟大”相联系。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不是也能“奉献”一番呢?
  (很多学生有点尴尬)
  师:读这两位文学大师的书信,就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用心读读,你对“奉献”一定有新的认识。
  生:高尔基说:“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原来,奉献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一句问候、一个鼓励、一次捐助……都可以。
  师:是啊,这有何难?
  生:在温暖别人的时候,还能收获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师:对,这又何乐而不为?
  生:巴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原来,奉献只是为别人花费多余的爱、同情、精力和时间。
  师:是啊,这似乎只是為了不浪费而已,信手拈来,何难之有?何乐不为?
  师:有道是“大道至简”,两位大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奉献的道理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我们轻声读读,用心记记。
  以上片段,教师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在品读两位大师的谆谆告诫中,明白了为什么奉献、怎样奉献。于是乎,“奉献”就悄然走下神坛,来到了学生身边,直至潜入他们的心间。
  诚然,大道至简,大理至明。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大家,了其大悟。
  二、走近大家,习其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综观两位大家的书信,没有修辞,没有成语,明白如话,似乎毫无文采可言。这样的素言,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略,更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
  其实,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两位大家的语言简洁明快, 朴实而不乏生动,看似不施粉黛,实则内蕴大美。高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稍具审美意识,他们喜欢华丽的辞藻,追求修辞的丰富,往往忽视语言表达的朴素之美。这样的审美观,显然不利于审美情趣的培养,也不利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看似不事雕饰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大美。且看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读了巴金和高尔基两位大文豪的书信,你是否感觉他们的语言特别高大上呢?
  生:没有。我感觉这些话好像很朴实,似乎没什么特别高级的。
  师:辞藻华丽是浓妆艳抹的
  美。其实,朴实无华,不事雕饰是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请你再用心读读,是否能欣赏其中之美呢?
  生:对于生命的意义、奉献的道理,作者用一小段话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感觉这些话干干净净的。
  师:这就是简洁明快的语言。
  它带给我们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
  生:高尔基把奉献说成“给”,把索取说成“拿”,好像特别接地气。
  师:对,作者把书面化的语言用口头化的语言来表达,让人感觉很亲近,又觉得很形象。
  生:巴金爷爷把“实现生命的价值”说成“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把“碌碌无为”或者“一味索取”说成“白吃干饭”,把“为社会做贡献”说成“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让我觉得很形象。
  师:对,这些形象化的语言,点缀在简明朴实的语言中,让字里行间多了些趣味。这便是大作家那朴素语言中蕴藏着的大美。这样的语言是我们学习表达的好范式。让我们在朗读中好好欣赏吧!
  以上教学,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的大美所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夯实了他们语言学习的根基。
  确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师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语言内蕴的大美,再引导学生去欣赏,去内化。
  三、走近大家,悟其妙法——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两位大家讲述的人生意义、奉献道理,为什么让孩子和读者这么容易接受?析理透彻是原因之一,而就地取材、现身说法则是更重要的原因。其间没有旁征博引,没有引经据典,而是信手拈来,“现炒现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高尔基种花的辛劳,更欣赏繁花盛开姹紫嫣红的美景,体会父亲睹物思儿的欣慰。学生充分领略“美好的东西”带给人的无限美好的过程,也是尽情体验“给”带来的愉悦心情的过程。再读“写信教子”部分,对奉献这一道理也就感同身受了。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其说理方法的巧妙——巧借对方深有感触的经历来说明道理,更易让对方接受。
  巴金关于奉献的人生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这样品读:
  师:巴金爷爷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是他认真思索、苦苦追求之后“终于”得出的。请你读读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联系你对巴金爷爷的了解,来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出示)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生:巴金爷爷一生笔耕不辍,
  他写下了《家》《春》《秋》《雾》《雨》《电》……为我们留下了上千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带给读者很多精神财富。他没有白吃干饭,而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让自己的生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硕大的果实。
  生:巴金爷爷不是富翁,他是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还资助一些困难的人。巴金爷爷曾向希望工程捐款59万多元。他确实把更多的爱和同情给了需要的人。
  师:是啊,巴金爷爷用自己奋斗而充满爱的一生,阐释了生命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让生命开花结果。这是巴金爷爷自己悟出的生命真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道理。让我们用心读读,把巴金爷爷的谆谆教导记在心间。
  (生齐声朗读)
  师:巴金爷爷身体力行,现身说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说理方法。
  以上教学,教师循着两位大家的说理思路,带着学生“顺藤摸瓜”,最后小结说理方法。这一过程,既让学生领悟了奉献之道,还学习了两位大家巧妙的说理方法。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地取材,现身说法,确是一种大智慧。教师要在循法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其方法之巧妙。
  了其大悟,习其素言,悟其妙法。这样,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大家。而这,需要教师先行一步,更近地走近大家。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