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混沌 返本开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书芳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汲取不尽的养料。在全球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传统对于创造出具有中国意味的设计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国传统的混沌思想入手,挖掘混沌思想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混沌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混沌思想艺术设计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有着悠远流长、深厚的传统文化,它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汲取不尽的养料。而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自然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任何时代的纯艺术或设计的创新都只有相对于历史传统才有意义,可以说,当今的艺术设计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开拓创新的。因此,那些封存已久的传统精神、古老的设计语言正被“启封”而重现魅力;被现代化否定的传统文本正在被重新解读;返本而开新正成为解决设计趋于“国际式风格”的最佳方法。
一、追溯传统,回归混沌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混沌概念
“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混沌早有感知,这渗透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宇宙观及其思维之中。
早在公元前560年左右,思想家老子就初步提出了宇宙起源于混沌的哲学思想。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天地母”其实就是浑然一体的“混沌”。“混沌”是中国宇宙观里最重要的内容。老子认为,理想的世界应该是非常和谐的“混沌”状态。
庄子在《庄子・应帝王》中也曾说过:“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用“浑沌”以喻指人类社会初期机谋不作、诈伪不兴的自然和谐状态。他讨论的是,人怎样才叫幸福?人类怎样才叫进步?社会怎样才叫发展?问题都包括在“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寓意之中。答案就是要返归“混沌”,去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而发展。这是一种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的世界观。
(二)混沌思想的特征
混沌的概念虽然是由西方自然科学界首先提出来的,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混沌思想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刻影响,涉及到传统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混沌思想的繁衍。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也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思维体系――混沌思想。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本原性。在道家思想中,人的本性是与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在讲的“道”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规律。
在《庄子・天地》中记载着一个孔子的学生子贡学浑沌术的故事。故事中,庄子表述了一种学术观点。在他看来,宇宙原本是混沌的,与现实的世界大不一样。要从根本上把握世界,就要站在宇宙原本的角度、用宇宙混一的观点来观察,将自己的心境与宇宙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混沌之境。
可见,无论是老子推崇的“道”,还是庄子倡导的“浑沌术”,都在崇尚自然、激励地劝导人们返归混沌,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他们都认为“混沌”是万物的起源,是自然世界的本质状态。混沌思想的本源性就是返归混沌,回归自然。它强调的是从对事物本身的体验中去认识其本质,追求的是真实、自由的世界本质。
2.整体性。中国人的精神结构是一种无法分化的整体结构,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综合意识。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是浑沌思想的基本思路。在老子的哲学中,“道”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易纬・乾凿度》中给混沌下了个定义:“混沌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混沌是一种未经分化的实在统一体,它蕴含万物,由万物相混而成。因而,混沌有混乱无序的一面,又内在地包含着规则、有序的成分。混沌思维就是一个认识、判断和情感体验、审美活动同时参与的过程。所谓“浑然一体”,应该就是“混沌”的整体性的描述。
二、混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包豪斯大师格罗皮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传统如根,有根的艺术设计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否则往往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要把握传统文化的“根”、回归混沌不是对传统的直线性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求舍,传承中的扬弃,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再创造。混沌思想的内涵和特征能给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师很多启示,可将其大概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设计中的有机自然观
方形的房子,笔直的马路,圆形的广场……。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冷漠的规则产品,有着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不可调和性。人类如果不解决好这一矛盾,将出现庄子所说的:“七日而浑沌死”的状态,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容易与人的大脑美感发生共鸣,产生愉悦感。而过分标准几何化的东西易使人疲劳。人们渴望回到自然,得到心灵的回归,生活在自由自在的“混沌”世界。而混沌思想的本原性就是回归自然。混沌的自然观是有机的自然观,它具有海德格尔所揭示的自行隐退、自行的回归性。因此,艺术设计应更多地采用这种有机自然观,效法自然,“复归其根”。
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爱人,因此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与技术共融的造物活动,本来就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创造着“人化的自然”、“第二个自然界”。在创作过程中,理所当然应该顺应自然,向自然靠近。西班牙著名建筑家高迪有句著名的格言:“创作就是回归自然”。他崇尚大自然,自然是他灵感的泉眼。在高迪的设计意念中,直线是呆板的,只有曲线、波浪线才反映自然的真实状态。因此他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来体现一种内在的理性平衡。它设计的格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略之家、圣家教堂都是其回归自然的杰作。
(二)无序中的有序,理性中的浪漫
混沌思维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思维过程。混沌思维的整体性体现在艺术方面,就是思维主体的理智、意志和情感共同被运用,是审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设计师如果能带着整体意识,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从无序中寻找有序,将会使其设计达到新的境界。
艺术大师吴冠中以深厚人文修养、充沛的艺术激情和诗人的浪漫,阐述着他对混沌思维中有序与无序的理解。他的作品无序中透出有序,紧张中蕴含着轻松。那狂草般飞舞、转折、起伏的线条,展示着生命的韵律、节奏、秩序。线的表现力既有狂草的“舞”,又有音律的“美”,使生命在天地之间充满无限生机。吴冠中说:“我画的点和线,每一笔都包括了体面的结构关系。画中的点和线,不管是大点小点、长线短线,在运用上是严格的,都不是随便乱摆上去的,有时一点不能多也不能少,点子多了对画面无补,我都想办法将他遮掉。对线的长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随便画上去的,要恰到好处。”
结语:
当中国设计师还在为什么时候铭刻在产品角落处的“Made in China”将被改写为“Design in China”而感慨时,为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的矛盾而苦恼时,回首看看,你会发现那立于“灯火阑珊处”的传统文化是那么耀眼,是她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辩方式;是她点亮了那盏叫做“混沌思想”的明灯,指引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的探索之路上,跨越历史,跨越时空,创造出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颠峰。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毛兵著.混沌文化与建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著. 陈忠,金纬译.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4]萧兵、叶舒宪编著.老子的文化解读.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陈书芳:硕士,长沙理工大学教师,曾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艺术学年奖银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