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校管理目标及其关于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认知水平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利娜 武 剑
摘要: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学校目标管理的主要对象。本文将教育管理学中的管理目标理论结合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学基础,提出了“有效的学校管理目标”,并从其可实现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有效学校管理目标”关于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有效学校管理目标 教师 认知水平 影响
一、 有效的学校管理目标
1.有效学校管理目标提出的理论基础
学校管理目标工作应该系统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收到的成果,它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目标,一是管理目标。教育目标是学校的整体目标,是学校系统的根本目标。学校管理目标是从管理角度对办好学校提出的规格要求,教育目标是制定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据,而正确的管理目标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每个学校都有其某阶段的管理目标,就目前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知水平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如目标制定者做不到结合实际;学校目标门类较多,具体下达时分类不清,不能分门别类对待;教师对目标的不正确认知现象的存在,以及教师的职业枯竭状态,这一系列问题与学校管理目标本身是否全面、有效存在直接关系。
2. 有效学校管理目标的一些明显特征
(1)面向未来 有效的学校管理目标具有未来指向性,目标管理是领导者引导被管理者共同努力追求未来新成果的组织行为,因此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目标决策的正确、先进与可行。目标管理是具有发展性、创新性的管理,不是保守的管理。
(2)系统性的管理 在这一管理方式中,目标是全部组织活动的中心,根据它来安排和指导工作、确定工作重点并以它的实现程度衡量组织功能的优劣。同时,目标动员所有组织成员参加管理,各成员都要承担职责内的分目标实现的任务,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对总目标应承担的义务,增强了整体观念,保证了整体目标的实现。
(3)重视人的管理 它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规定必须引导所有组织成员都参加管理。它的特点之一是使参与管理的原则操作化,在制定目标、执行目标和检查目标执行情况等各个环节都规定了一般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具体办法,非常有利于调动人们和积极性。
(4)具有可实现性与激励性 学校管理目标既是学校奋斗发展的蓝图,又是学校整个管理活动的客观依据。对教师来讲,既是行动指导又是工作的指令和行为的激励。学校目标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客观存在。
总之,“有效的学校管理目标”就要力使教师在对目标的认知过程中变得善于总体目标分解、制定个人阶段目标,提高学校管理目标认知水平,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学会认知目标是科学管理时代的要求,提高教师对目标认知水平是学校高效管理的良方,与教师个人需求、个体差异相联系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 有效学校管理目标关于教师对目标认知水平的影响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是否具有以上几个重要特性,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知水平。面向未来的学校管理目标,能为教师提供努力的方向,具有未来指向功能,可引导教师从宏观上找到方向感以及归属感,微观上确定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步骤。系统性较强的学校管理目标有利于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分解以及增强整体观念。其可实现具有可实现性,过低毫无意义,过高则无结果。各项教育教学的指标和参数的认定要切合实际,能够通过艰苦的奋斗和努力的拼搏一步步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做到“蹉跎抓不着,努力才做到”。符合心理学上“邻近发展区”的实质,既有难度,难度也不能过大,是通过执行者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学校管理中具有可实现性的管理目标应是具有调节作用的。通过制订目标、教师理解目标的一系列理想活动,可以使各部门成员不断地端正方向,统一思想,自觉调节行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用公式可表达为:
目标成果=目标达成度+目标困难度+达成目标过程的努力程度④
所以,目标必须是教师力所能及的,否则将搓伤教师群体的自信,产生负面效果。能实现的目标不仅让教师看到希望,而且会增加他们对后续目标的认同。强化理论认为,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最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目标实现了,教师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必然会更加主动、更有信心地履行后续目标,与此同时,获得了成就感的教师对待目标制订者也会采取更为友好、更为信任的态度,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教师不仅把目标制定者视为“知心人”,而且会不断增强自身履行承诺的决心,不断提高对目标的认知水平。一个人只有在达到目标后,才会产生出成就感和满意感。其实质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从内心里焕发出奋发向上的力量。如果目标太容易达到,其目标的价值就必定很小;如果其价值太小,而达到的希望极小,就会使人们丧失了实现目标的信心。但,如果学校制订的目标难度过大或根本实现不了,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使部分教师产生舞弊行为,而守规则的教师又会对目标制定者怨声载道,大大影响教师对目标的认知水平。
目标的激励性表现在目标对人行为的激发、维持和调节,这是学校管理目标影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即主体性的各种属性和因素之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师对学校管理目标的认知水平很可能会被大幅提高。激励性是现代管理中运用心理方法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方法,其实质在于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内心里焕发向上的力量。学校管理目标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将会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主体性,成为激发双方活力的动力点。学校管理目标的这一功能体现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两个方面主体性的水平上,它具有动态性、非稳定性、差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所谓动态性,是指管理目标激励功能只有在追求管理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实现。它要求管理者强化实干和实践;所谓非稳定性,是指管理目标激励性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人、调节人的积极性的力量可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被动性,它要求管理者强化控制与反馈;所谓差异性,是指管理目标激励性受制于主体的自我内化水平差异的影响而具有差异,它要求管理者强化教育和内化;所谓可持续发展性,是指学校管理目标的激励力量,具有极大的潜力和投递效应,它要求管理者强化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对全校教职员工及管理者的行动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学校管理目标具有激励性,可以提高教师对目标的认知水平,制定出详实可行的个人计划,使目标在每位教师的心中确立,从而较高水平的认知学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保强、陈辉.《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刍议,管子学刊,1996年第4期
[2]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曲艺.学校管理目标的设计,教育管理,1997年第1期
[4]R・赖丁、 S・雷纳著,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
胡利娜武剑邯郸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