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娟 姚树桥 彭萍等

  摘 要 探讨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沉思反应量表等自评量表对512名高中生追踪调查3个月,用层次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不存在差异。(2)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反思与第二次抑郁症状不相关,不存在中介作用。(3)女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男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变化不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是不同的,并且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沉思、中介作用、高中生、抑郁。
  分类号B844.2
  
  1 引言
  
  Nolen-Hoeksema早在1987年便提出了抑郁的反应风格理论。认为沉思(ruminatio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重要易感因素,可以促使或加重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她把沉思定义为: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抑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含意的行为和想法,可能包含了反复思虑症状(如,思考“我多么的疲乏”)、抑郁的可能原因(如,询问自己“为什么我心情低落而别人没有”)、以及抑郁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思考如果我一直这样下去,我将不能完成我的工作”)。
  
  
  
  尽管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大都支持Nolen-Hoeksema的抑郁反应风格理论,然而有学者质疑沉思反应量表(RRS)的题目内容。2003年,Trevnor及其同事从22题的RRS旧版本中选出内容与抑郁症状相关的12题后,得到强迫性冥思(brooding)和反思(reflection)两个因素。其中,强迫性冥思主要是反映批判自己、他人或命运的沉思风格:反思主要指深入思考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另外,Treynor发现沉思对性别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可能来源于强迫性冥思而不是反思。所以Treynor等人建议强迫性冥思和反思可分别视为沉思思考中具有适应性和不具适应性的两个维度。可见,沉思的概念已不像当初Nolen-Hoeksema提出时只偏重沉思所导致的负面效果,对抑郁症状的沉思可能具有使人从中获益的功能。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近几年不少的研究证实了成年人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的作用不同:强迫性冥思可能延长或加重抑郁,是危险因素:而反思不会延长或加重抑郁,可能是保护因素。
  已有的成人样本研究都支持了抑郁的反应风格理论,然而关于青少年沉思和抑郁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且结果颇受争议。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也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个体仍处于发展阶段,青少年沉思和抑郁症状也许没有关联;第二,这些研究都是横断研究。在这种研究设计中,也许沉思的影响没有被观察到。第三,需要分别考察沉思亚型的作用。自Treynor提出沉思可以分为两种亚型后,大多研究者认为沉思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包含了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两种不同的自我关注反应风格:青少年沉思的亚型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也许和成人一样。Burwell和Shirk评估了168名12-15岁学生的强迫性冥思和反思,发现只有强迫性冥思在抑郁症状的变化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鉴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将比较我国青少年抑郁情绪、强迫性冥思和反思的性别差异;其次探讨强迫性冥思和反思的中介作用。如果存在中介作用,再比较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本研究的假设是:①我国青少年抑郁情绪、强迫性冥思和反思存在性别差异;②强迫性冥思而不是反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这种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所有参加测试的高中生均来自长沙市一所城市中学与浏阳一所乡村中学,为高一学生。由学校组织。学生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学生自愿参加。第一次评估于三月份进行,550人参加,三个月后第二次评估530人参加。完成所有评估的有效被试512人,其中城市学生257人,乡村学生255人,年龄范围15-17岁(16.03±0.58岁),其中男生243人(47.5%),女生269人(52.5%)。采取问卷自评方式,课堂当场测试。当场收回问卷。三个月后对抑郁症状进行追踪重测。仍然是现场测试和收回问卷。
  
  2.2 工具
  2.2.1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Radloff编制,主要是评估当前的抑郁症状(一周内),着重于抑郁情感或心境。CES-D为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要求受试者说明一周内相应症状或感觉出现的频度,1-4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该量表已在中国广泛使用,本次研究中CES-D的α系数为0.90。
  2.2.2 沉思反应量表(RRS)
  该量表用来评估个人对抑郁心境的沉思,即对抑郁的反应集中在对自我的感觉、对事情原因和结果的自责中、或者症状本身。RRS中文版为自评量表,共21个条目,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使用相应的反应风格越多。其中又分为强迫性冥思(brooding)、反思(reflection)和抑郁相关(depressed-related)三个分量表。Burwell推荐了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两个分量表用于青少年群体的评分,本研究使用Burwell推荐的评分,计算强迫性冥思分数和反思分数作为分析变量。RRS在我国青少年人群得到了应用,其信、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本研究中强迫性冥思分量表的α=0.62,反思分量表的α=0.66。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及性别差异
  生活事件、沉思亚型和两次抑郁症状的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前后测抑郁症状得分的比较见表2,
  由表1可见,五项得分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别。由表2可见,配对£检验表明,对全体被试而言,前后测抑郁症状有明显差别,t(511)=4.10,/9<0.01,后测的抑郁分数明显下降。以性别分组,分别考虑男、女生前后测抑郁症状的差别时,发现男生的后测抑郁分数较前测分数明显下降,t237)=4.21,p<0.01,而女生的后测抑郁分数并没有明显下降,t(273)=1.53,p>0.05。
  
  3.2 沉思亚型和抑郁症状的相关
  沉思亚型和抑郁症状的相关见表3。强迫性冥思与前后两次抑郁症状相关显著(r=0.550,0.402,p<0.01):而反思仅与第一次抑郁症状相关显著(r=0.102,p<0.01),与第二次抑郁症状相关不显著(r=0.027,p>0.05)。
  
  3.3 沉思亚型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
  为了探讨沉思亚型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使用层次回归进行分析。Baron和Kenny提出中介效应检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自变量

能显著预测中介变量和因变量;(2)控制自变量后,中介变量能显著预测因变量:(3)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作用明显降低(如果自变量对因变量仍有显著地预测,就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如果自变量对因变量无显著地预测。就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回归分析表明,反思对第二次抑郁症状的预测不显著(β=-0.012,p>0.05),不满足条件(2),故只检验强迫性冥思的中介作用。分别建立强迫性冥思(W)对第一次抑郁(X),第二次抑郁(Y)对第一次抑郁(X),及第二次抑郁(Y)对第一次抑郁(X)和强迫性冥思(W)的回归方程。第一次抑郁可以预测强迫性冥思(β=0.550,p<0.01),
  
  4 讨论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儿童期抑郁情绪不存在性别差异;大约13-14岁时,青少年抑郁出现性别差异,女生抑郁症状和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男生的2-3倍,并且这种性别差异一直保持至成年。我国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初、高中男女生抑所以满足条件(1)。表4列出了对第二次抑郁的层次回归。第一次抑郁对第二次抑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中介变量引入前的0,560下降到了中介变量引入后的0.486,Sobel检验表明下降有显著意义(Z=3.02,p<0.01),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3.4 性别在强迫性冥思和抑郁症状变化间的调节
  作用
  分别做第二次抑郁对第一次抑郁、强迫性冥思和性别、强迫性冥思×性别的回归,见表5。强迫性冥思×性别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0.417(p<0.05),说明性别对强迫性冥思和抑郁症状变化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即男、女生强迫性冥思和抑郁症状变化的关系是不同的,见表6。女生第一次抑郁症状对第二次抑郁症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中介变量引入前的0.635下降到了中介变量引入后的0.544,So-bel检验表明下降有显著意义(Z=2.47,p<0.05),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男生组由于强迫性冥思对第二次抑郁症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JB=0.094(p>0.05)说明不存在中介作用。
  郁水平的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没有发现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这与国外大部分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但与国内报告的结果类似。也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也许中国人对抑郁情绪的理解本身就与西方人不同,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第二,样本的代表性。学生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学生自愿参加,可能引起样本中包含了更多心理功能健康的学生,样本存在偏差。第三,有些研究者指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如性别角色认知等㈣。因此,需要直接考察不同的性别角色认知是否会引起不同的抑郁症状。
  近几年成人样本的研究表明,沉思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强迫性冥思和反思组成的多维度结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与抑郁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与成人样本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了Treynor的沉思结构理论。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尽管使用沉思的亚型――强迫性冥思和反思比较性别差异。也没有发现青少年强迫性冥思和反思的性别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Abela及其同事没有发现190名初一学生沉思的性别差异。Broderick等人追踪79名四年级学生2年,分别评估了这些被试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沉思,也没有发现性别差异。Burwell等评估了168名12-15岁学生的沉思,也没有发现性别差异。也许沉思的性别差异是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的,需要更长期的追踪研究来记录沉思的发展轨迹。
  Nolen-Hoeksem认为沉思是对抑郁情绪的不良反应风格,当出现抑郁情绪时,反复思虑症状、抑郁的可能原因、以及抑郁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可以促使或加重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一些研究者发现沉思对抑郁与神经质、负性推理方式、功能失调性态度、自我批评、需求的关系有部分或完全的中介作用Nolan及其同事㈣第一次评估了135名大学生的抑郁状况、神经质和沉思,8-10周后第二次评估抑郁状况,结果发现沉思在神经质和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Spasojevic和Alloy追踪137名16-29岁的被试两年半,证实了沉思在一系列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负性认知方式、自我批评、需求和抑郁病史)与后续的重性抑郁发作次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考察了强迫性冥思和反思两种不同类型沉思的中介作用,证实了中介作用的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沉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有中介作用,只有强迫性冥思才能够预测抑郁症状的变化,这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结果意味着当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抑郁症状及其意义和后果时,个体的抑郁症状不一定会延长或加重。只有当个体被动地关注抑郁症状及其负面影响而没有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个体的抑郁症状才会延长或加重,这也许是因为被动地关注和强迫性冥思会抑制积极的活动。
  尽管男女生抑郁症状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本文仍发现了抑郁症状变化的性别差异。对女生而言,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有部分中介作用:对男生而言。这种中介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抑郁症状和强迫性冥思的分数都没有性别差异,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也许意味着男生强迫性冥思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不同于女生,这与其它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可以进一步探讨男生强迫性冥思与外化性障碍(externalizing disorders)的关系,女生强迫性冥思与内化性障碍(internalizing disorders)的关系。
  虽然本研究的样本来自抑郁水平较低的健康人群,但是本文仍发现控制了第一次的抑郁症状后,强迫性冥思可以预测三个月后的抑郁症状。本研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干预提供了一些启示,但对于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使用的是非临床样本,因此将结果推及到临床抑郁群体中需要谨慎。
  
  5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反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不起中介作用:女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的变化起部分中介作用:男生的强迫性冥思对抑郁症状变化不存在中介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3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