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天"穴、列缺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结果:治疗组在疼痛、麻木、工作生活改善及综合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颈部肌肉群、局部神经血管走行取穴,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题词]颈椎病/针灸疗法;针刺穴位
  Clinical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at"Sitian"PointsonCervicalSp
ondy-lopathyofNerveRootType
  ShangXiukui,MengXiangwen,DongHongying,etal.(TianjinCollegeofTCM,
Tianjin300193,China)
  [Abstract]PurposeToobservethe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atdifferenta
cupointsoncervicalspondy-lopathyofnerveroottype.Methods80casesofcervicalspo
ndylopathyofnerveroottypewere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Thetr
eatmentgroupweretreatedwithacupunctureat"Sitian"pointsandLieque(LU7)asmainp
oints,
and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acupunctureatcervicalJiaji(EX-B2).Results
Thetreatmentgroupinimprovementofpain,numbness,
qualityoflifeandcomprehensivescorewas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
Acupointselectionaccordingtoroutesofcervicalmusclegroups,
localnervesandbloodvesselscanbetterimproveclinicalsymptomsandsignsintreatme
ntofcervicalspondylopathyofnerveroottype.
  [Keywords] CervicalSpondylosis/acupther;AcupuncturePoints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病变主要累及颈椎骨、椎间盘和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脊神经根和脊髓变性。主要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导致四肢瘫痪,好发于中老年人。
  "四天"穴针法是我院刘公望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以颈部肌肉群的分布和局部神经、颈部血管的走行以及中医"头项寻列缺"的理论相结合,总结出来的经验针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针刺"四天"穴与针刺颈夹脊穴位,观察这两组穴位对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来评定"四天"穴针法的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例共8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收治30例,各组收齐后再来的患者收入治疗组,故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80例中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者55例,有颈椎先天畸形或颈椎退行性病变者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4 病理分型标准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天牖、天容、天窗、天鼎、列缺为主穴,均为患侧。辨证取穴:风寒湿型加大椎(拔火罐)、风门;气滞血瘀加血海和局部刺络出血。对症选穴:偏头痛加头维、后溪;背部沉重压痛加肩中俞、肩外俞;头晕、恶心加人迎;颈部转动受限加申脉;腰骶部痛加昆仑。
  针刺方法:取1.5~2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天牖:针尖沿着胸锁乳突肌后缘向椎体方向刺,进针0.5~1寸,得气后小幅度快频率捻转约2分钟,针感可向耳、头枕部及肩关节扩散。天容、天窗:针尖指向颈椎,直刺1~1.2寸,少提插多捻转行针2分钟,针感向肩关节、上臂及手放射,并可有多方位的触电样感觉。天鼎:直刺,针尖指向颈椎,刺约0.8寸,得气后做小幅度捻转,针感向肩部及背部放散。列缺:针尖斜向肘部,平刺0.5~1寸,得气后捻转2分钟。配穴均以得气后向病变部位传导为佳。诸穴留针30分钟,每天针1次,或隔日针1次,9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颈椎夹脊穴、天柱、风池、列缺。
  针刺方法:颈椎夹脊穴直刺0.5~0.8寸,天柱、风池、列缺直刺0.5~1寸,以局部胀为度,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或隔日针1次,9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辨证配穴同治疗组。
  两组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及其它疗法,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
  
  3 疗效观察
  
  3.1 观测指标及评分方法
  (1)症状评分:把患者的不适症状以百分数记录,依据患者感受,从疼痛性质、程度、麻木程度、难受、不适感和影响工作生活四个方面按照患者主诉及认可进行评分。(2)体格检查评分:臂丛牵拉试验或压头试验阴性计0分,阳性计2分。(3)肌力检查评分:5级0分,4级1分,3级2分,2级3分,1级4分,0级5分。(4)病史评分:无长期伏案史者0分,有长期伏案史者2分。(5)舌苔脉象评分:正常者计0分,舌紫暗苔腻脉弦滑数涩紧弱者计2分。(6)X线或CT评分:正常者计0分,有显著病变者2分,不显著者1分。
  按上述分组方法收治病人,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症状、麻木症状、难受、不适感及影响工作生活程度,并计分,治疗前分别进行上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价治疗前病情,然后两组患者分别用"四天"穴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每1疗程后分别进行上述指标的复查,并把年龄、病程、疗程与疗效进行比较,两组间疗效比较,以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分别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Ridit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
  
  3.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3.3 结果与分析
  (1)两组间疗效比较,见表3。
  表3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4.0%和92.0%,而对照组分别为30.0%和70.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计分改善情况比较,见表4~7。
  表4~7结果表明,各组治疗后疼痛症状、麻木症状、难受、不适感及影响工作生活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计分在疼痛症状、难受、不适感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麻木症状、影响工作生活改善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患者的体格检查、肌力、病史、舌脉及X线(CT)综合评分比较,见表8。
  表8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均比治疗前计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
  
  4.1 以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的效果,有效率为92.0%,高于传统针刺颈夹脊穴对照组(有效率70.0%),说明"四天"穴针刺法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法(P<0.05)。
  4.2 "四天"穴针法治疗组与颈夹脊针法对照组治疗后在主要症状改善和综合评分比较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治疗组在疼痛症状、难受、不适感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麻木症状、影响工作生活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体格检查、肌力、病史、舌脉及X线(CT)综合评分比较方面无明显差异,均比治疗前计分明显降低(P<0.05)。提示"四天"穴针法和传统颈夹脊穴针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均有肯定疗效,但"四天"穴针法对主要症状改善程度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法。
  4.3 "四天"穴针法亦属于一种局部取穴为主的针法,根据四穴所属经脉、穴位局部解剖和本针法针刺方向、深度和针感的特点,针刺"四天"穴时针尖可分别探至C3、C4、C5颈椎横突后结节或颈椎小关节囊,深至颈神经根出口处,较颈夹脊穴更能使针刺作用于病变部位,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和血液供应,增强血流,使局部肌肉得到充足营养,同时也调节局部体液代谢,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纠正其静力失衡,从而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
  "四天"穴针法发挥作用的环节可能与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收稿日期:2002-03-08,赵昕发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4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