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骨科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宏生 陈 飚 查振刚
[摘要] 骨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应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提高教学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授课,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读片能力,更好地提高骨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骨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R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84-02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临床医学是生命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不断推进,临床医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只有专业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且具有开拓创新的医学人才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近年来,我们在骨科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理念,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改进和完善骨科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现对本单位近年来的骨科教学进行浅述。
1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成为教学体系建立的必然要求[1]。教学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既符合大纲要求又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按照学生不同的志趣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是现代医学教育的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使之全面协调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在课后可以继续完成,靠书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重新的理解和解答,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大纲外的内容能够得到补充,安排有专门的老师负责随时帮助学生解答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当面或电话求教,也可通过网络上提问。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贯彻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但并非要弱化教师的角色,相反应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形成以讨论式课堂为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针对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其次,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随时提出问题,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教师要善于热情的鼓励、友善的微笑和使用赞扬的言词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都能做到快乐地学习,感受求学的乐趣,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授课效果
多媒体具有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特征,能根据不同场景提供生动、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给教学带来信息交流及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能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医学事实的描述,各种医学现象的表述、医学模型、图表照片都是医学中的形象材料,人们对医学材料必须有形象思维[2]。多媒体把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丰富的信息,能提高学生对医学形象材料的感知力,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骨科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给医学生创造了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教与学互动。骨科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的相关知识很广泛,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交叉重复的技术优势,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更好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手段。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的认知效果,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脊柱骨折的类型及致伤机制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须用大量的板书、挂图进行机械的排列、堆砌,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出脊柱的解剖结构与脊髓神经的关系等,通过动画模拟受伤的过程,不同外力的作用导致不同类型的骨折和不同的并发症。横向联系到影像学上的改变,并展示临床X线片的改变,使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对这一复杂的过程有一个清晰、形象、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形成较牢固的记忆。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学生也不需埋头做笔记,节约了大量时间,学生们又易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应联系学过的基础知识,解释有关的临床现象,做到温故知新,便于学生对于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它的病因,通过联系股骨头血液供应的解剖知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股骨颈骨折后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粗隆间骨折患者则不然,从而进一步理解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有着明显不同的治疗方案。又如髋关节病变的病人,临床上除了有髋部疼痛外,常常合并有膝关节周围疼痛,许多学生会对病变在髋部而膝关节出现疼痛感到不可理解;然而,只要复习髋部解剖,了解到髋臼和膝关节周围感觉同属于闭孔神经所支配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在讲解某一骨科疾病时,联系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来理解临床上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上课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解剖图谱,简要复习相关解剖知识,联系影像学照片,使学生将直观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便于记忆。
骨科专科中的物理检查,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十分重要,临床上许多疾病通过物理检查就可能确立诊断。但由于骨科专业性强,学生对骨科的专科检查仅有理性认识而没有感性认识,常常感到骨科物理检查很难,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首先,学生观看录像,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可通过现场演示,检查顺序按照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等进行,注意检查手法正确,让学生掌握阳性和阴性体征的表现和相应的临床意义,如Dugas字征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阴性则提示关节已复位。让学生亲手练习检查手法,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最后让学生检查患者。
5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教学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指导医生诊治疾病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与病人接触、询问病史和体检中,医生头脑里产生知觉和表象并形成诊断假说之后,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及读X线片等应证或推翻假说,是由浅入深的过程[3]。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并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例如,对于腰腿痛病人,学生首先通过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现有的资料提出诊断假设,即判断该病人的最可能诊断是什么?思考应该与哪些腰腿痛的疾病鉴别?为了鉴别这些疾病应做哪些必要的检查?最后根据影像学及其它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根据病程的长短,临床症状的轻重,影像上病变的严重程度来综合考虑治疗措施,从而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的适应证。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读片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学与影像学关系密切。目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DSA、ECT等,通过这些影像学资料,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后的变化,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MRI检查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脊柱外科的发展,使许多脊柱疾病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诊断和明确的定位,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临床资料。尽管如此,X线检查仍然是脊柱外科的基础,阅读常规X线片仍然是必不可少,医学生应该加强阅读X线片的训练[4]。
骨科的绝大多数疾病如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术后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影像学,因此在骨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对影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记忆。首先,必须养成全面分析的能力,掌握看片的顺序,如阅读前臂X线片,不仅要看尺桡骨有无骨折,还要看邻近关节有无脱位,必要时还应该与正常侧对比,否则容易出现漏诊。读片应放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后,不应仅依靠读片就下诊断,应全面询问病史,完整仔细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影像学阅片,当发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不符时,需要把相关资料结合在一起,认真讨论研究,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总之,骨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科学,骨科教学首先应让医学生系统地掌握骨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然后将所学东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然而,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应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临床思维,在临床实战中能灵活运用基本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骨科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白玉江,金松,李晓龙,等. 第二课堂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69-2770.
[2] 张迪华,詹瑞森,张朝跃,等.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3):108-109.
[3]刘德云. 骨科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Suppl:233-234.
[4] 叶正旭,朱锦宇. 关于骨科临床实习的几点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4):385-386.
(收稿日期:2010-0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9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