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虹桥社区精神疾病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疾病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获取虹桥社区所有纳入管理的辖区内精神疾病患者334例的信息,对精神疾病患病率和就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精神疾病患病率为6.32‰(334/52 865),其中男174例,女160例,患病率分别为6.82‰和5.85‰。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24.50个月,其他精神疾病为108.50个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短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t=7.76,P<0.05)。结论:政府应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做好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康复工作。
  关键词 精神疾病 初次发病年龄 社区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40-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ntal disorder in Hongqiao Community in
  Shanghai
  TANG Aidi
  (Ho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mental disorder to provide the base for making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 and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In March 2015, the information of 334 patients with the mental disorder who were managed in the Hongqiao Communit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ata in the《mental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hanghai》, and the morbidity rate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mental disorder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community mental disorder was 6.32‰(334/52), among them, 174 were the male patients and 160 the female ones and their morbidity rates were 6.82‰ and 5.85‰.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first attack and the first consulting a doctor of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as 24.50 months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 108.50 months. The former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e latter (t=7.76, P<0.05).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work, increase more investment for the mental health work, take a variety of forms and channels to popularize th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do a good job for the early discover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mental disorder.
  KEY WORDS mental disorder; age of the first attack; community
  精神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点的常见复杂性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而且会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2]。为了解社区精神疾病流行现状,保障社区治安,提高居民健康及生活水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法,本研究对上海市虹桥社区精神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3月对虹桥社区16个居委常住居民52 865中纳入管理的辖区内精神疾病患者334例进行调查,其中男174例(52.10%),女160例(47.90%),年龄19~101岁,平均(54.65±15.02)岁;其中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
  1.2 方法
  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获取虹桥社区所有纳入管理的辖区内精神疾病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虹桥社区精神疾病患病率为0.63%(334/52 865),男性患病率为0.68%(174/25 513),女性为0.58%(160/27 3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P>0.05)。334例中63例(18.89%)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为文盲者19例(5.69%),小学39例(11.68%),初中133例(39.82%),高中88例(26.35%),大专23例(6.89%),大学32例(9.58%);婚姻情况为离婚者38例(11.38%),丧偶23例(6.89%),未婚163例(48.80%),在婚者仅110例(32.93%);工作为办事员者10例(2.99%),商业服务人员16例(4.79%),工人10例(2.99%),技术人员2例(0.60%),其他32例(9.58%),退休180例(53.89%),无业84例(25.15%)。   2.1 年龄
  男性患者年龄为19~88岁,年龄(53.19±15.29)岁;女性患者年龄为23~101岁,平均(56.24±14.59)岁。334例中,中老年患者所占百分比较高,具体为15~<20岁2例(0.60%),20~<25岁5例(1.50%),25~<30岁18例(5.39%),30~<35岁17例(5.09%),35~<40岁19例(5.69%),40~<45岁18例(5.39%),45~<50岁28例(8.38%),50~<55岁40例(11.98%),55~<60岁57例(17.07%),60~<65岁52例(15.57%),≥65岁78例(23.35%),50岁及以上患者占所有患者的半数以上。
  2.2 初次发病年龄
  患者初次发病年龄1~76岁,平均(26.28±16.16)岁。男性初次发病年龄1~75岁,平均(24.30±16.18)岁;女性初次发病年龄1~76岁,平均(28.43±15.91)岁。多数患者在中青年时期初次发病;具体为0~<5岁47例(14.07%);5~<10岁7例(2.10%);10~<15岁9例(2.69%);15~<20岁46例(13.77%),20~<25岁65例(19.46%),25~<30岁46例(13.77%),30~<35岁28例(8.38%),35~<40岁23例(6.89%), 40~<45岁18例(5.39%),45~<50岁16例(4.79%),50~<55岁13例(3.89%),55~<60岁7例(2.10%),60~<65岁3例(0.90%),≥65岁6例(1.80%)。
  2.3 起病形式
  慢性起病125例,占37.43%;急性起病5例,占1.50%,亚急性起病204例,占61.08%。
  2.4 症状
  症状以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力)为主要依据。包括幻觉138例(41.32%),其中幻听132例,幻视3例,幻听合并幻视3例;情感障碍321例(96.11%),其中悲伤2例,淡漠20例,烦躁21例,紧张19例,平淡56例,情感不协调20例,情绪不稳144例,消极7例,欣快9例,兴奋3例,忧愁20例;思维障碍306例(91.62%),其中猜疑221例,妄想3例,混乱58例,散漫15例,言语文字难以理解9例;行为障碍309例(92.51%),其中闭门不出9例,不能有效工作175例,冲动99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外跑24例;意志力减退51例,其中不修边幅25例,退缩22例,无任何要求4例;其他症状27例(8.08%)。
  2.5 疾病分类
  334例患者中,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56例,占16.77%;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34例,占70.06%;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例,占0.60%;器质性精神障碍17例,占5.09%;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24例,占7.19%;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1例,占0.30%。
  2.6 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
  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1至618个月,平均3.97年。男性初发至初诊间隔1至618个月,平均为(54.72±109.35)个月,女性初发至初诊间隔1至513个月,平均为(40.03±88.62)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24.50个月,其他精神疾病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108.50个月,前者从初次发病到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后者(t=7.76,P<0.05)。
  3 讨论
  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开展早期干预,重视社区康复,加强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任务。
  不同地区精神疾病患病率存在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虹桥社区精神疾病患病率为6.32‰,男性患病率6.82‰,女性患病率5.85‰,与马振武等[4]对新乡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7.34‰相近,低于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结果(发病率13.47‰)[5]和贵州省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病率15.44‰)[6]。本次调查结果中,精神疾病患病率无性别无关,与马振武等[4]结果一致,与张迪然等[6]的调查结果不同。
  本次调查得到的平均初次发病年龄与仇晓艳等[7]的研究结果相近。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而患病率在中老年人最多,可见精神疾病的病死率不高;也可能与患者初次发病至就诊时间长,中青年发病后过了较长时间才确诊相关。患者初次发病至就诊时间长可能与如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政府社会投入不够、讳疾忌医、无自知力、人们对精神疾病歧视等因素有关。精神疾病患者中无业者较多,在婚者较少,可见精神疾病可能与社会、家庭因素互为因果,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家庭环境可能对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良性作用。
  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占70.06%,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其他精神疾病,可能与该类疾病大多症状明显、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大而易于发现、有关部门重视并干预有关,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一些轻症的精神疾病不受患者和家属重视而耽误治疗。
  政府应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要发挥公安、街道、卫生、残联、居民委员会等部门的作用,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与当地人们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关系很大。因此,应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整个社会认识精神疾病,消除偏见,做好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康复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洞兰, 李忠梅, 毕海波. 影响精神疾病罹患者就医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33): 126.
  [2] 张明园. 全球化和中国的精神卫生及其政策[J]. 上海精神医学, 2009, 21(1): 1-6.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3版.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1-140.
  [4] 马振武, 李梅香, 韩嫣, 等. 新乡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5, 17(9): 501-502.
  [5] 郁俊昌. 广州地区城乡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D]. 广州: 广州医学院, 2010.
  [6] 张迪然, 贾良春, 周曹, 等. 贵州省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研究[J]. 贵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8(6): 515-518.
  [7] 仇晓艳, 牛昕, 汤爱娣, 等. 长宁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1): 25-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96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