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为决定健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志寅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的防治中,都投入了较大财力和精力,并采取了诸多防治措施,其效果并不显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些慢病在世界上并没有得到控制。目前,这些病在我国也呈上升势头,其导致病人死亡的比例是所有急性传染病加起来的2倍。
  慢病成为疾病的“主力军”,原因何在?研究表明,目前由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引发的疾病几乎占到60%。近期国内外有关研究均显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的重要原因。显然,是人们不健康的行为导致了慢病“泛滥”。那么,到底哪些不健康行为最值得关注?
  首先是吸烟。据统计,我国居民吸烟率为2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2%,女性为2.8%。吸烟危害巨大。以2005年为例,全国67.3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肺癌、心血管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以说,吸烟是导致慢病的第一不良行为。
  其次,久坐少动。久坐被世界卫生组织看作十大致死致疾杀手之一,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的死亡与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久坐少动与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据统计,半数以上劳动者工作中以坐和站为主,行走时间短,以车代步、不爬楼梯乘电梯。许多人把较多业余时间用在与久坐有关的活动上,看电视、上网等已成为不少人闲暇时的主要消遣方式。参加锻炼的人比例仅为14.1%。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还有很多:心理负荷增加、吃得太多(可致肥胖)、熬夜、饮酒无度,以及赌博、卖淫、嫖娼、吸毒等。这些不良行为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那么,消除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收益呢?上海曾对一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了2年有效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指导。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分别下降了20%与18%。其他相关研究亦取得了可喜结果,并且证明:对主要危险行为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成功预防7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推而广之,如果能对各种类型不良行为都进行改善,所有慢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1世纪健康的新主题、新概念非常强调疾病的预防;中医也推崇“上工治未病”、“大医治世”,即在未病的情况下积极防御,增强体质。每个人都需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学会关爱自己,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习惯。要防止疾病缠身时再去诊断和治疗。如果能真正做到改善个人行为,结果不单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还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社会负担。
  事实已经证明,行为决定健康。早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中就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限酒戒烟。这16个字其实就是健康行为的标准,每个关注健康的人都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遵守、努力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1854.htm